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汽車工業|2025 福斯汽車印度稅務風暴:14 億美元罰單,全球車企投資計畫受影響

優分析

更新於 02月18日08:34 • 發布於 02月18日10:00 • (Angus)-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5年2月1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福斯印度陷入「生存之戰」,14億美元稅單壓頂

福斯(Volkswagen)在印度的子公司 Škoda Auto Volkswagen India,近期被印度政府追討 14億美元的稅款,加上可能的罰款,總額恐飆升至 28億美元。這筆鉅額罰單,已讓福斯印度單位的律師直言:「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役。」

問題出在哪?印度政府指控福斯透過 拆分進口車輛,將整車分解成零件進口,並以 5%-15% 的較低稅率 申報,而非依照 30%-35% 的「完全拆散車輛」(CKD)稅率 繳稅。此案最早可追溯至 12年前,凸顯印度稅務機關可能會對 更多企業進行追溯調查,讓外資企業繃緊神經。

外資企業的「印度稅務夢魘」

福斯不是唯一被盯上的車商,印度政府與外資企業的 稅務糾紛金額已超過 60 億美元,其中包含多家知名品牌:

• 馬魯蒂鈴木(Maruti Suzuki):24 億美元

Škoda Auto Volkswagen India:12 億美元(不含最新 14 億美元稅單)

現代(Hyundai):4.9 億美元

本田(Honda):3.23 億美元

豐田(Toyota):2.72 億美元

馬恒達(Mahindra & Mahindra):6.94 億美元

起亞(Kia) 也因錯誤使用自由貿易協定(FTA)進口電子零件,面臨 1.69 億美元 的稅務爭議。

過去,印度政府也曾對電信巨頭 Vodafone 追討 20億美元稅款,這場官司纏訟 10多年,最後經國際仲裁才撤銷。如今,福斯也在法院指控 印度政府延遲 12 年才審查稅務問題,導致企業無法提前應對。這種情況讓不少外資企業擔心,未來是否也可能成為「下一個福斯」。

印度稅制與投資環境:高關稅 VS 吸引外資的拉鋸戰

印度政府正努力推動 「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希望吸引外資來印度設廠,減少對進口的依賴。然而,印度的關稅政策卻讓外資頭痛不已:

2025年2月1日,印度將進口關稅從 13% 降至 11%,但仍遠高於 中國、日本、美國

完整進口汽車需繳 100% 關稅,導致 奧迪(Audi)、賓士(Mercedes-Benz)等豪華品牌 進口成本大增。

蘇格蘭威士忌、葡萄酒關稅高達 150%,顯示印度政府仍對進口產品設下重重關卡。

高關稅的目的是保護本土產業,但也可能 削弱印度作為全球製造中心的吸引力,讓外資轉向 泰國、越南等關稅較低的市場

對汽車產業的影響:本土品牌得利,外資策略大調整?

🔹 短期影響

德系品牌(福斯、奧迪)進口車業務受創,市場競爭力恐下降。

其他外資車商可能重新評估 進口與組裝策略,以減少潛在稅務風險。

🔹 長期影響

本土化生產加速:外資車商可能選擇 擴大印度供應鏈,避免進口關稅與稅務風險。

投資評估更保守:外資企業將更謹慎考量 印度政府是否可能回溯課稅,法務成本上升。

本土車企受益:如 塔塔(Tata)、馬恒達(Mahindra) 不受進口關稅影響,加上 塔塔積極發展電動車市場,將進一步強化市場優勢。

目前,福斯的案件將於 本週四開庭,這場訴訟的結果不僅影響 福斯能否繼續經營,更可能左右 外資企業是否仍願意在印度加碼投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