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隔夜菜好毒,這3種食物別再打包!譚敦慈:菜也別放「危險溫度帶」太久、送入冰箱防細菌滋生

幸福熟齡

更新於 2022年02月11日07:07 • 發布於 2022年02月11日07:07

作者 : 張家麒

圖片 : shutterstock

藝人黃錦雯(錦雯)媽媽曾因為吃了「隔夜菜」中毒住院,差點引發敗血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說,只要飯菜量配制的剛好,可以完全避免「剩菜剩飯」問題,倘若外出吃飯,不得已要打包食材,她也提醒有「幾項東西」真的不要再打包了。

譚敦慈於中時新聞網《旗開得勝》網路節目中說明,其實要避免食物剩餘太多的方法就是,需要有一個觀念就是「配給制」。

假設今天家裡吃飯的人有三個人,量搭配的剛好即可,「就三片魚、煎三塊肉,青菜就是一綠一白,然後大家採分餐制,你的份自己吃,我的份自己吃,就可以不用留下剩菜」。

譚敦慈表示,大家必須要優先養成這個習慣,家長也不要認為把小孩「餵飽飽」就是很愛他們。

「老一輩的人很喜歡用吃,來表達愛,但是現代都是怕小孩吃太多(肥胖)不是怕吃太少。」她建議準備的份量,其實就是抓到家人胃口大約「八分飽」即可。

譚敦慈提到,因為疫情關係,大家外出吃飯應採用「分菜制」,就是菜上桌之後,先把大家的份量都分一分,因為公筷母匙還是會常常忘記,這樣的做法比較衛生。

如果預先知道今天會有菜食用不完,那就優先打包,「盡量不要妳吃我吃之後,再去打包,這樣能減少細菌汙染,也比較安全。」

譚敦慈也提醒,有幾項食物不適合打包,例如:

1.深綠色蔬菜:除了加熱過後很難吃之外,深綠色蔬菜生長時吸收的氮肥會產生硝酸鹽,煮過再加熱會轉化成更多可能致癌的亞硝酸鹽。

2.冷盤類:本身食物的溫度就低,打包過程中容易長菌。

3.貝、魚、高蛋白類:加熱後食物容易萎縮,高蛋白類的東西倘若一直重複滷煮,會產生「氧化膽固醇」,這種東西對於心臟血管很不好。

假設如果真的不得已,需要反覆加熱菜的話,譚敦慈建議「湯汁」一定要先濾掉,因為很多的納、普林會溶解在食物裡面,非常不健康,建議要加入新鮮的水加熱。

另外,溫度介於7~60度稱為「危險溫度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會快速生長繁殖,放得愈久細菌愈多,譚敦慈說,把吃剩飯菜先煮好後先分裝成便當,並且只要飯盒手摸起來「感覺不燙了」就要盡快放入冰箱。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兒子在美國當名醫,她卻羨慕賣菜嬸…劉墉:許多讀書不怎麼樣的孩子,比傑出子女更孝順

女人50歲燦爛如花,穿搭是次要,自信是首要!造型師4秘訣,輕鬆穿出美麗好身材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