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擬增列禁止輸入飼養眼鏡凱門鱷等955種物種。由公民團體和寵物飼主等組成的寵物權益捍衛聯盟今天上街頭表達反對,認為一味禁止,可能造大量棄養或產業轉地下化,反而造成動物福利負面影響,政府應該提供更清晰的指導方針。農業部動保司今天重申,全案還在討論階段,未來擬採飼主提出申報、透過列冊管理,「絕對不會拿走飼主的寵物」,民間提出的意見會妥善處理。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3日召開「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研商會議,增列禁止輸入或飼養動物,共計955種物種。根據名單,指定禁止輸入或飼養包含22類,如眼鏡凱門鱷、犰狳科所有種、河狸所有種、犬科所有種(家犬除外);另外禁止飼養8種,包含浣熊、鱷龜所有種等。
寵物權益捍衛聯盟今天在立法院外集會抗議並發布5點聲明,認為一味禁止,可能造大量棄養或產業轉而地下化,反造成動物福利負面影響,政府應該提供更清晰的指導方針。動保司下午出面接受陳情。
寵物權益捍衛聯盟聲明指出,禁養政策需科學根據,目前提出的禁養名單基本未經充分論證,缺乏必要的科學證據與法律支持。動保司應該向大眾公開提供這些物種是否真正對社會秩序與公共安全構成威脅的詳細資料,並確保每個物種在飼養環境中的適應性與安全性。
聲明表示,全面禁養非根本解決方案,這樣的做法未經深入調查,可能導致寵物市場與相關活動地下化,並增加政府監管的難度,進而引發寵物逃逸、棄養與不當對待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禁養名單的推動需要有充分的後續監管措施,而目前動保司並未針對後續執行的問題提出有效且可行的解決方案。
此外,聲明提到,在3日的會議中,學者與專業人士曾針對禁養名單提出疑慮,並試圖提供更具依據的建議。然而回應卻是過於武斷與不耐聽取。聲明指出,這顯示出政策決策過程中對特定群體的價值觀偏見。
聲明認為,政府應該為飼主提供更清晰的指導方針,幫助了解飼養寵物所需的基本設施與環境要求,並透過相關法規加強飼養行為的管理與督導;單純透過禁養來解決問題,會讓真正遵守規範的飼主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對於非犬貓飼主的尊重與理解更顯不足。
聲明呼籲動保司在推動政策前,應先進行更充分的民眾溝通與宣導。全面禁養的決策背後應該有更詳細的民意調查,且對所有群體,無論是犬貓飼主還是非犬貓飼主,都應該給予平等的對待與尊重。
動保司長江文全下午出席集會接受陳情,並表示寵物分級管理目前仍在討論過程,不論是分類方式、名單,都還沒有定案,近期民眾的意見都會妥善處理。
江文全強調,目前依科學證據提出來的名單,既有的飼主權益絕對不會受到影響;對任何動物,都是基於動物福利的角度,絕對不會安樂死;如比特犬現已被禁養,咬傷人的比特犬縱使進入收容所,也不輕易安樂死,「站在動物保護的立場,絕對是一視同仁的處理」。
江文全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市面的寵物飼養,可能會有生態、公共安全,人畜共通病的風險,因此擬分級管理,針對高風險的物種有較強管制措施,高風險包含劇毒、大型具攻擊性、台灣氣候不適合等,目前還是在討論階段。
江文全指出,物種的名單雖然列955種,但其中已經有7成是禁止輸入的物種;實務上來說,以比特犬為例,只要配套措施完整就能降低疑慮,既有的比特犬飼主也不會不能養;未來已飼養異域寵物的飼主,提出申報、列冊、管理,不會有額外處理,「絕對不會拿走飼主的寵物」。
至於是否能比照犬貓的模式辦理,江文全說明,犬貓現在的管理,個體要植入晶片、寵物登記、絕育;業者繁殖、買賣、飼養都要有許可證;若完全比照犬貓的管理會有更大的影響,是不太可行的;後續仍會與既有的飼主及業者,保持密切溝通。另外,就販售、進出口業者而言,江文全不諱言,現在的異寵,從飼養、繁殖、販售、培育、進出口,現在的法規是低度管理,所以推任何管制措施,在不同層面對業者可能都會有影響。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