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輸台惹議 食藥署:沒有食物是完全無風險的

風傳媒

更新於 03月07日14:54 • 發布於 03月07日14:54 • 黃天如
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針對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食藥署風險評估做的相當徹底。(資料照,顏麟宇攝)
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針對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食藥署風險評估做的相當徹底。(資料照,顏麟宇攝)

食藥署日前預告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如果順利,日本即將成為繼美、加之後,第3個開放全牛齡牛肉輸台的國家。惟食藥署此舉引發消基會不滿,強調難以接受食藥署突襲式的預告。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針對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食藥署風險評估做的相當徹底,除了書面審查、召開專家會議,甚至還曾親赴日本查廠,絕非所謂突襲式的開放。

在多年前國際上傳出狂牛症疫情之後,國內即針對進口牛肉設有月齡及風險部位等禁令。而食藥署今年3月4日預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擬刪除「須來自30月齡以下牛隻」的門檻,預告期限60天。

惟消基會批評,日牛狂牛症的風險仍在,因為日本自2001年發現首例狂牛症開始,後續已累積10例以上;而狂牛症的潛伏期長達10年,加上狂牛症通常發生在5歲以上的牛隻;所以,若開放全牛齡牛肉進口,國人仍可能透過食用被狂牛症病毒感染的肉類,罹患海棉樣腦病變,也就是人類庫賈氏症。

食藥署:風險評估將所有因子都考量了,才決定開放

姜至剛指出,消基金會可能是有所「誤會」,畢竟預告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輸台,是他接任食藥署長蓋的第一個章,不可能不慎重。事實證明,食藥署針對是否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的食安風險分析,做的非常完整,除了書面審查,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更前後召開了3次專家會議;另2022年10月食藥署人員也與專家組團赴日實地查廠。以上這些風險評估報告及實地查廠報告,也早已全部發布在食藥署網站上,一切公開透明。

姜至剛說,根據風險評估分析,日牛的狂牛症風險為10的負9次方,換句話說,每一億五千萬人口食用,才有一人有曝露風險,「這些數據都是毫無懸念,且有所本的」,國人可以安心。

姜至剛進一步補充,國內牛肉9成都是進口,日本牛肉只占1.4%(排名居第6位)。而日本最後一例狂牛症發生在2009年,距今已長達15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也認可日本為風險可忽略國家,所有牛齡、所有部位均安全。因此,食藥署的風險評估是把所有風險因子都考量了,才決定開放。(推薦閱讀:日本牛肉進口再鬆綁!美、加後第三國 食藥署預告開放「全牛齡」

姜至剛最後強調,「沒有食物是完全沒有風險的!」專家是以科學基礎說話,若台灣人民面對食品安全,沒有辦法相信專家,未來恐沒有專家願意出來講真話、承擔責任,這絕非國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