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肝癌發生率為國人十大癌症第5名,而死亡率蟬聯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影響國人健康甚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任暨肝癌團隊召集人黃釧峰指出,約有3-4成的肝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甚至末期,不過近幾年免疫療法蓬勃發展,讓晚期肝癌能有更好的存活率。
B、C肝為主要致癌因子,早發現可阻斷肝病3部曲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為肝病三部曲,若能及早發現慢性肝炎並及時治療,就能阻斷疾病持續發展為肝癌。黃釧峰主任提到,其中B型肝炎、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是台灣最常見的肝癌致病因子,目前國健署有提供免費檢測補助,民眾可以藉此及早發現自己是否為高危險族群。
早期肝癌可根治性治療,晚期肝癌來到免疫療法的時代
若診斷為早期肝癌,患者可以進行手術、局部消融等根治性療法,5年存活率可至7成。不過黃釧峰主任表示,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神經,要早期發現肝癌,其實有時是困難的,許多患者發現時多為中、晚期,中期可以藉由動脈栓塞術等方式治療,平均存活率可達2年以上。
至於晚期肝癌則需要透過「系統性療法」治療,黃釧峰主任說明,系統性療法可分為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2大類,在過去只有標靶藥物的年代,晚期肝癌患者平均存活率只有12-18個月,但現在有免疫療法,能讓病人平均存活率有機會超過18個月甚至超過2年,最令醫師與病患期待之處在於研究追蹤也發現,有部分病患接受免疫療法後,疾病一直沒有惡化,甚至腫瘤明顯縮小以至消失、存活率維持穩定,即使治療結束,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這樣的情況,稱為「長尾效應」。
除了延長患者存活期之外,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肝功能等也是晚期肝癌的治療目標,黃釧峰主任提到,化療、標靶藥物等抗癌藥容易產生較強烈的副作用,然而免疫療法會重新活化人體免疫反應,也可能導致免疫反應過度活化,繼而引發免疫相關副作用,例如皮疹、腹瀉…等,雖然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較不好預期,不過發生率較低,只要在醫療人員的監測下治療,病患還是可以確保用藥安全。目前許多國際治療指引都已經建議免疫療法可作為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黃釧峰主任提醒,對於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癬、器官移植…等,並不適合免疫治療。
免疫療法新選擇「免疫複合治療」,透過醫病共享決策 找出最適方案
而且現在免疫療法推陳出新,過去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為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血管新生抑制劑,不過黃釧峰主任表示,近期已經有第二種免疫療法通過衛福部認證,透過「免疫複合治療」,同時作用於2個免疫檢查點,雙管齊下讓免疫細胞正常作用不受癌細胞影響,使T細胞得以活化,進而加強辨認以及毒殺癌細胞。
黃釧峰主任特別指出,大部分肝癌患者有肝硬化,當中很多都合併有食道靜脈曲張、胃靜脈曲張的問題,此類患者的出血的風險本來就較高,應注意病人出血風險,不建議使用過往的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血管新生抑制劑來治療;反觀新的免疫複合療法,在臨床試驗數據中無增加出血率,且適用於肝功能不佳患者,對病患來說更為安全。
綜合上述,黃釧峰主任建議考量臨床上的各種狀況; 如身體活動機能、共病史、用藥史、出血風險、健保給付、經濟狀況、家庭社會支持度……等,經由「醫病共享決策」的方式為病人選擇出最合適的治療。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