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EV電池|五年內擺脫中國依賴?Altilium 與 tozero 技術突破,加速歐洲電動車電池回收自主化

優分析

更新於 02月17日08:25 • 發布於 02月17日06:40 • (Mina)-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5年2月17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隨著全球電動車(EV)市場快速擴張,電池回收技術已成為全球供應鏈競爭的關鍵焦點。
歐盟計畫於 2030 年 起,強制要求電動車電池中至少包含 6% 回收鋰、6% 回收鎳,以及 16% 回收鈷,並在 2035 年進一步提高標準。
這項法規不僅促使歐洲企業積極研發新技術,也使全球電池回收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全球電池回收競賽:歐洲 vs. 中國,誰能搶占主導地位?

目前,全球電池回收產業主要由中國掌握,這不僅因為中國本身是全球電池製造大國,更因為它擁有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及政府補貼支持,使得回收材料的成本遠低於歐洲。

🇨🇳 中國的優勢

🔹 低成本回收:中國的規模經濟效應強,能以更低的成本回收電池材料,並出口至歐洲市場。
🔹 政府補貼支持:中國政府長期提供電池回收補貼與資金支持,確保當地產業持續擴張,形成高度競爭力。

🇪🇺 歐洲的挑戰

🔹 回收產能不足:目前,歐洲的電池回收產能僅能滿足2030年需求的10%,未來10年內需擴展10倍才能趕上市場需求。
🔹 能源成本過高:歐洲的電力價格遠高於中國,導致回收材料的生產成本更高,削弱了市場競爭力。
🔹 資金與政策支持不足:歐洲目前已有 44% 的回收專案因資金問題擱置,顯示政府資金支持仍然不足。

這些挑戰讓歐洲在市場競爭上處於不利地位,但技術創新可能帶來突破口!

歐洲電池回收的兩大技術突破

1️⃣ Altilium:回收電池材料,效能超越中國供應商

英國 Altilium 最近宣布,他們成功回收的正極活性材料(包括 鋰、鈷、鎳與錳),在 倫敦帝國學院的測試中表現優異,甚至超越中國供應的原生材料。這是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因為它證明回收材料在效能上並不輸給新材料。

📌 技術優勢

✔ 減碳 70%:相較於新開採的材料,回收材料的碳排放降低 70%,符合歐盟碳中和目標。
✔ 降低成本 20%:製造成本可降低 20%,讓回收材料成為更具經濟效益的選擇。
✔ 降低車廠技術風險:過去,車廠對回收材料的耐用度與穩定性存疑,而這次測試結果為業界帶來更大的信心。

📌 產業合作

Altilium 已獲得智利礦業巨頭 SQM 及日本商社丸紅(Marubeni)的投資,並與塔塔汽車(Tata Motors)旗下的捷豹路虎(JLR) 合作,計畫將從舊 Jaguar i-Pace回收的材料應用於新電池,進一步推動電動車的永續發展。

2️⃣ tozero:回收石墨技術,達到「淨零碳排放」

目前,電動車電池的碳足跡中有40%來自石墨,但市面上對回收石墨的技術仍處於初期階段。德國 tozero 成功開發出一種 「淨零碳排放」 的回收石墨技術,這對於降低電動車的整體碳排放至關重要。

📌 技術亮點

✔ 濕法冶金(Hydrometallurgy)技術:透過創新工藝,使回收石墨的碳排放趨近於零(前提是使用可再生能源)。
✔ 市場潛力大:tozero 預計2027 年年產2,000噸回收石墨,足以支援 50,000 輛電動車

📌 資本支持與產業合作

tozero 已獲得1700 萬歐元(約 1.76 億美元)投資,投資者包括 日本本田(Honda),目前正與多家全球車廠洽談供應合作,預計兩年內建設試點工廠。

隨著回收技術的成熟,未來五至十年內,歐洲電池產業有望形成更獨立自主的供應鏈體系,減少對中國電池材料的依賴。

回收電池能養活多少電動車?歐洲市場迎來關鍵轉機

根據T&E的報告,到2030年,歐洲透過回收廢舊電池及電池生產過程中的廢料,預計可滿足 14%的鋰、16%的鎳,以及25%的鈷需求,進而支援130萬至240萬輛電動車的生產。

到了2040年,回收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可供應1500萬輛電動車,這將有效降低新建12座礦山的需求,同時減少20% 的鋰開採碳排放,對環境帶來極大正面影響。

這顯示,未來回收材料在電動車市場中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最終可能成為主要原料來源。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