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2018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暨典範大學贈獎典禮,於今日(7月2日)下午於人文空間登場,現場共有來自18所公私立大學的校長、副校長、教務長等高教界代表,一起分享台灣本土最重要大學排行榜的得獎榮耀。
圖/各高校代表齊聚一堂,一起分享本土大學排行榜的得獎榮耀。
《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開場致詞時表示,在座的各大學校長與副校長,在各種辦學限制下,利用有限資源做得出傑出的成果與評價,大家應該要引以為榮,並強調教育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高希均在1988年前往北京大學參加學術交流會時,就和全場師生表示,五四運動當時知識份子追求的是「民主」與「科學」,但假如那時追求的是「經濟」與「教育」,那中國的近代史將必定會改寫。
最後,高希均引用11年前台大畢業典禮致詞時的結尾,勉勵所有從事教育的人,要做一位出色的台灣人,超出顏色,不問藍綠、只問對錯,不講立場、只講是非,獨立思考、奉獻回饋、探索創新。
接著,《遠見雜誌》副總主筆李建興解說本次2018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的調查說明,相對過去,有三大主要質變:
圖/《遠見雜誌》副總主筆李建興解說本次2018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的調查說明。
1. 去球員化:不再委託台大執行,純由公正第三方評比。
過去調查委由台大圖書資訊學系特聘教授黃慕萱執行,黃教授是相關領域權威,卻難免有球員兼裁判的質疑,今年《遠見雜誌》由遠見研究調查主辦,並和世界最大學術出版集團之一愛思唯爾(Elsevier)所屬國際知名學術資料庫Scopus合作,徹底做到第三方公正評比。
2.去主流化:不再公布全台總排,只將同類學校分榜排名。
過去各大學排行榜都將所有學校並列,但有鑑於不同學校屬性差異,今年《遠見雜誌》不排總排,而是改排3+2:「綜合」「文法商」「醫科」「技職」「私校」,讓同類型學校互比。
3.去操作化:不再獨厚科研學校,新增指標破除技術操作。
過去各大學排行榜往往著重論文表現,今年《遠見雜誌》特別將細指標從過往22項擴增到34項,例如「社會聲望」改為「社會影響力」,增列「弱勢學生助學計畫補助之受惠學生人數比率」「學雜費減免人數」「學校論文在媒體談論次數」等社會公益及影響力指標。
接著,本次協助《遠見雜誌》的愛思唯爾(Elsevier)Global Strategic Networks副總裁Anders Karlsson博士,以「台灣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為題,分析大學發展與國際指標接軌的重要性,學校必須理解自己的國際位置,才能知道進步方向。例如台灣在2013~2017年論文發表量位居全球第20名,並圖解台灣前五大學校與其他亞洲頂尖大學近十年來的論文發表量競爭趨勢,強調台灣在決策科學、電腦科學、工程、材料科學、物理天文、商業管理與會計等領域,其實擁有高度競爭潛力。
典禮最後,各校領獎代表依序上台領獎並發表感言。
圖/各校代表上台接受頒獎。圖左依序為清華大學副校長林聖芬、中央大學副校長李光華、《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和交通大學教務長盧鴻興。
綜合類前五名的清華大學副校長林聖芬表示,努力沒有止境,清大將持續努力,追求卓越;中央大學副校長李光華表示,在面對經費減少、薪資不高、師資難覓等困境下,政府應該多幫學校思考,不要埋沒台灣高教多年來的努力;成功大學副校長陳東陽指出,成功大學目標從一所工程大學,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未來將持續關注領域板塊變化,求新求變;交通大學教務長盧鴻興則表示,交大成立已經兩個甲子,第一個甲子幫台灣從無到有創造了半導體產業,下一個甲子將持續思考台灣未來新需要,找出下一個領航產業。
圖/各校代表上台接受頒獎。圖左依序為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淡江大學副校長葛煥昭、《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和中正大學副校長蔡榮婷。
文法商類前五名的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表示,台師大轉型背後最重要的策略就是「跨領域」,不論是語文+科技,或是教育+商管,把文法商融合理工科,不斷求新求變;淡江大學副校長葛煥昭提到,淡江努力推動「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的三化教育理念,讓學生廣受企業歡迎,是在少子化下持續吸引學生的關鍵;中正大學副校長蔡榮婷表示,中正29年前在腹地大但貧窮的民雄成立,背負著帶領地方往前進的使命,目標結合文法商與理工,為台灣精密機械黃金走廊創造新人才。
圖/各校代表上台接受頒獎。圖左依序為長庚大學校長包家駒、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和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江宏哲。
醫科類前三名的長庚大學校長包家駒表示,遠見最佳大學排行榜是推動學校辦學前進的重要動力,更充滿CSR的意義;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表示,北醫目前生師比9.5,高居第一,正是因為學校願意不斷投入資源,創造更好的未來教育;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江宏哲指出,中國醫藥大學結合師生科研能量、附屬醫院臨床實務與中部地區產業機構,目標聯手創造未來的尖端生醫與AI發展。
圖/各校代表上台接受頒獎。圖左依序為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能舒、明志科技大學校長劉祖華、《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正修科技大學校長龔瑞璋、臺灣科技大學副校長劉代洋和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任貽均。
技職類前五名的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能舒指出,科技、產業、國家都在變,學校也必須不斷和自己比,持續做出改善跟上時代;明志科技大學校長劉祖華強調,明志只有192位老師、4000多位學生,能以小校突圍,明志會持續加油;正修科技大學校長龔瑞璋感謝全校師生努力,以及企業提供機會,讓學生可以無縫接軌產業;臺灣科技大學副校長劉代洋認為,台科大在工程、管理、設計領域表現出色,這次得獎既是肯定也是鞭策;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任貽均表示,學校從沒忘記技職領航的位置,以技職推手、企業搖籃為目標,持續提高技職教育的能見度。
圖/各校代表上台接受頒獎。圖左依序為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義守大學校長陳振遠、《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東海大學校長王茂駿。
今年獲得最佳進步獎的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表示,靜宜是由美國主顧修女會創立,國際化是學校的DNA,未來將以3H(Heart、Head、Hand)投入,用愛關懷、用心思考、動手實踐,少子化不是議題,能不能創造議題才是關鍵;義守大學校長陳振遠表示,義守有來自40國超過2000位境外生,國際合作是學校發展未來最重要的一環;東海大學校長王茂駿表示,東海以學生為念,投入通才教育與人文博雅,創造有深度的國際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