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嫺人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想要佈局老後的基本生活開銷與安養照顧費用,買高股息ETF可行嗎?養老工具除了勞保月退之外,理財作家嫺人引用普福博士(Wade Pfau)的看法,建議退休後的養老工具有2種。而台灣小資族們喜歡的「利變年金險」和「投資型年金」,她也說明了不推薦的理由。請記得,該讓退休金成長時,別太早把錢「鎖住」,而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仍然是相對較好的準則。
曾經有上班族讀者跟我說,現在要先佈局高股息ETF,是因為擔心老後需要安養照顧費用,需要固定的現金流。
可是,高股息的配息並不是固定的!而且高股息投資還是股票,不能出錯的費用要依靠看似安全的高股息 ETF,其實不是沒有風險。股市好太久了,大家已經忘記股票的風險。
如同普福博士(Wade Pfau)所說,「基本生活開銷」盡量要用「安全的資產」支應,而「不是全部靠投資的機運」。年金和持有美國政府公債到期,是他所提出在社會保險制度之外、2種安全性高的退休現金流來源。
先要聲明,這2種都是退休的時候再來買就好了,真的不用先買起來放。在退休金累積的階段,應該利用股債配置(特別是股票)投資長期向上的趨勢,而不是大部分鎖在這種養老的工具上,損失了機會成本。現在先提出來,是希望你可以預想退休之後的未來,可以怎樣安排你存到的一桶金,先知道安養費用可以怎樣安排會更安全!
養老工具 1. 即期年金險,投入後立刻年領
所謂「即期年金」,簡單來說就是一筆投入了之後,就能馬上開始每年領的年金。除了普福博士之外,有幾位同樣是支持年金的專家們,也非常認同年金險的效益。
佛瑞德列克.維特斯(Frederick Vettese)是《精算師給你做得到的安心退休指南》(The Essential Retirement Guide: A Contrarian’s Perspective)的作者,認為以退休規劃來說,年金險再貴都應該要買。
美國晨星是一家以基金研究起家的投資機構,它們的個人理財總監克莉斯汀.賓士廣受理財界尊重,而她在一篇文章中也提到,年金可以讓退休族在心理上比較安心進行消費。
年金本來是活多久領多久,但是現在因為長壽化,領太久保險公司也吃不消,所以現在台灣這種保單通常有「保證期間」,保證期間結束後雖然還是有少少金額的給付,但是少到應該要稱為「敬老金」了。
以2024年查詢某人壽公司即期年金保險為例,65歲的王先生大約一筆躉繳保險費200萬元,選擇「保證期間20年期」,這樣能夠年領 12 萬元,簡單除以所繳保費,約等於6%。
請特別注意,6%是保證期間的配息率,不是報酬率喲!
前面這個例子是用20年保證期間來計算的,也可以選擇保證期間30年,這樣當然年金金額就會比較低。(相關閱讀:老後長照費用從哪來?小資族最怕買長照險沒用到、退休金也沒存到!嫺人為自己準備的5道長照防線)
養老工具2. 持有美國政府公債到期,建議貨比三家
請注意,這裡是指許多人所謂的「直債」,也就是直接持有單一債券,並非「債券ETF」。當手上有美國政府公債,每半年美國政府就會支付票面利息,只要繼續握有到期,美國是世界上最強的經濟體,不還錢的機率可以說是全世界政府中最低,所以也被許多人用來規劃固定的現金流。
目前在台灣的金融機構就可以買到美債,舉例來說,2024年2月20日我在往來銀行的官網,看到有一批債券還沒有到期之前,有人拋出來要賣,這批債券的資訊是這樣的:
.2019年8月15日發行、2049年8月15日到期,3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截至 2024年2月,還有25.5年到期。
.單位面額美金100元。
.票面利息2.25%。
.這批美國公債2024年2月20日報價是69.39%,也就是面額100美金,現在只賣69.39 元。
曾經有讀者喜孜孜的告訴我:「面額100元,現在我只花不到70元就買到了,現買現賺!」
為什麼要折價69.39元便宜賣呢?當然不是因為金融機構佛心、要讓投資人現買現賺,而是因為在2024年2月15日,美國政府又發行了一批30年期的公債;因為升息了,票面利率已經提高到4.25%。那麼,要不要買前面票面利率只有2.25%的舊公債?當然不買!
在升息的時候,當然是買新的、利息比較高的債券!因此原本的舊的債券就只好打折賣出了。
這就是為什麼說債券價格和利率呈反向關係,升息的時候債券會跌價、而降息的時候債券會漲價;也就是為什麼2022年3月美國第一次為了壓抑通貨膨脹而升息以來,大家期待很快會再降息、這樣美債就會漲價,台灣人也激動起來狂買美債─不過,直到2024年6月底(寫書時的當下),眾所期盼的降息還沒有發生。
距離退休還很久的上班族,其實沒有太大的必要買直債把錢鎖進去,或是因為猜測利率而提早佈局,因為連聯準會主席也不知道通貨膨脹會怎麼走,該升息還是降息,要經過很多的評估和討論,邊走邊看,無法事先預測。如果一定想要買直債,請酌量不需要成為投資的主力。
每個金融機構可以買到的債券、報價不相同,建議購買之前要貨比三家,不只銀行、證券公司也要比較進去。而其實去美國券商開戶可以買到更好的條件,也有更多選擇,也有不少人這麼做,只是那部分不受台灣政府監管,相關風險就要自行評估。
即期年金、美國政府公債和勞退月退 有什麼不同?
還記得之前我們提到,累積到一筆勞退的退休金,也可以月退(季領),這同樣是年金的概念。(相關閱讀:退休金怎麼算?勞保老年年金、勞工退休金試算方式、查詢與注意事項)
那麼這和跟保險公司買即期年金、或是持有美國政府公債到期,有什麼不同呢?雖然這些安全的現金流來源有其必要性,但是也並非完美,請看下面的比較表。
如果沒有遺產留給後代的考量,選擇勞退月退或是投保即期年金,可以得到比較高的退休現金流。
直接持有美國政府公債到期可以還本,以整體報酬率來說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但因為我們不是美國人,要在台灣投資這些工具,和美國人比起來就會有些卡卡的地方,例如有匯率風險,而成本也要評估。
即期年金和美國政府公債的通貨膨脹風險(愈領錢愈薄),可以透過過幾年再加購額度的方式解決。
請注意,以上是以2024年6月的市場條件比較,不同時間點也可能得出不同結論。先了解這3種退休後的安全現金流來源,比較並評估看看哪一種是你想要的,等到真正登出職場後,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養老工具。
退休金累積期 最好避免的2種年金形式
前面為大家介紹了幾種安全又穩定的退休後現金流來源,接著附帶提一下,還有2種年金的形式,也就是「利變年金險」和「投資型年金」,但是若你不是很大資,建議看緊荷包,避開這2種年金保險。
「即期年金」是自己累積到一筆退休金之後,把它交給保險公司、立刻「年金化」開始給付。而「利變年金險」和「投資型年金」是連退休金的累積,都在一張保單上完成,等累積到保單規定至少的年數之後,再把累積到的退休金「年金化」給付。
不過在台灣,絕大多數人都只用到前段「累積退休金」的功能,很少人會把它「年金化」。
說到年金,應該是退休後才需要考慮的工具,不過在台灣,「利變年金險」和「投資型年金」卻變成年輕小資族間受歡迎的理財工具,花了很高的機會成本,接著就分別說明為什麼我不推薦年輕人投保這2種年金的原因。
1. 利變年金:年報酬率低於2%,考量到通膨、根本是負利率!
2024年初查詢某保險公司保單,單筆投入20萬元放在保險公司累積,以宣告利率2%不變的情況下,6年後可以累積到222,530元,用報酬率的公式計算,每年報酬率不到2%。
雖然說現在網路上討論理財的版風風火火,其實還是有人不清楚2%的報酬率是很低的,「實質利率=名目利率-通貨膨脹率」,扣掉通貨膨脹後,根本就是負利率!而且提前解約,還要扣你解約金。
如果距離退休還有10年以上,可以累積的期間還很長,選定穩健的投資工具,長期投資虧錢的機率非常低,獲利的機率非常高,用低報酬率的年金來理財,實在是太可惜。
2. 投資型年金(變額年金):收費高、績效不佳很常見
我自己在退休前因為服務於金融業,自產自銷,也有投保,但這種保單的收費比較高,吃掉累積中的退休金,在退休後已經解約到剩下績效不好看、但是有身故給付的2張還留著。其實,我這樣也犯了機會成本的問題。
在來問我投資虧錢怎麼辦的網友中,投資型保單蠻常見的,建議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
除了美國政府債券 其他債券可以買嗎?
除了美國政府公債,也有不少人會投資公司債,像是借錢給蘋果、微軟等,以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的信用評等來說,BBB-到AAA之間都屬於投資等級,雖然這些公司債券評等僅次於政府公債,但在普福教授的書中,並沒有把這類投資等級公司債納入「安全第一」的資產選擇裡。
因為這類債券遇上不景氣時,也可能大幅跌價。再說,在台灣買公司債直債的問題和前面提到的美國公債直債一樣,費用不低。
《投資金律(新版)》(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Second Edition: Lessons for Building a Winning Portfolio)的作者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J. Bernstein),提到自己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的經驗。
當時他以為諸如嬌生、寶鹼這類優質公司還可以繼續保有100%的面值,但是當他不得不以虧本的價格賣掉手中的債券時,才意識到「世上最令人不安的感受之一,就是當你意識到你原本以為的錢不是錢時」。
(本文摘自嫺人著,《退休後,錢從哪裡來?:掌握兩大養老現金流,搭配「4%比例」花費原則,打敗未來高齡化又高通膨的財務計畫》,幸福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