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夫妻做大腸鏡「滿滿的息肉檢體瓶」 醫驚呆揭結果:才隔1年啊

藝點新聞

更新於 05月23日06:00 • 發布於 05月23日06:00

藝點新聞Sky編輯整理

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近日在臉書分享一起個案,一對夫妻日前接受大腸鏡檢查,其中老婆去年來做過,檢查出超過10顆息肉,沒想到今年回診追蹤,大腸又出現滿滿息肉,讓吳宗勤醫師相當驚訝,直呼「雖然都沒有超過1公分,可是才隔1年啊!」對此,他也提醒民眾定期接受大腸鏡篩檢,「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沒有症狀,只是我們選擇忽略」。

▲(示意圖/Pixabay)

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在臉書粉專「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發文,分享一起診間個案,透露日前替一對夫妻進行大腸鏡檢查,老婆是去年來做過,當時有超過10顆息肉,而老公則是被老婆拉來做篩檢,結果檢查完,夫妻倆又是滿滿的「息肉檢體瓶」,由於老公有抽菸喝酒習慣,所以檢查出7顆息肉醫師並不意外,但老婆的大腸又出現滿滿息肉,雖然都沒有超過1公分,醫師仍相當訝異,因為才隔1年的時間而已。

吳宗勤醫師指出,去年女方來做檢查結束後,他就有千叮嚀萬囑咐,強調身體保養要以原型食物為主,「太多加工的食物,就算是保健食品,只要有牽扯療效,連醫師都害怕」,對於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保健品,吳宗勤感嘆「有時候病人拿來我看,成分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吃一種兩種勉強還說得過去,一吃一整排、吃好吃飽,我真的無法理解,身體真的有這麼差?」

吳宗勤也提醒,若是57歲女性,以健保提供的大腸癌糞便篩檢來說,最少應該篩過3次以上,若滿50歲就開始規則2年1次篩檢,甚至可以篩到4次,即使糞便篩檢大腸癌的準確度只有8成,但要4次全都落空,特別是在直腸這種容易出血的地方,那真相就只有一個,就是「病人沒有規則篩檢」。

吳宗勤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健檢的觀念和預算,可將健保提供的大腸癌篩檢當成補救措施;如果有健檢的預算,以大腸癌來說,國外建議45歲前要做完第1次大腸鏡,往後就看有沒有息肉、息肉的種類、有沒有家族病史去做後續追蹤。

最後吳宗勤強調,其實現在腸胃科的醫師、尤其是年輕一輩的醫師,遇到45歲以上稍微有風險性或症狀的病人,通常不會拒絕幫忙安排大腸鏡檢查,包括有菸酒習慣、家族史、長期便祕、長期腹瀉、肥胖、糖尿病、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長期外食族等,只要有理由醫師都會盡力幫忙,只怕病人不願意做,吳宗勤提醒「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沒有症狀,只是我們選擇忽略」 。

延伸閱讀

襪子洗完還是臭?醫大推「翻過來洗」2好處 這動作細菌少3倍

比冷氣可怕!師傅點名「6家電」害電費狂漲 這台1年恐多噴2.7萬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蔡岳宏
    我在106年~108年做大腸鏡檢查有息肉,皆為線瘤息肉,106年農曆正月十一日在市場跑廁所四了次,糞便細及扁還帶有微量的血絲,回家後跟老婆談起此事,老婆只問我上廁所時會不會痛,我說不痛她就要我回醫院請醫師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在肛門口附近的線瘤息肉1.2公分,又在離13公分處又發現一顆息肉1.0公分,1.2公分息肉經切除化驗結果雖是良性也偏向惡性,也可以說將會是大腸癌第一期,109及今年沒有息肉,所以可以114再追蹤做大腸鏡,去年我大腸鏡檢查是增生息肉。因此我大腸鏡檢查有息肉就隔年再檢查,若沒息肉就隔兩年再檢查, 未做過大腸鏡的人可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糞便有人血反應,再加做大腸鏡檢查,但要注意若是肛門口附近有息肉易被當作痔瘡
    05月23日06:2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