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嫺人專欄|年輕人生活不易,父母該幫忙多少?畢業季給孩子的祝福,陪他們邁向財務獨立

50+好好

更新於 06月25日10:09 • 發布於 06月25日05:00 • 嫺人

文/嫺人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如何陪伴成年子女財務獨立?通膨使生活成本增加,成年孩子初入社會謀生不易,就連英、美、日本,不少熟齡父母也面臨到,孩子謀生不順因而程度不同地依附父母的狀況。與此同時,父母也仍可能為了自己的退休金苦惱中。如何避開忍不住想金援兒女的情結?又該怎麼輔助孩子邁向自立?

在6月這畢業的季節,來談談如何協助成年子女從被扶養人口過渡到可以放單飛、達到財務獨立?面對快速改變的大環境、疫情後通貨膨脹,獨立的年紀往後延;而身為三明治世代,面對年金改革需要準備自己的退休金,並不是每家都有餘裕支援成年子女,而即便有能力,但育兒的終極目標不就是要培育出能夠自立的子女?

這時代獨立不易!美國60%父母仍為成年兒女買單

年輕世代要獨立生活不容易,不只是台灣,以往在西方,孩子18歲會像三隻小豬一樣離家靠自己;但近年,包括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初長成的18歲~30歲前後的成年子女中,都有50%左右和父母同住。

在美國有迴力鏢子女(Boomerang kids)的名詞,就是原本發射出去的孩子,因為謀生不順,像迴力鏢一樣又回到家同住;根據美國一份調查(來源:Pew Research Center)說大約有60%的爸媽還在幫他們的成年子女買單,這邊的成年是指18~34。買單的款項包括一般家用、手機通信費,還有其他付費訂閱的項目、房租、學費等。

我輩剛成年仍與父母同住 昔時多為幫忙家計

而在東方的日本,我追蹤的一位50+提早退休部落客提到,他前往東京工作的孩子不久後又回到福岡老家,因為他自己還不到可以領年金的年紀,已經是消耗老本度日,原來鬆了一口氣以為育兒任務已經結束,沒想到家裡又多一張口吃飯,孩子回家同住後,買菜錢變多,孩子夏天開整天冷氣,洗澡洗很久,在水電瓦斯很貴的日本,他很擔心本來已經捉襟見肘的開銷,想制止孩子卻說又不出口。

同住不一定會養成無法獨立的成年子女,我先生和我在30+結婚前都各自和父母同住,而這並不影響我們成家立業的能力,甚至婚後前3年還和公婆同住,這讓我們有時間儲蓄,為買房的頭期款累積。

在我們的年代,同住,更多是幫忙家計,同時也是捨不得父母因為我們離家而進入空巢期。我們的父母走過戰爭的年代,經歷貧困,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含辛茹苦拉拔我們這一輩透過學歷翻身,在我們獨立之後,和父母的關係仍相當程度是一起奮鬥過來的命運共同體。

現在,和父母同住當然也有可能也是基於情感的連結,而在通貨膨脹高張的世道下,生活不易,以控制成本來說,同住也的確比較有利。

但是,大時代進化到現在,不論收入高低,生活水準普遍提高,人人都有手機可滑、上餐館、旅行,是許多家庭的日常,因為我們自己也在享受人生,要讓孩子如同我們看著父母,為了增加一點買菜錢而做著一件幾角錢的家庭代工的背影,因而生出想回報養育之恩的心?這早已是難以想像。(相關閱讀:父母與成年子女應該互相金援?孫廷沇心理師:當愛折合成現金,親子也只是有血緣的陌生人

年輕人謀生不易 今日父母應留心的5個幫忙情結

對不少家庭來說,即便表面上過著現代人基本配備、不錯的日子,父母自身的退休金因為年金改革、通貨膨脹等問題其實猶如溫水煮青蛙;而因為想支持成年子女留學或是買房,到了60歲也不敢輕易撤離職場的狀況也是時有所聞。

也有明明財力十分良好的父母會對金錢不安,因為資助成年子女的費用,買車、買房、創業、孫子的教育費用等,和育兒階段的學費、才藝學習費等相比,完全是不同等級。

除了子女謀生的不容易之外,父母也可能因為以下幾種情結而太快出手,資助成年子女超過基本生活所需,給了更多額外的資源,給了自己無法卸下的擔子:

1. 自己曾匱乏的補償心理

以50+、60+的世代來說,在成長階段中相對比較不寬裕,甚至感覺低人一等;在熟年有成之後,容易產生補償心理,希望孩子能夠擁有資源,在社會上站在更有利的起跑點。但不正是這種匱乏的經驗讓我們向上?

2. 用熟齡視角看年輕人生活水平

若不是熱門行業,年輕人的工作收入不高,在已經進入人生收穫階段的父母眼中看來可能搖搖欲墜,因而想出手幫忙,可能沒有改掉幫孩子買單的習慣,以便讓孩子維持出社會前在家被扶養時的生活品質,像是和成年子女一起出國並買單所有費用。

雖然說一家人該同甘苦、共患難,但是,子女初入社會手頭不寬裕很正常,回想我自己到近30歲的時候,也還曾經銀行戶頭裡沒有存款,該讓子女藉這個階段體驗人生和社會的不容易,最終破繭而出。

3. 空巢期不自覺用金錢維繫感情

因為子女一旦離家後、即將面對空巢期的寂寞與不安,也可能下意識用金錢資源維繫和成年子女的關係,希望藉由金錢讓子女多愛自己一點。熟齡之後將重心多放在自己的興趣、拓展社交生活圈,降低情感上對子女的依賴,可以大幅降低這種可能性。

4. 外在社會、親家間的比較

因為少子化、也因為嬰兒潮世代經歷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累積了大量資產,不少家庭能給子女豐厚的資源,而這卻形成無法同樣做到的父母心中的壓力。

例如親友都送孩子房子、或為買房的頭期款買單,而自己無法同樣做到,可能因此感慨自己不如同儕成功。

而有時親家之間也會較勁,如果對方父母送了房子,就覺得也得支援送輛車子,或是新人的蜜月旅行。這種比較走到極端,甚至會為詐騙所利用,因為想給孩子更多,而誤入詐騙的迷魂陣。

5. 父母自身財產較多

這的確是給成年子女超過需要以上的資源的合理理由,有人主張別把錢留到死,與其留遺產,不如在生前贈與,讓子女在最黃金的年代可以運用,而非等到60、70歲子女也已垂垂老矣。這雖然是個不錯的概念,應用上也該謹慎,畢竟萬一長壽且退休後的費用超出預期,將成為新的難題。

要知道,發出去的錢將不能期待有日可以回收。況且,莫忘育兒的終極目標是在培養出獨立、能自給自足的下一代

我在幾年前決定要退出職場時,兒子當時高中,以為再過幾年大學或研究所畢業之後,就可以卸下育兒的擔子,沒有想到觀察周遭支援成年子女的項目琳瑯滿目,並且金額也是從學生晉階到成人等級:20萬元的蜜月旅行、50萬元的坐月子費用、數百萬元的房屋頭期款⋯⋯。

兒子到了英國留學,說他的法國同學18歲就離家獨立,現在讀碩士班的學費是自己賺來的錢,所以花錢很節制,但其實這位法國同學家境不錯。我想這才是育兒最後希望到達的境界,而不是在退休金估算上還要計入成年子女一筆。

如何和初入社會子女談財務 輔助邁向自立

兒子也即將在驪歌聲中踏入社會,以下幾點和孩子可以進行的財務面對談,和家有萌芽階段成年子女的父母共勉之。

1. 討論孩子的自立計劃

包括工作方向、收入展望等,了解孩子對於如何靠自己的努力能自給自足的想法,如何存夠錢搬出去獨立、儲蓄規劃等。

2. 如果孩子打算住家裡,則要討論「租約」

要不要分攤家用?不一定是固定金額,也可以是買單某類生活費用,像是支付水電瓦斯、電話費等。另,也可以討論孩子需要分擔的家務事,確保孩子的責任感。我看到國外論壇有人和孩子訂立租約明訂這些事項,在日後可定孩子能遵守,當然執行要注意溝通方式,因為這些是為了協助孩子自立,避免因此傷感情。(相關閱讀:晚年要快樂,媽媽必須「提早斷奶」!丘引:孩子有工作住家裡請付房租,結婚後就得搬出去

3. 定期關心子女的財務和生活狀況,表達支持

孩子有狀況時,父母也難以置身事外;可以約定時間家庭會議,了解孩子的生活和財務狀況,像是負債狀況、開支等。

這樣的懇談不是要干涉子女,反而是要透過這個方式讓孩子放心展開他們的人生,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犯錯是難免的,藉由表達對子女的支持,讓子女敢於說出自己的錯誤,協助子女從錯誤中學習,讓子女透過感覺被尊重而獲得肯定和自立的勇氣。

4. 雙向交流,也分享自己對金錢和財務的態度

現在的孩子隱私權意識很重,很可能不願意多談自己的財務狀況,另一個角度是也可以雙向和子女討論自己的財務狀況,畢竟父母的退休金沒有處理好日後也會成為子女的負擔,如果自己也不容易,也該坦誠讓孩子知道。原則是不干涉,彼此都應該自立,但是彼此知會,不讓對方擔心

這是一個很看重金錢的社會和年代,生活成本愈來愈高,而因為社群媒體的發達,社會上的「比較」也會形成人們比較的壓力,協助成年子女不只是自立,而也要避免不被金錢收買和迷惑。這幾年投資詐騙的橫行反映了價值觀的偏差,包括詐騙人和被詐騙都有瞬間翻轉人生的渴望,要養成的其實不只是成年子女,應該也包括身為父母的我們自己。在此畢業季,共勉之。

*提醒!本文僅為個人投資見解與心得,不得作爲任何交易之依據及獲利之保證,是否合用請自行評估。

*50+及專欄作者皆無成立報明牌、存股、飆股等投資Line群組和社團,請小心遠離詐騙!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