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不只是人體最大器官,更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時刻與外界環境交互作用,保護身體免受病原體的侵襲。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目前已知有些皮膚免疫疾病,都是和皮膚免疫系統失調相關,本該用來對抗外來威脅的免疫大軍,卻反而攻擊自己的皮膚,導致皮膚疾病,例如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乾癬、白斑,甚至圓禿等。
在皮膚專科醫師黃毓惠與陳冠伃共同撰寫的《當皮膚起內閧:解開皮膚免疫疾病奧秘》新書中提到,當皮膚免疫功能失調,在不該發生反應的時候過度反應,就可能會引起皮膚病,這些皮膚病可分為大類:一類是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天疱瘡。另一類則是和免疫功能相關的皮膚發炎性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乾癬。這些疾病的發生通常都是免疫系統錯誤的把接觸到的無害分子當作入侵者,不斷啟動免疫發炎反應,而造成皮膚傷害。
異位性皮膚炎是因為免疫系統對外界刺激過度敏感,導致慢性發炎與劇烈搔癢,台灣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約有100~200萬人。而乾癬患者,是因免疫系統讓皮膚細胞過度增生,導致角質層不斷脫落,約有6~8萬人為乾癬所苦。至於圓禿患者雖然相對較少,但是也很棘手,臨床見過從小學或幼稚園就發生頭髮掉光光的案例,這些往往都是免疫失調造成。
但是,許多人對「免疫力」的理解還停留在「免疫越強越好」的錯誤觀念中。黃毓惠醫師表示,臨床上經常碰到當病人知道自己的皮膚病與免疫功能失調相關時,都會詢問:「應該如何強化自己的免疫力?」其實,讓免疫功能變強,有時候反而如「提油救火」,會讓皮膚疾病更嚴重。有的人誤以為要加強免疫力,於是拚命進補,如特別強調「強化免疫功能」的人參、靈芝、牛樟芝、冬蟲夏草等,結果適得其反。一旦免疫力太強(失調過強)反而可能攻擊皮膚,造成症狀惡化困擾。
曾經收治過1名30多歲男性罹患乾癬,原本僅有小腿有症狀,經過吃了2個月的補品之後,結果變成全身都有乾癬症狀。
黃毓惠醫師表示,免疫功能失調不等於免疫功能低下,正確的觀念應該是讓自己的皮膚免疫功能正常調整好,不致於讓皮膚發炎才對。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具有抗氧化力的綠茶或薑黃等食物,對於調節有幫助。
本書從科學角度出發,結合臨床經驗,深入淺出解釋皮膚免疫系統如何運作、常見的皮膚免疫疾病如何診斷與治療,以及如何透過調節免疫功能來維持肌膚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