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經營跟捐款人的關係,對非營利組織無比重要。只是,非營利組織,跟捐款人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因為時代演變,彼此之間不再只是理念認同而已,想要維持捐款的忠誠度,有研究調查發現,現在今捐款人、和受款方,已經演變成一種夥伴關係, 因此,非營利組織要公布的,不再只有一份透明的財務報表而已,更需要清楚交代做了哪些具體事蹟,如此一來,捐款人才會有參與感、和高度信任感。
台灣公益責信協會創辦人 余孟勳:「災難的本身,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緊急應變期,另外一個是重建安置期這樣,兩個階段,當然後面這個階段(時間)會拉得比較長,但是在前面這個階段募款的能量會比較強,因為我們會透過新聞的露出,我們會透過公眾的關懷,所以NGO組織在這個時候,他就會比較傾向於一次募到所有,包含我們後面重建安置期的錢都進來。」
當個負責的捐款人、也做誠信募款人,徵信格外重要。
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產業學系教授 林本炫:「我捐了那筆錢,有沒有入帳,我們先講有沒有入帳,才講到說錢花到哪裡去,然後用得對不對,所以對個人捐款做徵信,我覺得是所有民間社團,所謂財務透明化的第一步。」
只要透明,台灣公益責信協會調查發現,越來越多捐款人,他們要的不再是生冷、沒有溫度的財務報表。
台灣公益責信協會創辦人 余孟勳:「因為過去我只要跟他(捐款人)溝通說,你捐給我就好了,我就搞定,現在我可能要花更大的力氣去經營一個社群,或是去搞清楚他到底在意的是什麼事情,不要再把他想成我是作為一個代理人,我要把他想成是我的夥伴,這個夥伴他有自己的專長、自己的期待。」
愛心有回音,捐款不擔心!更能成為公部門的好幫手。
台灣公益責信協會創辦人 余孟勳:「台灣的公益組織,因為有這麼多的大量的愛心捐款,所以我們有比較大的空間,不像有些國家的NGO,他可能為了要接政府的資源,他必須服從政府的政策,他不敢跟政府提出對抗或者是倡議,在台灣我們就有比較大的空間 去運作或者是補充政府沒有做到的事情。」
找到滿意的慈善組織,慷慨解囊 聰明捐獻,提高捐款效益
文字撰稿:林國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