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農業保險體檢03》芭樂難理賠,木瓜保單改進中,漁業投保大起大落,多項農漁產品缺保單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9月12日20:36 • 發布於 09月10日05:07 • 上下游News&Market
農業保險體檢03》芭樂難理賠,木瓜保單改進中,漁業投保大起大落,多項農漁產品缺保單

(續前文)農業保險上路第十年,除水稻、高梁、釋迦之外,其他農漁產品投保件數均低,其中芭樂保費貴又難理賠,覆蓋率不到0.2%,木瓜農民有需求,但保單仍須改進,漁業產品價值高、一旦理賠風險大,漁民投保隨狀況大起大落,保險公司則喊吃不消。

此外,全國現階段雖有 44 張農漁業保單,但許多大宗作物還在癡癡地等納保,包含檸檬、葡萄、紅龍果、牡蠣、文蛤等均仍欠缺保單,農漁民即使想投保也沒有機會。

強風、豪雨接著轉晴,造成木瓜水傷嚴重(攝影/林怡均)
強風、豪雨接著轉晴,造成木瓜水傷嚴重(攝影/林怡均)

芭樂保費貴、難理賠,覆蓋率不到 0.2%

芭樂是本次凱米颱風可獲理賠的作物之一,國泰產險公司於 2019 年開辦芭樂災害險,為氣象參數型保單。國泰表示,芭樂保單起賠條件為颱風風速(主險)及降雨量(附加險),依當地氣象觀測站發布數據評定,當最大陣風風速達 10 級,或是連續 5 日累計降雨量達 301 mm,即啟動理賠、並依約定比例進行賠付。

農業部統計,2023 年全台芭樂種植面積為 8005 公頃。然而,農金署資料顯示,芭樂保單開辦以來,僅 2020 年投保件數超過 100 件,2019 年至 2023 年的投保面積從未超過 20 公頃。換言之,芭樂保險的覆蓋率僅 0.18%,絕大多數芭樂農都未曾投保。

燕巢農友:跟宣傳講的不一樣

高雄市燕巢區為芭樂最大產區,燕巢區農會秘書陳繼安坦言,農會雖響應政策、鼓勵農民投保,但投保並不踴躍,因為理賠條件對農民來說過於「嚴苛」。燕巢地形特殊,短時間豪雨確實造成芭樂受損,但累計雨量未達起賠門檻,「農民很難收到理賠」,因此不太願意投保。

燕巢芭樂濃高秀華果園面積約 5 分地,她曾參加農業保險講習會,聽到保險能保障、彌補農民的災損,於是響應政策投保,自負保費超過 2 萬元,繳納時非常猶豫,「要賣幾百公斤芭樂才夠付」。

投保的當年,芭樂因豪雨出現水傷,果園明顯減產,然而,觀測站的累計雨量未達 300 mm,她也無法收到理賠。高秀華相當失望,「跟宣傳講的不一樣」,就此不再投保。

芭樂農實際投保發現,即便有災損也難有理賠,因此投保率低(攝影/林怡均)
芭樂農實際投保發現,即便有災損也難有理賠,因此投保率低(攝影/林怡均)

木瓜保單多次演進,分地區、分期仍難吸引農民

木瓜同樣是凱米颱風理賠作物之一,華南產物保險於 2018 年開辦木瓜保險,保險區域為台南、高雄、屏東,木瓜為主險,網室為附加險,理賠項目為風速、降雨量,依當地氣象觀測站發布數據評定,當最大陣風風速達 10 級,或是連續 5 日累計降雨量達 400 mm,達起賠標準後,毋需現場勘災即可理賠。

木瓜保險多次調整,2020 年針對高雄木瓜開出獨立保單,2022 年更依據不同栽培、收穫季節,分成上下期保單。不過,農金署統計顯示,木瓜保險件數僅 2019 年破百、面積超過 50 公頃,其餘年份的投保面積均未超過 30 公頃,今 (2024) 年僅 6 人投保。

木瓜農:理賠金額低,乏人問津

台南市大內區的木瓜產量為全台之冠,但今年無人投保。大內區農會總幹事吳建德表示,保單剛推出時,投保較踴躍,投保農民多為大農。

因為木瓜種植門檻高,每公頃網室搭建成本至少 200 萬元。即便申請到補助,算上種苗、肥料、帆布、耕作等成本,農民最少要自掏 150 萬元,投資金額大、容不得閃失,所以需要投保。但投保的木瓜農多因未獲理賠,即便有理賠也無法回收保費,投保意願越來越低。

高雄區美濃區也是木瓜產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木瓜保單剛推出時,農會鼓勵農民參加,雖領到理賠,但平均下來,每分地木瓜園理賠不到 1000 元,比一箱木瓜售價還低,使農民相當氣憤,「跟宣傳差太多」,而後保單便乏人問津。

農業保險體檢03》芭樂難理賠,木瓜保單改進中,漁業投保大起大落,多項農漁產品缺保單
木瓜多為網室栽培,投資成本極高,一旦遭遇天災,損失非常慘重(攝影/林怡均)

華南產險:將調整保費、起賠點、賠付比例

今年投保木瓜保險的農民都在屏東縣高樹鄉,高樹鄉為全台木瓜第二大產區。高樹鄉農會保險部主任溫俊勇分析,投保者多為小農,每戶投保面積不到一公頃,因為面積越大,負擔的保費越多。

儘管農業部、屏東縣分別補助 50%、15% 的保費,但農民仍要自付 35%,每公頃的年保費 5 萬元起跳。不過農產品價格並不穩定,當木瓜價低,「農民很難拿出錢」,若領不到理賠,農民等於白繳保費。

高樹鄉木瓜農張國興過去四年共投保三次,投保面積約 5 分地,每年繳納 4 萬元。投保期間,他的木瓜數次因豪雨而水傷,但氣象觀測站位在三地門,觀測到的數據與高樹農地落差極大,僅理賠過一次,但理賠金額卻不到 5000 元,「比天災現金救助還低,根本是在『保身體健康』的」。

他認為,現行保單應提高理賠金額,並針對投保地區增設氣象觀測站,才對農民更有保障。

對於木瓜農意見,華南產險回應,保單起賠門檻是依據農業統計年報、過往歷史氣象數據精算,並與農政單位、農業改良場討論後訂定,每三年便會檢討投保狀況並進行必要的精進調整。

例如:木瓜保險在 2020 年便已調降起賠點,近三年木瓜保單理賠過八次,2024 年下半年,木瓜保險也將再調整保單的自負額比例、起賠點、賠付比例、約定氣象觀測站,希望提高農民的投保意願。

漁業保單投保大起大落,漁民看有出險才要保

不只農產品有保單,漁業也有保險。目前國內漁業保單有 33 張,均為養殖水產的天然災害險,並可分為「溫度參數」及「降水量」兩型。

溫度參數型保單納保屏東、高雄、台南、嘉義、雲林、彰化的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及吳郭魚,各地氣象站觀測到溫度低於 10°C,持續時間達 10 小時以上,即啟動理賠,無需現場勘災。

降水型保單則承保高雄、屏東縣的各式養殖魚種,例如:午仔魚、龍虎斑、青斑、白蝦等,起賠點為連續 48 小時累計降雨量達 520 mm,依不同保單進行賠付。

兩類保單的保費每公頃 5000 元至 31 萬餘元不等,中央政補助 1/3 保費,屏東、台南、嘉義、雲林、彰化也補助 1/3 保費,高雄市政府在今年將保費補助額度從 1/3 增至 5/12。

然而,漁業保險自 2017 年開辦以來,漁業保險累計 33 張保單,投保面積最高是虱目魚,2018、2019、2021 年都超過 200 公頃,其他品項的年投保面積均低於 100 公頃,覆蓋率不到 1%。

今年凱米颱風來襲,吳郭魚和虱目魚均達起賠標準。漁業署主任秘書繆自昌認為,現階段觀察到,前一年有出險、理賠,下一年投保率就會提高,反之則投保件數下滑,因此投保件數及覆蓋面積呈現大起大落。對此,高雄市海洋局也證實,儘管高雄市政府加碼補助保費,但多數漁民依舊觀望前一年是否理賠才投保。

2016 年寒害重創養殖漁業,突顯台灣進行漁業保險的重要,可惜保單不受漁民青睞。(上下游資料照)
2016 年寒害重創養殖漁業,突顯台灣進行漁業保險的重要,可惜保單不受漁民青睞。(上下游資料照)

漁業風險高因此保費貴,但理賠實在太難

為響應政策,高屏某漁青聯誼會會長曾投保,並拉漁民親友一起參加,儘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補助,但他一年仍要自付約 17 萬元的保費,投保數次後只領過一次理賠 40 萬元,連保費都無法回收。

他表示,投保期間遇過數次寒害,但往往是低溫持續九個多小時,突然上升到 10.1 或 10.5°C,接著又降回 10°C,他的魚明明被凍死了,氣象條件卻不符合起賠標準,計時必須「歸零重來」。

南市區漁會總幹事林鈺昕表示,漁會有三萬多名會員,但頂多 20 人投保,漁民多將保險視為賭博,但各地有不同地形、微氣候,以溫度型的保單為例,學甲、麻豆因地形使然,低溫時間會持續較久,但其他地區較難維持連續 10 小時低溫,因此投保意願自然不高。

雲林縣漁業科科長許家嘉也坦言,漁業保險開辦至今,「雲林縣沒人投保過」,詢問後發現,漁民普遍認為起賠門檻太難達到,遇到天災時,「不如等天災現金救助更快」。

與農產品保單相比,水產保單每公頃保費較高。繆自昌解釋,陸地上的農產品看得到、數得到,可用無人機計算出損失,但養在水中的魚看不到、數不到,現階段未有工具能夠精準計算損失。

對保險公司來說,水產保單是高風險產品,因此設定保費相對高。漁業署和氣象署合作,盡可能增設氣象觀測站,有更精準數據來減少爭議,並讓保險公司有更多資料調整保單。

養殖水產險理賠超過 5000 萬元,保險公司也痛苦

儘管產地認為漁業保單的保費高、理賠門檻高,但對產險公司來說,漁業保單是「極危險」商品。台灣產物保險公司開辦降水型漁業保單,並依不同地區分別推出屏東、高雄的養殖水產險。今年凱米颱風來襲,農金署表示,養殖水產保險有 4 位投保漁民可獲理賠 175 萬元。

不過,農金署也表示,養殖水產險剛開辦時,第一年遭遇尼莎颱風、海棠颱風,第二年又因熱帶低壓水災,連續兩年都出險,理賠金額加總超過 5200 萬元。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務員則透露,頭兩年漁民獲得保障後,養殖水產險轉而再保的國際公司卻撤換亞洲區的主管,「因為虧大了!」

台灣產物保險公司發言人黃先生坦言,養殖水產險多是屏東石斑魚的漁民投保,前兩年是「賠錢做」,也因為理賠金額高,後續開辦保單,轉到國際再保的費用也上揚了,「這樣更難降低保費」。漁業保險現階段仍在起步,若政府提供漁民更多保費補助,才有利於拉抬投保率。

林鈺昕則認為,消費者食魚習慣正在改變,更傾向分切好的魚排、魚片,漁民也因應消費需求把魚越養越大,但養殖時間拉長,遭遇風險機率也提高,漁民更需要收入險而非災害險,但漁業產值、風險均高,民營保險公司開辦意願低,應由農業部出面承保、開發收入型保單。

檸檬、葡萄、紅龍果、牡蠣、文蛤還在等保單

目前有 28 個作物開發出保單,大宗作物多已被納入,但有些作物仍在等待。屏東縣農業處處長鄭永裕指出,「檸檬非常需要收入型保單」,檸檬和香蕉一樣全年可收,不過,檸檬遭遇颱風、淹水時,不見得會有立即性災損,更多的是延遲性災損,例如:枝條較低、被淹水浸泡過的檸檬,在天氣放晴後一週,表皮因病菌入侵、出現潰爛。

檸檬農葉光治也相當期待檸檬收入險保單問世,他透露,無論是風調雨順還是減產,檸檬的銷售都掌握在盤商手上,即便檸檬種得再漂亮,收購時若逢盛產季節,盤商開價總是「穩定低價」,檸檬農相當吃虧,「如果有檸檬保險,我一定參加!」

葡萄、紅龍果都還未納保,兩者的主要產地都在彰化。彰化縣農業局農務科科長黃松欽分析,葡萄鮮少送拍賣,多是農民、農會自行宅配銷售,較需要的保單類型為災害險。

不過因葡萄產季恰巧閃過颱風季,相對災損風險較低,相形之下,紅龍果遭遇颱風、市場波動的風險更大,但紅龍果會依大小分級有不同價格,無論是災損還是收入型保單的設計難度都很高。

大宗養殖水產品中,牡蠣和文蛤也還未有保單。繆自昌表示,牡蠣、文蛤養在水中,對保險公司來說,產量和災損都難有精確數據、量化計算,以牡蠣為例,國外因牡蠣採取「單體養殖」,每顆牡蠣都養在箱籠裡,可控因素多,因此保險公司願意承保。

但台灣牡蠣養在海中,若生長過程遭遇大浪、輪船經過,都會影響生長,不可控的因素數不勝數,儘管漁業署曾和保險公司討論,但仍沒有公司願意開辦保單,「漁業署只能繼續努力溝通」。

文蛤是養在水池中,水試所所長張錦宜認為,現在的養殖水產險都是氣候型保單,倘若同樣養在陸地上的石斑魚、虱目魚、吳郭魚能開發保單,那文蛤理應可比照辦理,他會向農金署詢問文蛤保單的可能性。(文未完,請繼續閱讀

系列閱讀:

農業保險體檢 01》水稻保單最成功,香蕉收入險受歡迎,高梁保單異軍突起

農業保險體檢 02》釋迦是水果投保冠軍,水梨理賠爭議大,柚子保單難滿足不同產農需求

農業保險體檢03》芭樂難理賠,木瓜保單改進中,漁業投保大起大落,多項農漁產品缺保單

農業保險體檢04》農民保費越少越好?保險公司賺太多?看氣象數字理賠為何出問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