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AI 不會決定目的地!新世代為自己在乎的事而學

翻轉教育

更新於 15小時前 • 發布於 15小時前 • 李佩璇、趙宥寧
AI 不會決定目的地!新世代為自己在乎的事而學
AI 不會決定目的地!新世代為自己在乎的事而學

AI 取代了哪些工作?AI 可以幫忙寫報告,教授能分辨嗎?AI 能做的各種事情,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當中,並非是枯燥難懂的新科技,AI 會對孩子未來的教育產生哪些影響,孩子們又是如何看待和應用AI 呢?

《親子天下》今(25)日舉行的國際教育年會以「AI 時代為自己而學」為題,近千人與會,會議上邀請國內外深入了解 AI 教育的重量級教育工作者、以及年輕的實踐者,一同討論 AI 時代的未來,及孩子應該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應付未來的需求,並且能解決問題。

親子天下執行長兼創辦人何琦瑜。曾千倚攝
親子天下執行長兼創辦人何琦瑜。曾千倚攝

親子天下執行長兼創辦人何琦瑜。曾千倚攝

親子天下執行長兼創辦人何琦瑜提到,在去年此時,正好是 ChatGPT 面市的時候,經過一年的現在,老師和學生都已經更了解 AI 的能與不能,因此「學習動機」變成了教學現場最大的難題時,「 AI 時代來臨,教育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是我們要探討的重要方向。」整場國際教育年會中除介紹 AI 國際趨勢,也有目前台灣年輕一代運用 AI 解決問題的示範。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曾千倚攝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曾千倚攝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曾千倚攝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也參與這場盛會,他提到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看到教育創新的過程,因此108課綱內涵包含培養孩子這些能力的素養,像是共好、互動、自發、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思考等,希望擺脫過去填鴨考試對學習的單一想像,因此在科技時代來臨,教育部希望與民間單位有更多合作,聆聽新一代學子的需求,幫助孩子們找到自己能走的路。

AI 為強勢新工具 汰舊換新才能達到新目標

課程重新設計中心創辦人兼主席查爾斯・費德。曾千倚攝
課程重新設計中心創辦人兼主席查爾斯・費德。曾千倚攝

課程重新設計中心創辦人兼主席查爾斯・費德。曾千倚攝

年會首先邀請課程重新設計中心創辦人兼主席查爾斯・費德(Charles Fadel)透過遠距連線,發表專題演講「AI 時代新教育 培養如瑞士小刀般多元能力」。科技業背景的他,期待能透過教育改變人才,因此從半導體工程師轉換跑道成為教育政策倡議者,2024年更出版《AI 時代的教育》一書,提出 AI 科技驅使我們重新對焦教育本質,重視動機、熱情、歸屬感和意義感

AI 發展是現在進行式,且不斷再革新,不免讓人類憂心工作會不會被取代?查爾斯・費德說,AI 也許能通過測驗,但不代表能完成任務與工作,如同在家洗衣服,洗衣機代表著「測驗」,「任務」是在洗衣機中洗衣服,「工作」則是完成洗衣服這件事,顯然光靠洗衣機要完成工作是不夠的。也因此,大家不用太悲觀認為工作會不保,因為一定會有新工作被創造。

但若聚焦校園,查爾斯・費德表示,工業革命期間,我們走向大型學校教育,但現在科技進展已超越學校教育的發展,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學校如何教學,以及要教什麼。他也提到,台灣有新課綱(108課綱),課綱必須是靈活的,知識也需要被現代化,讓學生擁有如同小型瑞士刀般的多元能力,以及學習調適、自我學習的能力,最終走向自我指導的學習。教師傳授知識,是要讓學生對廣泛未知的未來做準備。

查爾斯・費德說,AI 將成為老師的助手,無論是設計教材,又或是在教室中的教學,但當要學習的能力很多,就更需要思考學習的內容。他認為,一定要「有捨才有得」,把舊東西汰換,才能有新東西進來,否則師生也承受不了。而政府應扮演的角色,是讓每個老師都具備 AI 素養能力,短期目標是學會在教室中使用 AI,中長期目標則是要有勇氣重新設計課程,教育部也要有勇氣移除舊內容,達成知識現代化的目標。

擁有現實世界的實踐經驗 學生才能妥善運用 AI 工具

非營利教育顧問組織 EL Education 首席學術長榮恩・伯格。曾千倚攝
非營利教育顧問組織 EL Education 首席學術長榮恩・伯格。曾千倚攝

非營利教育顧問組織 EL Education 首席學術長榮恩・伯格。曾千倚攝

AI 時代來臨,孩子如何與現實世界連結?美國非營利教育顧問組織 EL Education (Expeditionary Learning)首席學術長榮恩・伯格(Ron Berger)認為,如果孩子擁有正確實踐操作的經驗,並能夠理解 AI 的本質是幫助自己創作出更好作品的新工具,那麼 AI 跟我們遇到網路、電腦、手機一樣,只是它更強大。當然,AI 仍然有風險和威脅存在,孩子必須學會如何在道德的規範下使用 AI。

在 AI 時代,EL Education 卻反過頭來強調「實踐」的重要,這是來自榮恩・伯格在美國長達32年協助現場學子和教育工作者的經驗談,EL Education 的理念是透過知識、技能、品格、高品質的學習成果,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EL Education 推動的改變中,其中一項最能引起孩子學習動機的,就是希望學生主導自己的學習,也就是「做自己學習的領航者」。實際的做法包含讓學生參與課程規劃、透明評量方法,以及公開分享自己的作品等,除了教師的引導和課程設計的改變之外,要達到這樣的學習經驗,最重要是要賦予每種課業學習一個考試以外的意義和目的,給孩子連結真實世界的挑戰,當學生知道現在要學、要做的作業會讓世界不一樣,動機就完全不同了。

榮恩・伯格以一個真實專案舉例,在他所輔導的學校中,曾邀請9年級學生、大約14到15歲的孩子們,接受培訓後進入學校進行能源稽查,稽查學校中哪些地方能源效率高、哪些地方有改善等,最後在老師的協助下,孩子完成了一份成本效益分析報告,建議市政府投入15.6萬美元翻新校舍,且保證5年內城市將通過節能打平投資金額,最後市長投資專案,實際上兩年內節省了16萬美元。在這個專案中,孩子透過實踐、尋找解決方法並做出實際建議,最後推動改變。

榮恩・伯格認為, AI 是一個好用的工具,幫助老師和孩子們製作更精美的作品、梳理大數據等,但教師和學生仍然需要真實的交流和討論,並且在真實世界中實踐、修改想法至更好,從實踐出發,AI 就能有好的協助。

新世代用 AI 為自己而學,籲家長學校多給創新空間

(左起)國高中生自學、自助平台推手李宛軒、DPOP 開發者林睿、百萬 YouTuber 有感筆電。曾千倚攝
(左起)國高中生自學、自助平台推手李宛軒、DPOP 開發者林睿、百萬 YouTuber 有感筆電。曾千倚攝

(左起)國高中生自學自助平台推手李宛軒、DPIP 開發者林睿、百萬 YouTuber 有感筆電。曾千倚攝

身處在 AI 時代的年輕學子,又是如何為自己而學?年會現場,邀請擁有百萬訂閱的 YouTuber 有感筆電、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 DPIP 開發者林睿,以及國高中生自學、自助平台推手李宛軒到現場分享。

有感筆電的自學經歷,從2011年開始製作 YouTube 影片開始,他也在現場獨家曝光自己小學六年級玩線上遊戲的畫面。他說,自己當時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後來需要拍攝軟體,就上網查怎麼使用,在網路發達的時代,讓他能簡單且方便的學習。但在這時代要如何不被演算法淘汰,有感筆電說,要持續檢討自己的影片,並且持續學習,嘗試做周邊、特別企劃影片、建立團隊、持續學習新軟體。

林睿則在高中時期,認識了同樣對地球科學有高度興趣的同儕,除了花時間探究,也花很多時間參與競賽,並開發地震儀、佈站點,再到警報統計,在過去兩年與同學發展地震預警 APP。這些成就除了與中央氣象署簽約,也曾與高鐵討論地震預警如何幫助高鐵緊急煞車,他建議高中生多參與活動,儘管對大學申請不一定有幫助,但參與過程就能找到方向,「我就是如此!」

李宛軒在國中階段經歷父親罹癌過世,這個「成長痛」,讓她變得更加自卑與膽小,以往有父親帶著她討論如何從生活中學習,她改成上網 Google,也因此打開她與網路社群的連結,後來更創建國中學習討論群高中學習討論群,以及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學生的心聲筒。她說,這些經歷,讓她找到自己在乎的事情,為所在乎的事情付出,為自己而學。

只不過,三位講者都提到自己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都曾遭家人反對,但他們都持續堅持,做出成果讓家人信服。有感筆電就分享,自己曾在大學期間決定休學全職擔任 YouTuber,他曾利用暑假二個月期間做出成績,讓自己可繳得起房租。

何琦瑜引用《AI 時代的教育》一書中的重要概念,作為這場論壇的定調。作者查爾斯・費德表示,人類與 AI 的不同,就在於「智慧」和「判斷」,最好的教材就是故事、文學、歷史等。何琦瑜認為,這也回應了前陣子各級教育對於「人文社會學科」的質疑和討論,她表示,「人文學科加上所謂趨勢的學科像是 AI、程式、資料科學等,如何結合在孩子的學習中,將是未來教育的挑戰和方向。」

(責任編輯:劉映均)

加入翻轉教育LINE好友看好文

延伸閱讀:

葉丙成:AI 只會解問題,只有人知道人需要什麼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