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養成「勇敢」的習慣:每天做一件讓自己訝異的事

三采文化

更新於 07月01日03:54 • 發布於 07月02日00:00

掌握自己,才能真正擁有力量!《自律即命運》《勇氣在召喚》系列作者萊恩.霍利得為知名哲學作家,全球作品累積銷售已破1000萬本。在此系列書中透過豐富的歷史名人事蹟,結合斯多葛哲學的核心思想,深入探討「勇氣」、「自律」、「正義」和「智慧」四大美德,在這個猶豫、焦慮和害怕的時代,重新探索古希臘哲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方式。

文/《勇氣在召喚》作者 萊恩.霍利得

一九二○年的時候,哈瑞.波恩(Harry Burn)不過是田納西州一名尋常的政治人物。此人過去的言行沒什麼特別之處,沒有過大膽的言論或投票紀錄。他不是什麼改革鬥士,甚至不太可能成為政治明星。當時的波恩才二十四歲,眾議員的任期才過了兩年。

「我的票不會害到你。」他對他在政壇的老闆這麼說,後者堅決反對憲法第十九修正案,也就是賦予女性投票權的修正案。他們相信波恩,而他確實在兩輪投票中投票支持要推遲這條修正案。波恩甚至在西裝領片上別了朵紅玫瑰,那是反對賦予女性投票權的象徵。

眾議院前兩輪的投票都出現僵局。到了八月十八日再行投票的這一天,波恩竟投下了決定性的贊成票!那一刻,全場譁然,不僅是因為這一票代表田納西州批准了該條修正案,這一票也瞬間造成全國性的翻盤,意味著修正案立即通過,全美兩千萬名女性就此擁有了投票權。我們可以想像此舉帶來的震驚,也可以想像他在投票前心裡有多麼恐懼。波恩是個聽媽媽話的孩子,他真的用行動來支持寡母。

波恩擔心此舉會遭到群眾暴力威脅,也擔心挑戰競選連任的計畫會受影響,會有多數選民極其不悅。然而他還是做了,那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可怕的一刻。

我們可以拿哈瑞.波恩在飽受折磨下展現出來的勇氣,跟馬侃(John McCain)參議員在他政治生涯遭遇過一個類似時刻做對照。幾乎就在波恩遭遇良心危機的大約一百年後,「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在美國參議院裡同樣遭逢一票定生死的命運。

馬侃長久以來對於這樁又被稱為「歐巴馬健保」(Obamacare)的法案採取批判立場,事實上他還曾經倡議要將之廢除。但當參議院挑燈夜戰進行投票的時候,上演了戲劇化的一幕。輪到馬侃投下決定性的一票時,這位越戰英雄先是舉起他還完好的右臂,接著很快地拇指朝下表示「反對」,使得共和黨想要阻止平價醫療法案通過的努力頓時功虧一簣。

馬侃曾在二○一○年批評民主黨為通過法案用盡各種手段,雖然共和黨當時在國會裡占多數,但他拒絕支持他所屬的政黨採取相同做法。不過,相對於我們這裡所要探討的,他為什麼這樣做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樣做的感受。

這兩人的投票雖然都只花了「幾秒鐘的勇氣」,但可以肯定的是馬侃心裡的惴惴不安一定不及哈瑞.波恩。他心裡並不感到衝突,他也沒有動搖或自我質疑。此人在政治生涯中,總是屢屢做出讓人意料之外的事。也因而每個人都對他氣得跳腳,但馬侃還是堅持原則,即便那並不一定最符合他的最佳利益。

波恩恐怕是閉著眼睛投下他不知道會帶來何種後果的一票,應該多數人都相信這樣的行為無異於政治自殺。波恩從未做過這樣的事,其實他緊張無比,他並非渾身充滿勇氣。要不是母親寫的一封信,他可能無法應付那一刻的恐懼和懷疑。「歡呼吧兒子,投票支持女性投票權,別讓眾人懷疑,」母親在信中如此說,「我注意到錢德勒的演說,內容很尖酸。我一直在看你是怎麼樣站出來,但我都還沒看到你這樣做……記得,做媽的好孩子,幫忙『凱特』太太對付『壞蛋』,讓這個法案通過,哈!媽媽就寫到這裡了。愛你的媽媽。」

馬侃的母親在平價醫療法案要進行投票的那時候已經一百零五歲,她不需要提醒兒子該怎麼做。因為馬侃老太太從小就教育他要去做難事。馬侃曾寫過他是從母親身上學到要樂迎困難,因為那是「趣味人生的要素」。他已經養成了勇敢的「習慣」,而我們都該這樣做。馬侃投完票轉身離去時,可以看到他眼神透露出他心意已決,其中還藏著一絲欣喜。他喜歡在共和黨高層人士面前,使出那出其不意的一手。此舉對他的人生和政治生涯都是致命的一擊。

我們不能夠單單期望自己只在關鍵時刻勇敢,勇敢是平時就需要培養的。沒有任何運動員會想要心存僥倖贏得比賽,反而是在平日就不斷地練習,千錘百鍊。不管是在混亂的爭奪戰中,在臨時組隊的比賽裡,還是在健身房裡,他們腦海中都有一座鐘,隨時都在計時。

這裡要來個老生常談的建議:每天做一件讓自己訝異的事。

就結果而言,這樣做並不壞。如果平常都沒有練習,要如何期望自己做出會嚇到自己——也嚇到其他人——的事?要是連平常沒什麼重大利害的時候都沒有這樣做了,要怎麼能相信自己會在情況險峻的時候挺身而出?

因此我們必須試驗自己,養成勇敢的習慣。

美國作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說:「不斷去做你害怕做的事」。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文章裡說過,人們應該「把神經系統變成盟友,而不是敵人」。當我們養成自動反射動作,就不會剩下太多空間去想東想西,也就不會有太多空間做出錯事。他說,沒有人比「除了優柔寡斷之外什麼都不習慣」的人更悲慘了。事實上應該是:沒有人比動不動就選擇逃避和怯懦的人更悲慘了。

這樣的人,不只其日常生活糟糕透頂,當他們遇到重大時刻的時候,會讓自己和每一個人失望。

那麼,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從小事做起。比如將淋浴的水調成冷水,主動跳出來安撫騷動的觀眾,或是毫不在乎他人的眼光,穿上滑稽的戲服逗樂孩子們。要有能力承受他人的白眼或高傲態度,毫不猶豫地承認自己不知道某件事,同意去嘗試過去未曾嘗試過的事情。

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知道在面對重大情況時應該如何行動,以及我們會做出什麼樣的事:勇敢的事,正確的事,有原則的事,無論後果為何。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勇氣在召喚》萊恩.霍利得著

延伸閱讀:不要當自己的暴君!人生必須學會「善待自己」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YiShan Chen
    養成不怕死的習慣=自己去送死=死得早 勇敢是為搏一個值得的東西,不過現代人搏野心、搏權勢、搏財帛、搏感情、搏信仰、博名譽...搏得太多太滿太過、搏到最後忘了自己究竟心裡想搏的是甚麼。
    07月02日08:3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