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風評:川普再向中國加徵10%關稅之後

風傳媒

更新於 01月24日23:30 • 發布於 01月24日23:30 • 主筆室
川普對中國課10%加徵關稅後,會引發什麼效果?(資料照片,美聯社)
川普對中國課10%加徵關稅後,會引發什麼效果?(資料照片,美聯社)

每個人都在問:當川普再向中國貨品加徵10%關稅之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影響又如何?

雖然還有不少變數待確定,但全球的經貿、產業的再次遷移、消長是必然,中國經濟必然受影響,不過影響會比外界預期的小。

川普本周二表示,他打算於2月1日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這次的理由倒不在雙方貿易逆差過鉅的問題,而在中國在美國吩坦尼危機中所扮演角色。與此同時,他也計劃要對加拿大、墨西哥進口商品謀25%關稅,理由是懲罰他們讓吩坦尼和非法移民進入美國。

這件事最受全球關注與矚目的重點在:全球最大的2大經濟體再次重啟貿易戰,預料對全球的貿易與經濟都會有大衝擊與影響。

說得似乎是沒錯。但退一步想,相較於原本川普競選時說要對中國徵60%關稅,10%就顯得非常「客氣」;而在川普1.0時,全球早已經歷美國對中加徵25%關稅的震撼了,對照當年加徵25%的影響,就能稍微想見這次再加徵10%後可能的影響。更何況,川普是有藉此與中國「作交易」的意思,因此雙方折衝談判後的結果也是關鍵。

再者,拜登執政的4年,雖然未如川普敲鑼打鼓的對中國貨品幾近全面性加徵關稅,但實際上拜登對中國的打擊從未停止,從科技戰的各種管制到實體名單不斷增加、甚至對電動車等直接就徵收100%關稅;換句話說,這4年多,其實中國一直承受美國經貿戰的打擊與壓力,某個觀點而言,也「練出」相當的承受能力。

再以中國的情況來看,2018年首次的關稅戰發生時,中國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大概在19%左右,現在仍維持相近的比重,因此出口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影響相近。

但這幾年改變的是對美國的出口,無論是總額或占比都下降,從2018年約18%多降到現在的14.6%,這代表的就是對美出口的增減對中國總體經濟的影響是減少了。中國官方在發佈貿易數據時,就特別強調「中國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外貿「朋友圈」越來越大」。

因此,這10%的加徵關稅,雖然最終勢必有衝擊與影響產生,但不會有什麼戲劇性、驚天動地、立即性的改變與影響,各國與企業都會根據其比較利益作改變,而這點既需要時間、同時也受「其它變數」的影響。

最明顯與最大的變數就是:川普會如何對待其它貿易夥伴?例如,他也說要對加拿大、墨西哥課25%關稅,對包括歐盟在內其它國家都課10-20%關稅。

如果川普把關稅戰擴及全球所有貿易夥伴,對中國而言,毫無疑問、百分之百的確定就是「天大的美事一件」─因為當美國對所有貿易夥伴都祭10%加徵關稅、甚至如加墨是更高的25%時,中國再被加徵的10%關稅的風險與損失就等於全部被「對沖」,形同未被加稅,不影響出口到美國。

此外,川普1.0的關稅戰讓許多企業、供應鏈為躲避加徵關稅,紛紛從中國遷移(或是所謂的「中國+1」),當時越南、墨西哥被認為受惠最多,外資的投資大增、對美出口與順差躍升,也因此成為川普2.0關稅戰的目標,這種情況下企業、供應鏈基本上沒有太大誘因再從中國遷移到這些國家了。

而一旦川普2.0的關稅戰與貿易戰形同「對全世界宣戰」,那也等於是把所有國家都往中國身上推,大家同仇敵愾、抱團取暖、因應美國的保護主義,即使如歐盟這種堪稱是美國「天然與必然」的盟友,如果川普對其強硬出手祭高關稅,也一定會有回應並往中國靠─畢竟,中國也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經濟體及擁有第2大的進口市場。

至於純粹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打下來的影響與改變,從川普1.0的歷史經驗大概可看出一些端倪。以美國而言,通膨壓力增加是必然,整體的對外貿易逆差也不可能減少,頂多只是「從A改為B」─例如對中國的逆差降低、但對(例如)越南、台灣、墨等的逆差增加。而所謂的「復興美國製造業」,則除了像半導體這種有政府鉅額補貼的產業外,恐怕效果還是非常有限。

中國方面則在內部經濟已經走低承壓情況下,與美國再起貿易戰當然不利經濟,人民幣匯率在貶與不貶之間也是非常為難;但從過去經驗看,中國經濟是有承受因應能力,例如,對外出口移轉往其它國家,在全球製造業的占比也還是增加,那些預測中國經濟會「垮掉一半」的說法都不必太相信。純粹從數據上看,美國10%關稅對中國出口與GDP的影響都是「零點幾個百分點」而已。此外,關稅戰也並未打擊到中國的製造業,這幾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的占比是不減反增到超過3成。

真正對中國經濟關鍵與重大影響者,還是內部經濟問題,一個是房市何時回春、或至少不再下行拖累整體經濟;再一個是消費信心問題,中國消費(特別是民間消費)占GDP比重一直偏低,官方曾提出「雙循環」的想法要改善,但效果不佳,如果政府能拉抬消費信心就能對經濟有大助益。最後是政府的刺激政策,包括財政與貨幣政策的規模與力度大小。當然,另外一個難預料的變數是:當中國分散出口到其它國家時,會引發多少與多大的反彈、貿易戰?(推薦閱讀:不設任何氣候限制 川普擬透過緊急狀態授權加速興建發電廠提供AI產業充裕電力

對台灣而言,只要不成為川普關稅戰等針對的首要對象,經濟表現就能「隨波逐流」,即使中國經濟因此走緩,台灣對中國出口占比已降到31%左右後,影響也可淡化。但川普的出手不易預測,台灣還是要小心別被流彈波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