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馬崗,臺灣極東上的海女之境

非常木蘭

發布於 07月04日02:41 • 文字:劉亞涵 • 攝影:林家賢

非常木蘭X小日子:開箱地方進行式

開車上高速公路,徑直往東邊的山裡走去,一路蜿蜒而行,看著透亮的初夏暖陽穿過樹梢,忍不住降下車窗,感受著空氣中樹林沉靜的芬芳,漸漸地,鼻息間染上陣陣鮮活的海潮味,終於抵達了臺灣的極東點——「馬崗」。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比鄰北部濱海公路,位在三貂角燈塔正下方的海岸邊,有著多變曲折的岩岸地貌,造就豐富精彩的近海漁業,尤其海蝕平臺上攀附的多樣藻類,夏天的石花菜,秋天有髮菜,冬天則能收穫紫菜,孕育出了本地獨有的「海女」文化,依循季節氣溫潛入海裡,或在沿岸上彎腰採集,是馬崗最獨特的美麗風景。

這座居住人口不到50人的小漁村,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進入大眾視野,讓更多人看見這裡,不僅有著百年建築聚落「石頭屋」,美麗的海岸海景、新鮮的漁獲、樸質的漁村小巷、海女阿嬤採海菜的身影,還有恣意穿梭在堤岸、轉角、屋頂、街巷的貓咪,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停留,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馬岡地方生活地圖

  • 靠海生活:外觀為傳統石頭厝,是一家以龍蝦跟鮑魚為主的海鮮餐廳。
  • 潮間帶:海男海女的作業區,主要在退潮時採集海菜,海況允許才有機會下潛捕獲螺貝類。
  • 曙。旅:既是在地文化工作室,也是餐飲賣店與居民交誼廳。
  • 馬崗活動中心:顧名思義為居民聚集地,每週三中午有社區共餐活動,邀請村民一起吃午餐。
  • 石堤防:為防止海風海浪侵襲,以砂岩修建的高大厚牆。
  • 吉和宮:馬崗的信仰中心,祀奉主神為提籃觀音與媽祖。
  • 百年石頭屋:在地歷史建築,由於土地與地上物的產權問題,目前仍具土地開發爭議。
  • 海女小吃:由兩位海女經營的小吃店,將親手採集的食材做成家常料理,只在週末營業。
  • 凡夫工作室:素人藝術家友凡的家,過去曾是唱片公司老闆,現為雕刻藝術家,家中成烈許多雕刻作品。
  • 貓咪警示牌:馬崗擁有許多街貓,為保護貓咪安全,請里長特製了貓咪警示牌,為馬崗獨有。
帶路人:吳函恩,「曙。旅」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在臺北長大,現定居於馬崗。過去曾在飯店業工作,疫情期間辭去工作,來到與爺爺老家龍門里相當近的馬崗社區,進行在地導覽,並與石在工作室、27號咖啡館的文史夥伴們一起推廣石頭屋歷史建築群、海女文化等當地文史樣貌。平日下午最喜歡坐在廟前階梯上,和阿嬤們一起處理海菜、閒話家常。
帶路人:吳函恩,「曙。旅」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在臺北長大,現定居於馬崗。過去曾在飯店業工作,疫情期間辭去工作,來到與爺爺老家龍門里相當近的馬崗社區,進行在地導覽,並與石在工作室、27號咖啡館的文史夥伴們一起推廣石頭屋歷史建築群、海女文化等當地文史樣貌。平日下午最喜歡坐在廟前階梯上,和阿嬤們一起處理海菜、閒話家常。

走入漁村,期待成為馬崗的客廳

走進「曙。旅」文化工作室,注意力瞬間被牆面上滿滿的關於馬崗的故事所吸引,簡樸真誠的文字與圖像,細細記錄著馬崗的前世今生,「這些都是之前馬崗記憶生活館所留下的。」午後的微風裡,慢條斯理幫我們製作石花菜飲料的函恩緩緩說明著。

「曙。旅」文化工作室。2021年成立,前身為馬崗記憶生活館的空間,並沿用展覽佈置,紀錄馬崗的今昔。除了提供簡單的餐飲與選物,主力發展在地導覽活動,分為一日行程與半日行程,帶領遊客深入巷弄,近距離觀看與認識漁村生活。
「曙。旅」文化工作室。2021年成立,前身為馬崗記憶生活館的空間,並沿用展覽佈置,紀錄馬崗的今昔。除了提供簡單的餐飲與選物,主力發展在地導覽活動,分為一日行程與半日行程,帶領遊客深入巷弄,近距離觀看與認識漁村生活。

四年前,函恩第一次來到馬崗,這個離爺爺老家龍門里車程僅不到半小時的小漁村,彼時的馬崗正經歷著與財團對抗的土地開發爭議。從小在臺北長大的函恩,一直都對於地方歷史很感興趣,長期都有參與走讀導覽活動,一次機緣下,得知了馬崗社區正面臨的困境,相似的東北角場景,與從小到大的寒暑假回憶重疊,於是她走進了這個離記憶很近卻又陌生的漁村。

除了馬崗社區導覽員的培訓,函恩也參與了三貂角文化協會的「海女助教的培訓」,需要長時間與海女阿嬤們相處、學習採集工作相關知識,疲於兩地奔波的日子,又恰逢疫情期間,飯店業普遍慘澹,函恩遂決定離開原本在臺北的飯店工作,留在了馬崗,也幸運地找到工作室現址,成立了「曙。旅」。

漁村的人口普遍老化嚴重,馬崗也不例外,於是一群來自各地的熱血青年們開始以自己的方式保護這座美麗的漁村,有人努力推廣百年石頭屋的歷史價值,企圖以文資保存的角度來守護居民的居住權;有人致力於建置屬於臺灣的採集文化,從歷史脈絡爬梳臺灣海女的定義與特色。

「曙。旅」則是專注於導覽活動,有別於景點式的導覽,函恩想讓更多人看見她眼裡的馬崗,把大家帶進村子裡的巷弄,去看這些石頭屋與地景與村民們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漁村與海的關係,揉合著感激、敬畏甚至是恐懼,「不只是來拍美照而已」是她為導覽寫的文案,她相信每個來過的人都能帶著不同的領悟回家。

她期許「曙。旅」能成為馬崗的客廳般的存在,平時提供簡單美味的餐點、飲品,讓外地遊客觀展同時也能品嚐在地海味,導覽志工或村民也能來此稍作休息、串門子。四年過去,函恩從阿嬤們口裡「那個誰」變成了「函恩啊」,而馬崗之於她,也從彼方成了第二個家。

百年石頭屋:蜿蜒曲折的先民智慧

江家人的古厝是村子裡歷史最為悠久的百年石頭屋,而馬崗又是貢寮區裡石頭屋聚落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塊,從建築的構成便能窺見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每天都能享受海景第一排的美景,然而這樣的美麗也是殘酷的,除了是日常拚搏的場域,當颱風來時也會對於房屋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甚至可能都經歷過家人被海帶走的經驗,於是先民們便就地取材,以砂岩、咾咕石搭建房屋,每道牆面厚度達60公分左右且開窗偏小,強調穩固,此外,面海處還會再加蓋一道道高聳的石堤,用以削減海風與海浪衝擊的力道。

另外,第一次來到馬崗很可能會在聚落間的小巷迷路,因為石頭屋的最大原則是減少受風面,於是刻意將房屋座落的位置錯開,呈現蜿蜒不規則的紋理,是漁港獨特的建築風情。

海女小吃:大海直送的家常美味

今年開幕的海女小吃,是由兩位海女姐妹花經營的小吃店,只有週末兩天營業,平日裡鳳嬌姐與靜宜姐就會依據海況下海採集,因為手藝很好,被村民們起鬨開了這間店,招牌菜色為燙小卷、涼拌海菜、海菜煎餅等,食材皆是兩人親自採集,非常新鮮。

目前馬崗僅有五到六位海女,年齡落在50到80歲,靜宜姐是村裡最年輕的海女,可以下潛捕捉更多種類的海獲;年紀最長的則是罔氏阿嬤,80多歲依舊硬朗,每天早上都能在活動中心屋頂看到她的身影,一覽無遺的視野是罔氏阿嬤觀看海浪大小、方位,判斷能否下海與採集點的祕密基地。

吉和宮:肩負漁村信仰與社交中心

1995年興建完成的吉和宮,祀奉著兩位主神,分別為觀音菩薩和天上聖母,媽祖為馬崗在地傳統信仰,而關於觀音則存在有一傳說,相傳早期曾有村民在海邊撿到一尊提籃觀音像,魚籃的形象讓當地居民深信觀音佛祖會保佑村子魚獲豐收,於是從區域的信仰中心卯澳聚落的利洋宮分靈,將提籃觀音作為吉和宮的主神之一。

廟前為社區活動中心,廟埕空地也就成了居民平時的聚集地,每到下午三四點,便三三兩兩聚集在曬不到烈陽的陰影處,處理早上收獲的海菜或其他漁獲,而四到六月是石花菜的產季,廟埕與空地上便會鋪曬著一塊塊深淺不一的石花菜,必須經過七次的清洗與曝曬,直到洗去藻紅素才可食用,是居民重要的社交場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