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台灣傳統藝術文化資產即將失傳!大龍峒金獅團理事長李世澤專訪:「望台灣人能重視傳統文化!」

Tatler Taiwan

更新於 2022年01月14日11:26 • 發布於 2022年01月14日11:26 • Nicole Chung

舞龍舞獅這門傳統表演藝術,曾經是新年時大街小巷與廟會慶典,眾人最期待萬分的表演之一,在歡欣鼓舞的熱鬧氣氛下,乘載著民眾的信仰,祈求神明的庇佑,為新的一年帶來完美的開端。

於大龍峒落腳生根的大龍峒金獅團,承襲了這門來自湖南的獨家舞獅舞法,沿襲至今日已有兩百餘年的悠久歷史,傳至現任理事長李世澤的手裡已經是第六代,現在已成為登記在案重要傳統藝術文化資產。

由於期間歷經戒嚴時期的文人出走、1963年的葛樂禮颱風以及火災等意外,許多歷史資料、祖譜與舞獅的意義均遺失,大多已不可考,一度面臨失傳危機的大龍峒金獅團,在李世澤努力不懈之下,這門獨家技藝才得以保存並流傳至今。

 

延伸閱讀:繼LA Film Awards、NY Film Awards、Toronto International Women Film Festival Winner, 盧佳慧再獲 DNA Paris Design Awards 三項大獎!結合音樂、美術、舞蹈、動畫及科技,打造多元跨界的新表演藝術作品!

照片來源:財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Facebook
照片來源:財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Facebook

原本對接下金獅團家業毫無興趣的李世澤,年輕時很喜歡上教會,還一度想受洗成為基督徒而選擇就讀大禮拜班,卻因舅舅的一句當頭棒喝:「這是你祖父和父親傳承下來的基業,不接沒關係,如果你還有臉面對他們的話。」李世澤這才開始認真思考,他捫心自問:「難道我忍心讓此技藝在我這代從此失傳嗎?」於是,經過一番心裡掙扎後,他還是決定接下大龍峒金獅團的家族大業。

既然接下了,就必須肩負起如何讓這門技藝的獨特舞法、拳法、鼓法,甚至是獅頭的做法完完整整地保存下來,並永久地流傳下去的重責大任,這相當不容易,他重新從拳法開始練起,枯燥乏味的練習經過半年後,才能以畚箕代替獅頭,一步一步地學著舞法,熬了一年後,終於可以出師表演。

現在,李世澤則是負責以口白方式,在弄獅表演時一面講解著每個章節、每個動作背後的意義與故事,只望這些資料能透過他口耳相傳,將大龍峒金獅團的傳統文化永續流芳。

照片來源:財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Facebook
照片來源:財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Facebook

在李世澤努力經營之下,大龍峒金獅團在北部廟會中建立起了聲望,社團開始步上軌道。民國98年時,李世澤力推自家金獅團登記為社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原本隸屬於宮廟的獅團則因此打破以往繞境出陣的形式,參與更多不同類型的活動,還曾參加電視節目與電影紀錄片的拍攝。

在有緣人的牽線下,大龍峒金獅團面見了文化局,在民國101年時,成為登記在案的台灣無形文化資產,自此獲得更多政府的補助款項,也多了更多表演的機緣,國內舉辦任何國際性的活動,舉凡世大運、總統就職典禮等,一定不忘邀請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在地文化「舞龍舞獅」進行一段開場表演,不僅讓國外的媒體也注意到這門特殊的技藝,也為大龍峒金獅團打開了國際的能見度,陸續接到國外邀請演出的機會。

照片來源:財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Facebook
照片來源:財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Facebook

雖然大龍峒金獅團日漸蓬勃,卻無奈大多數團員並不是全職在金獅團演出,因此幾度應接不暇,加上社團法人的身分,收入本就有限,又遇上疫情爆發,許多演出機會紛紛取消中止,團員們面臨經濟困難,必須另謀生計。

李世澤對此感到憂心忡忡,雖然於大龍峒發跡的南僑集團總是對他們情義相挺,台塑集團也力邀大龍峒金獅團在尾牙上演出,文化局也鼎力相助,持續支持傳統文化的傳承。不過李世澤認為目前尚需更多有力資方的贊助與推廣,不僅是讓團員們能夠專職於金獅團的表演,而是協助這門台灣獨特的傳統文化能夠永續經營。

 

延伸閱讀:⽩鷺鷥基⾦會將於林茲「奧地利電⼦藝術節」線上展出,展現台灣藝術⽣命⼒!

照片來源:財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Facebook
照片來源:財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Facebook

獅團相傳是鄭克塽被清朝施琅打敗後逃至大龍峒地區,並在此傳下獅藝與太祖拳法。直到清廷治台的最後幾年,來了兩位湖南人,因看不慣大龍峒人過於「寓武術於獅藝」而犧牲表演的美感,便下場示範了一套湖南的家鄉獅藝,於是在兩位的指導下,造就大龍峒金獅團與別處迥然不同的獨有舞獅技法。馬關條約簽立,這兩位湖南人返鄉後,獅團內卻掀起了到底要傳續舊有「太祖拳法」,還是發展新學的「湖南獅藝」之爭,最後演變為兄弟鬩牆之亂,當時獅陣的領導者認為這樣爭下去百害而無一益,因此毅然決然割下獅頭的雙耳,此舉象徵著「唯義無耳,尊藝點金」,避免耳根子軟而引發是非,這個由來形成金獅團獨特的特色戲碼,也讓大龍峒金獅團的獅子成為唯一的無耳獅。

Photography by Kuo Fang Wei
Photography by Kuo Fang Wei

由李世澤接掌獅團後,曾經回到中國湖南尋根,卻發現湖南獅藝早已失傳,中國目前僅剩北京獅藝與廣州獅藝。而中國的學者們了解到傳統文化失傳的迫切性,非常積極將此技藝傳回中國,陸續派遣學者來大龍峒金獅團探訪取經,聘請李世澤至漳州師範大學授課,或者以交換學生的方式來台與團員們一起學習。

無奈疫情爆發讓此美事延宕,李世澤十分擔心這門藝術未來在台灣也面臨失傳危機,積極與文化大學國術系建教合作,目前也有許多團員都是當時合作留下來的學生。但近年由於少子化,文化大學國術系已被裁系,加上招募團員不易,年輕人大多選擇加入八家將或鼓陣,僅能期望師兄弟們的下一代願意接手,李世澤感嘆台灣人不夠了解在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望文化局與各界大力協助,讓這門表演藝術能根留台灣。

 

延伸閱讀:【2021亞洲文化影響力人士】從艋舺少年到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如何用身體、音樂、劇場創造美與感動」

Photogrphy by Kuo Fang Wei
Photogrphy by Kuo Fang Wei

有些獅團慢慢以表演藝術導向,前往大型的藝術展演廳演出,但李世澤認為,為了在大舞台上演出而經過改編的舞法,大多已偏離傳統甚遠,而且大展演廳舞台讓整體表演顯得渺小,舞台張力與氣勢彰顯不足,缺乏在廟宇廣場表演時,為表演者與觀眾所帶來的逼近臨場感,還是希望可以堅持傳統的表演方式,把獅團真正的意義與習俗完整保留。

李世澤不僅是積極經營大龍峒金獅團,更選擇進修在職碩士班,進一步了解宗教與文化,也多方了解不同地區的獅藝文化,未來希望能夠積極進入校園演講授課,將傳統文化向下紮根,讓大龍峒金獅團的技藝擴展至台灣其他地區,期望年輕族群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讓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文化產業,讓弄獅技藝代代相傳,永不止息。

照片來源:財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Facebook
照片來源:財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Faceboo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5

  • Ken (Oliver)
    失傳表示沒人需要,現在影像技術這麼發達,沒必要傳承這些沒人想要的東西
    2022年01月18日23:43
  • ㄚ唬
    應該從需求思考,這門技藝是否有助發展,還是必須靠補助來硬撐呢?
    2022年01月18日23:41
  • 黃嘉和
    開口獅這個我會
    2022年01月18日19:56
  • 日光貓.笑鋒君。
    笑話,沒錢萬萬不能。再説,文化是不斷變遷的。
    2022年01月18日17:09
  • Kei Soh 
    去中後會是什麼樣不倫不類的台灣文化?
    2022年01月18日15:5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