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有一天,手腕上的Apple Watch也能「看見」世界。蘋果正計畫將鏡頭和AI功能導入Apple Watch,讓使用者能透過手腕上的智慧手錶,即時獲取周遭環境的資訊。然而,在蘋果積極擴展其穿戴裝置版圖的同時,入門款的Apple Watch SE卻傳出開發受阻的消息,塑膠外殼的設計面臨成本與外觀上的雙重挑戰,可能導致這款產品永遠無法問世。
蘋果要在Apple Watch裝鏡頭,導入視覺智慧功能
蘋果去年在iPhone 16中首次加入了「視覺智慧」功能,使用者能透過相機鏡頭,搭配ChatGPT或Google搜尋,即時分析、翻譯或辨識周遭環境的物體、地標或動物。蘋果的最終目標,是將這項功能推廣到更多裝置上,包括AirPods和Apple Watch。
根據《彭博社》報導,蘋果正在開發搭載鏡頭的Apple Watch,預計最快在2027年推出。此計畫涉及兩種型號:標準的Series版本和高階的Ultra版本。Series版本的鏡頭將置於顯示螢幕內,類似iPhone的前置鏡頭;Ultra版本則將鏡頭置於手錶側邊,靠近數位錶冠和按鈕。
《彭博社》指出,Ultra版本採用側邊鏡頭設計,是因為其較厚的機身有更多內部空間,方便使用者將手腕指向物體進行掃描。至於Series版本,使用者則需要翻轉手腕才能使用鏡頭。但由於螢幕過小且長時間舉起手腕可能不舒適,因此這些鏡頭不太可能支援FaceTime視訊通話。
蘋果計畫將「視覺智慧」功能作為這些裝置的核心,並逐步將AI模型從OpenAI和Google轉移到自家開發的系統。
蘋果的策略是逐步推出新功能,讓消費者逐漸熟悉這些技術,並在未來的新產品中看到這些技術的應用。這與一些新創公司直接推出全新AI穿戴裝置(如Humane Ai Pin)的策略不同,蘋果希望透過現有產品的升級,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新技術。
延伸閱讀:實測|該入手 Apple Watch Series 10 嗎?螢幕、材質大革新⋯軟體功能表現如何?
塑膠外殼Apple Watch SE傳開發遇難關,難符合開發人員預期目標
另一方面,蘋果原先計畫推出塑膠外殼的平價Apple Watch SE,以吸引更多兒童用戶,但這項計畫目前面臨嚴峻挑戰。
《彭博社》指出,設計團隊對塑膠外殼的外觀不滿意,而營運團隊則發現,塑膠外殼的成本並未比現有的鋁製機身更低。這意味著,蘋果可能會重新評估其Apple Watch SE的發展方向,或者放棄這款產品的開發。
自第二代Apple Watch SE推出已超過兩年,這款產品在市場上的吸引力逐漸減弱。《Engadget》在重新評測這款產品時,形容其設計「平淡無奇」。蘋果原本希望透過塑膠外殼的設計,降低成本並吸引更多用戶,但目前的開發進度顯示,這項計畫可能無法實現。
此外,蘋果在開發血壓追蹤功能時也遇到了困難,目前這項功能的測試進展緩慢,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推出。
蘋果在穿戴裝置領域的野心顯而易見,透過將AI功能整合到Apple Watch和AirPods等產品中,蘋果希望在AI穿戴裝置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然而,技術挑戰和設計上的考量,也為蘋果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
延伸閱讀:台積電工程師的一天!6AM~10PM時程表一次揭曉,還有「台積電之歌」
悠遊付EasyWallet怎麼用?跟一般悠遊卡有什麼不同?怎麼用它加值悠遊卡?攻略一次看
本文初稿由AI撰寫,編輯:陳建鈞
延伸閱讀
曾被批學歷平、不認真上班!泡泡瑪特創辦人如何從無名之輩,到讓投資圈懊悔連連?
全球零售霸主再掀戰火!沃爾瑪從「對手忽略的市場」反攻,讓亞馬遜大緊張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