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報告#1028 網傳訊息「台北市疫情急難紓困,只要戶籍在台北,在台北通上傳身分證、存摺,直接發放一個人3000,不用審財稅」? 發布日期/2021年6月9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9版】
一、台北市近期推出的疫情紓困政策提供「急難救助」,對象為因疫情失業或是生活陷入困難的台北市民。補助的金額為單身者3000元、家戶者最多給6000元。
二、台北市社會局表示,此「急難救助」要符合以下條件,包括:依據申請者的財税、是否符合生活困難、家庭有急困情況等,審查合格者才會撥款。
三、有需求且符合情況的台北市民,可在「市民服務大平臺」線上申請。傳言稱「台北通」是錯誤訊息。
傳言稱「直接上傳身分證、存摺,就會發放金錢」、「可在台北通申請」等並不正確,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疫情措施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自2021年6月8日流傳訊息指稱:「臺北市疫情急難抒困 只要戶籍在臺北市在臺北通上傳身分証 存摺 直接發放一個人3000 不審財稅,以家庭為單位申請 兩人以上最多補助6000。https://service.gov.taipei/ 首頁 紓困 因疫情急難救助 」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臺北市疫情急難抒困,只要戶籍在臺北市,在臺北通上傳身分證、存摺,直接發放一個人3000 不審財稅」,是否屬實?
(一)台北市的疫情紓困政策中,是否有「3000元」紓困補助政策?
查核中心檢視網傳連結,此連結為「台北市市民服務大平臺」,查核中心進一步點進「COVID-19紓困專區」中,台北市疫情紓困政策分為:延稅、降稅、減租、免租、優息、補貼、企業融資、勞工紓困。
經檢索,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提供「臺北市民急難救助金」,是針對因疫情「失業致生活陷困者」的台北市民,可向區公所、社福中心申請。補貼金額為:單身3000元、弱勢家戶者最多補貼6000元。
(二)所有台北市民都可以申請嗎?會審查財稅嗎?
查核中心採訪台北市社會局急難救助科。
北市社會局急難救助科表示,在此次的疫情紓困者,確實有提供給因疫情失業或是生活陷入困難的台北市民的「急難救助」。補助的金額為單身者3000元、家戶者最多給6000元,並由區公所或社福中心統一審查財稅,審查標準是中低收入戶生活費標準為主。
北市社會局急難救助科表示,只要符合情況的台北市民都可以申請,但是審查單位如各區公所、社福中心,會依據申請者的財税資料、是否符合生活困難、家庭有急困情況等,審查合格者才會撥款,並不是「直接上傳身分證、存摺,就會發放金錢」。
(三)符合狀況者可以在「台北通」上申請嗎?申請方式為何?
北市社會局急難救助科表示,為了避免疫情期間群聚,目前以線上申請為主。有需求的民眾可以在市民服務大平臺「申請網頁」中線上申請,需填寫相關資料,上傳金融存摺簿、身分證、相關證明。
目前開放平台僅有「市民服務大平臺」,並不是「台北通」。
結論
【此報告為 2021/6/9版】
一、台北市近期推出的疫情紓困政策提供「急難救助」,對象為因疫情失業或是生活陷入困難的台北市民。補助的金額為單身者3000元、家戶者最多給6000元。
二、台北市社會局表示,此「急難救助」要符合以下條件,包括:依據申請者的財税、是否符合生活困難、家庭有急困情況等,審查合格者才會撥款。
三、有需求且符合情況的台北市民,可在「市民服務大平臺」線上申請。傳言稱「台北通」是錯誤訊息。
傳言稱「直接上傳身分證、存摺,就會發放金錢」、「可在台北通申請」等並不正確,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疫情措施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留言 11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6月13日07:33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6月13日06:25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6月13日05:08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6月13日03:51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6月12日10:1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