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是新生兒的重點疫苗之一,用來預防結核病,可以避免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不過,一名10個月男嬰,在接種卡介苗後卻一直紅腫,2個多月後腫包變大,沒想到再過1個月變得更大,腫成一顆「小籠包」,還爆出黃色膿汁,家屬再度求診,由醫師採樣送驗,疾管署確定是卡介苗不良反應。
經衛福部彰化醫院採驗送疾管署,判定為卡介苗不良反應。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偶有打疫苗不良反應發生,但幼童仍然接種卡介苗,才可避免發生結核性腦膜炎及散發性結核病等嚴重併發症。
男嬰哥哥打沒事,小兒子卻流膿
男嬰媽媽表示,他育有2個兒子,大兒子接種卡介苗時,接種處只有紅腫幾天,今年7月換小兒子施打,沒想到接種處腫了3個月沒消退,腫包還愈來愈大,並流出黃色的爛膿,嚇得趕快到彰化醫院就診。
馬瑞杉繼續補充,該名男嬰跳脫一般接種後狀況,在接種3個月後,施打處的腫塊持續,還變大如小籠包,且有黃色膿汁流出。不過,接種處摸起來涼涼的,不會有壓痛感,不同於一般細菌感染的膿瘍摸起來熱熱的,會有壓痛感,懷疑不是一般的細菌感染,因此進行患部的細菌培養送驗。
最後送至疾管署鑑定,確認是卡介苗菌,膿瘍即是來自於卡介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
卡介苗接種與照護須知
馬瑞杉指出,卡介苗是一種牛的分枝桿菌減毒後所製成的活性疫苗,注入人體後可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台灣屬於結核菌高風險國家,因此嬰幼兒卡介苗接種,可大幅降低兒童結核病死亡率,接種時間建議為出生滿5至8個月。
卡介苗接種後通常在施打處會有發紅、腫脹、結痂等現象,施打後1至2週注射部位呈現一小紅結節,以後續漸長大, 微有痛癢但不發燒。4 至6 週會變成膿瘍或潰爛,不必擦藥或包紮,只要保持 清潔及乾燥,如果有膿流出可用無菌紗布或棉花拭淨,應避免擠壓。 平均4個月會自動癒合結痂,留下一個微紅色小疤痕,經過一段時間後變成膚 色
針對謝姓男童個案,已協助家屬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申請救濟,儘速讓民眾獲得適當的協助與實質的救濟。醫師也呼籲',接種卡介苗後,如果突然出現膿瘍的情況,或其他肢體無力等症狀,一定要儘速看診檢查,以釐清是細菌感染或是卡介苗的不良反應。
延伸閱讀
.北部國小12歲童爆發百日咳群聚案件!百日咳症狀、傳染途徑、預防方法
.嬰兒咳嗽怎麼辦?了解5大寶寶咳嗽原因,6招緩解新生兒咳嗽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