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動作頻頻,準備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根據他的說法,最快將在4月2日宣布新關稅政策,這與內閣成員提交進口關稅報告的時間點剛好吻合。
川普一直認為,美國汽車在全球市場上受到不公平對待,特別是歐盟對美國進口車徵收10%關稅,而美國對歐洲車的進口關稅僅為2.5%,讓他耿耿於懷。這次的新關稅可能會對進口車商帶來更大壓力,尤其是福斯(Volkswagen)、BMW、豐田(Toyota)、現代(Hyundai)等歐亞車廠,未來進口美國的車輛成本勢必增加,恐怕會影響定價與市場競爭力。
反觀美國本土車廠(福特、GM、Stellantis),雖然短期內本土生產車輛可能受益,但全球供應鏈受到干擾,零件與整車成本勢必上升,長遠來看仍充滿變數。
川普的貿易戰全面升級,企業如何應對?
川普自1月20日再次上任後,已經祭出一系列關稅政策,堪稱「關稅風暴」。這些政策包括:
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 10%關稅(額外疊加原有關稅)。
對墨西哥與加拿大的非能源產品加徵25%關稅(但暫緩執行)。
3月12日開始,全球進口鋼鋁產品關稅調高至25%。
4月1日前,要求制定「對等關稅」,即針對任何對美國商品徵稅的國家進行報復。
這些動作讓企業界高度緊張,政策不確定性大增,企業投資計畫可能延後,甚至會導致生產成本上升。此外,鋼鋁關稅對汽車、航太、建築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許多企業可能被迫重新調整供應鏈,以降低成本壓力。
消費者端也可能受到影響,因為關稅成本最終可能會轉嫁到商品價格上,導致車輛、家電等商品價格上漲,進一步推升通膨壓力。
USMCA協議將成貿易談判籌碼
除了針對進口車的關稅,川普也可能將《美墨加貿易協議(USMCA)》作為談判工具。根據USMCA規定,至少75%的汽車零件來自美、加、墨三國,才能免關稅。這意味著,如果川普決定重新談判協議,北美供應鏈將面臨巨大變數,汽車製造商可能需要重新調整產能布局,以確保符合新關稅條件。
此外,加拿大與墨西哥也可能對此提出反制措施,進一步影響區域供應鏈的穩定性。
對等關稅政策,全球貿易戰再升級
川普已指示經濟團隊制定「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如果某個國家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美國就會以同等關稅回應。這項計畫將於4月1日提交報告,並可能於4月2日正式宣布新一波關稅政策。
如果這項政策落實,將對全球貿易帶來更大影響:
跨國企業營運風險上升,進出口關稅增加可能迫使企業改變供應鏈與市場策略。
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可能發動報復性關稅,進一步影響全球市場。
投資人信心受影響,美國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可能對股市、外匯市場帶來衝擊。
全球市場進入觀望期,美國車市將走向何方?
川普的關稅戰略短期內可能讓美國本土車廠受益,但長遠來看,全球供應鏈的變動、貿易戰的不確定性,恐怕會讓汽車產業的經營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