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美術館2025奧夫塞計畫將於2月15日在NOKE忠泰樂生活三樓Uncanny推出《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展出日本中生代建築師代表人物之一:平田晃久的最新作品精選與建築哲學匯總。
—————
完整文章請見 MOT TIMES 明日誌 官網|Facebook|Instagram
忠泰美術館 2025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推出《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是繼 2019 年《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後,睽違六年再次邀請平田晃久來臺展出近年建築作品,呈現其建築理念的演進與突破。《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將於 2月15日至 3 月 30 日於 NOKE 忠泰樂生活三樓 Uncanny 免費向公眾開放參觀;並將舉辦兩場建築講座,第一場〈建築的尺度:以動態界線回應城市紋理〉於2 月 15 日舉行,與談人為《建築加》主持人方柏翔、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吳書原,第二場為《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建築講座, 3 月 22 日舉行,由建築學者謝宗哲主持、平田晃久主講。
平田晃久出生於1971年,師承伊東豊雄,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項,兼具論述與設計的實力,至今已成為日本中生代建築師重要代表之一,亦在臺灣設計了不少建築作品。本次展覽精選包括東京原宿新地標「HARAKADO」與臺灣在地重要建築項目等代表作品,並透過珍貴的草稿與模型,全面展現平田在建築創作中的歷程與變遷。
平田晃久在展覽論述中提到,從事建築工作至今,自己接近了三次「物我交織的臨界」,並試圖從中發現新建築的可能。這些想法的匯總正與展覽中的 3 個主題展示內容相對應:
I. 纏繞的相容性—身體的交織臨界
重新審視身為人類的動物本能,是為身體的交織臨界。在這裡「纏繞的相容性」這個概念,成為了指引。
II. 迴響—意識的交織臨界
超越人類個體思考的範疇,只有當這些思緒匯集時才會顯現的意識交織臨界。不是我的某人、不在此的某處、不屬於當下而是某個時間,當它們蜂擁而至,是時空的交織臨界。在這裡,「迴響」一詞提供了線索。
III. 迴響之迴響—時空的交織臨界
纏繞與迴響,是我們獲得的鑰匙,用來撼動曾讓現代建築不可動搖的人類存在方式。我們將繼續探索人類與各種事物之交織臨界的彼岸,未來建築的可能性。持續想像一個自然與AI、還有人類的智慧相互交流,彼此共存纏繞的將來。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內容延續平田晃久一直以來的建築哲學「纏繞的相容性(karamari shiro)」,藉由對自然界秩序的觀察,以詮釋建築空間的型態,將建築視為生態系統般,成為人類、生物與自然纏繞相容的領域。本展更進一步以「物我交織的臨界」為題,探討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非肉眼可見的物質,將其轉化成可產生共鳴的建築與「迴響」,試圖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
在目前已公布的重點作品中,東京原宿新地標 HARAKADO 為複合式購物商場,位於表參道與明治通交叉口,於去年 2024 年甫開幕,整棟建築物用「編織街區」為設計概念,使用大量立體玻璃帷幕、打造鏡面的效果,隨著天氣陰晴、車潮川流、行人如織,建築物的外觀在瞬息之間變化著,也使建築物如同周邊環境的一部分。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住宅設計富富話合也在此次展出作品之列,在這座建築中,平田晃久透過陽台在建築外部創造出立體且舒適的區域,將光線、微風和雨水溫和的導入這座如「生態系」般的建築中。
展出重點還有於 2017 年開幕的日本群馬縣的太田美術館,其設立理念之一是促進地方的創新與發展,也吸引車站前的人潮回流、成為市民匯集的據點。平田晃久與團隊在設計、規劃的過程中,舉辦多次工作坊,希望讓眾人的思考彼此交疊,從而誕生出了這座經由市民參與的建築。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日期|2025.2.15(六)- 2025.3.30(日)
展覽地點|NOKE 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 200 號 3 樓)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 11:00-21:30、週五至週六 11:00-22:00
參觀資訊|免費參觀
展覽資訊|https://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4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