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蘇瑜玟/綜合報導
房價所得比是指購屋人需花多少年的可支配所得,才能買到一戶住宅的比率,計算方式為「房價中位數/家戶年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根據內政部發布的房價負擔能力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房價所得比去年第 1 季為 8.62倍,第2季為 8.66 倍,漲幅0.4倍,第3季為9.19 倍,相較前一季成長0.53倍,再度攀升。
對此,房產專家張欣民表示,去年下半年受疫情影響,配合低利率環境,許多海內外資金湧入房地產市場,讓房市呈現爆發性成長,交易量及價格齊揚,這也是去年12月初央行突襲祭出「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打炒房的重要因素。
張欣民提到,國內第3季房價所得比與第2季相較起來,確實漲幅過於讓民眾敏感,房價所得比來到9倍以上,算是相對高點。以歐美國家來看,房價所得比合理數值應落在5倍。
張欣民指出,台灣房價所得比多年來都脫離合理情況,有蠻長一段時間維持在8倍左右,現在來到9倍,會讓民眾覺得在所得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房價上漲幅度過高,造成存款不充裕的年輕族群、經濟弱勢民眾產生被剝奪感。
張欣民提到,不少國人抱持「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加上台灣房市屬淺碟型市場,只要有太多資金湧入,房價就會高漲,且難以消退。另外,台灣所得水準原地踏步,始終維持在20年前的薪資水平,都是讓國內房價所得比偏高的重要原因。
更多好房網New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