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I 社會公民要以人為本、掌握自主

親子天下

更新於 10月03日09:34 • 發布於 10月03日09:34 • 程遠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I 社會公民要以人為本、掌握自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I 社會公民要以人為本、掌握自主

去年開始由 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數位學習週國際論壇」(Digital Learning Week),本週(9/2-5)在巴黎舉辦第二屆,以「為教育主導科技」(Steering Technology for Education)為題,探討多年數位教育浪潮下,為何此時此刻,必須針對生成式 AI (GenAI,目前幾個熟知的 AI Chatbot 都屬於此類),盡快在校園有所規範。

「先分享一則真實故事。巴黎某所高中,嘗試讓學生使用 AI 完成作業,有位學生莎拉(化名)告訴 AI 聊天機器人,她要寫一篇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主因的歷史小論文。AI 機器人當然盡責的提供各式資料,並以優美流暢的文句敘述。莎拉編輯後交出的隔天,收到老師的回覆,『莎拉,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但是你的一戰爆發原因怎麼會是外星人入侵呢?』」

UNESCO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高等教育國際機構主席派卓(Francesc Pedró, UNESCO IESALC),以真實案例開場座談會,點出目前生成式 AI 在教學現場造成的問題。「我必須呼籲大家,在將近兩百個會員國中,目前只有15個國家將 AI 教育納入課綱,我們必須有更多人參與,才能讓課綱更快地趨近完善,」他說。

早在2019年的《人工智慧北京共識》(Beijing Consensu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全球的專家學者已經提出 AI 能力、AI 素養的分別概念(AI Competency、AI Literacy)。今年,UNESCO 團隊將發布的《教師與中小學生 AI 素養架構》及其細節,來自提煉、濃縮2022年提出的《學齡兒童到高中的 AI 課綱》[註1]、以及2023年因應 ChatGPT 竄紅,發布的《生成式AI教育及研究應用指南》。[註2]

「以人為本」(human-centered mindset)貫穿整場座談,也就是 AI 能力的核心,UNESCO 團隊強調,教育要能培養出具 AI 社會公民素質的學生和老師。「人類總願意為了方便,向科技出賣自主,因此以學習者為中心非常重要,」 OECD(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總監史萊賀(Andreas Schleicher, Education and Skills)表示,科技工具在人類手中,常常無法保有中立特性。

老師不是被動的教改執行者,而是課綱創作者

教師和學生本身同時都是學習者和創造者,除了要保持人類使用工具的自主立場,使用原則和道德觀念都是不可或缺的素養。

在教師的 AI 素養架構綱要表中,從最初的使用到最後能發展出 AI 教育方法、走向使用 AI 創造教學專業,三個橫向階段習得、深化、創造,都是各國在培育師資要一步一步到位的提醒。

中小學老師 AI 素養架構綱要

教師的AI素養架構綱要

面向

進程

習得

深化

創造

以人為本思維

公民動能

公民責任

AI社會責任

AI使用倫理

倫理原則

安全且負責任的使用

協作建立AI倫理規則

AI基礎和應用

AI基本使用方式和應用

應用技巧

與AI共創

AI教學

AI協助教學

AI融入教學

AI強化教育轉型

AI專業發展

AI賦能終身學習

AI加強系統學習

AI支持專業轉型

資料來源:UNESCO《教師與中小學生 AI 素養架構》

而對於學生在AI能力的培養,從認識、建立道德原則、到活用 AI 工具且能從使用經驗當中,從理解、應用、到創造,最終能設計製作出 AI 工具,甚至不斷重複回饋使用行為和工具改善。

中小學生 AI 素養架構綱要

中小學生 AI 素養架構綱要

能力面向

進程

理解

應用

創造

以人為本思維

公民動能

公民責任

AI社會責任

AI使用倫理

實踐倫理

安全且負責任的使用

協作建立AI道德規則

AI技巧和應用

AI基礎

應用技巧

打造AI工具

AI系統設計

問題聚焦

建構設計

迭代和回饋循環

資料來源:UNESCO《教師與中小學生 AI 素養架構》

有別於過往,這個最新的教育架構,預計在本週不定時間再更新上線,因為它還是一個隨著科技進展、不斷更新修改的「活文件(Living Document)」,團隊希望提供各國公共教育,培養學生及老師成為「AI 社會公民」(AI Society Citizen)的指南。

然而,史萊賀也提出反思,傳統教改的發展步驟,先擘劃架構、發展課綱,到培訓教師,最後培養學生,但這樣的流程會不會來不及、也不夠快,無法應對急遽進化的 AI 科技發展?「老師不應該被動地跟隨、執行課綱,他們要能夠是 AI 課綱的創作者,」他呼籲。

生成式 AI 直入教學現場疑慮,深偽、假訊息影響學習與習得

UNESCO 團隊不斷提醒教學現場,將 AI 工具引進教室前,要先真正認識生成式 AI 的運作原理,才能對危險有所警覺。

根據《生成式 AI 教育及研究應用指南》,目前市面上的生成式 AI 工具,都是灌輸網路上鉅量內容訓練而成,這些資料並未經過擁有者/發布者同意,而且科技公司訓練 AI 以及設計的運作過程,並不公開透明。

而大家為之驚艷、AI 所謂的「創作能力」,包含圖、文、音樂等,都是來自網路上的資料,換言之,就是抄襲的灰色地帶。生成式 AI 的強大功能,長久下來,不但是深偽技術(Deepfake)的犯罪溫床,日常使用者大量以 AI 生成的內容,也會回頭「汙染」網路上的原創內容。

以 GPT 產品為例,機器人的訓練素材大量取自未能經篩選、包含歧視偏見的語言和內容,因此研發團隊必須打造「護欄」,讓 GPT 生成的內容不至於冒犯或缺德。另一方面,機器人都是「線上學習」,缺乏真實世界的理解,也就會製造出假訊息。

不過,生成式 AI 也還在發展當中,人類還能抓緊機會,釐清真正的衝擊所在,在教育領域建立規範。我們對資訊的建構、吸收理解、思考習得,都必須重新審視;且當 AI 能生成目前我們認知下的各種作業型態,如完整的作文、令人讚嘆的藝術作品,教育者也得更花心思探討出作業的型態和價值,才能真正有助學習和檢測學習成果。

「讓現在、未來的 AI 社會公民,能建立負責任、有效、安全的使用禮儀,真正該討論的,不是我們會不會被取代、被控制,最危險的是,人類會不會有意無意地向 AI 投降?」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主席(World Federation of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s)、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長龔克,針對大眾的焦慮,提出應該思考的問題方向。

(資料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座談直播、註1:K-12 AI curricula: a mapping of government-endorsed AI curricula、註2:Guidance for generative AI i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責任編輯:劉映均)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末代建中人社班學生第一手觀察:「停招」不等於人文社會科式微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沒有留言。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