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羅丰苓》你的愛枯竭了嗎?凡事「剛剛好」就好,母愛亦如是

未來Family

發布於 05月20日02:06 • 羅丰苓

剛剛好的母職,提得起,放得下

「每一個過度都是傷害」,過度的行為往往帶來的不是美好,而是各種形式的傷害。如工作過度可能過勞、情感過分依賴可能變情緒勒索、或是清潔過度要求可能變成生活細節的苛求。而每一個過度,都可能一點一滴削弱本應簡單美好的幸福。尤其,母親的天職,也是一樣, 「母職如果過度」也一樣會「過勞」。

「剛剛好的母職」,在關愛與放手之間停留在「剛剛好」的平衡點──由錯誤、失敗、成功、傷心、挫折等匯聚而成的「不完美但剛剛好」的位置,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愛,同時也能有成長的空間;而親子的相處,也能保持在不太遠,剛剛好的距離與界線,親子不會成為二人三腳的羈絆,大家都能大步前行,都能往理想的生活與夢想的方向前進。

或許可以從幾方面,來實現「剛剛好的母職」,讓親子關係像柔和悠揚的樂章,不必是激昂的戰鬥進行曲。

1、學業──教育與自主之間的平衡

即使重視孩子的學業,但也從不替孩子做家庭作業。 遇過不少幫孩子做「教師卡」、「母親卡」甚至「科學展覽」的媽媽,或許討論大致的學習方向,並鼓勵孩子提出疑問並自行尋找答案,最後必要時,才提出父母的幫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教育依然重視,同時也培養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感情──情感支持與適當的距離

當孩子在學校遇到挫折時,母親能是傾聽者,給予安慰,但以鼓勵代替出手,鼓勵孩子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替孩子解決所有問題。讓孩子學會遇到困難時找尋出路。

3、生活自理──培養孩子而不被孩子依賴

諸如孩子自己的房間、衣服,母親可先做示範一些,之後並明白表示「自己的房間與衣服」自己打掃與清洗曬,並努力的讓自己「眼不見為淨」,讓孩子自己承擔沒有乾淨衣服穿的代價。這能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不會視母親為台傭,也能增加對家庭的責任感。

4、成長──經歷失敗與成功

當孩子在活動、比賽,未獲獎或是搞砸事情時,不必過度介入,或 許可以「慶祝」代替「失望」,讓孩子明白「失敗」與「成功」都是生命中可貴的經驗,都是成為更好自己的養份,讓孩子自己找到彌補或改進的方式。

然而無論如何,身為母親,在為家人處處設想,甚至深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影響到孩子成長時,永遠記得,「自己」、「孩子」和「先生」是同等的重要,沒有必要因為「身為母親」,自己就變得不重要,甚至完全放下自己、輕看自己的需求。「愛自己」──是剛剛好的母職最重要的部份!

有個名詞稱作「母愛枯竭症候群」,是指許多婦女因超量工作或經濟或夫妻關係、親子教養等種種因素,因而產生許多負面情緒以致無法給予孩子適當的照顧、關懷,影響孩子和家庭的發展。在一些國家,如瑞典、挪威,甚至會特別補助婦女去放假休息,以避免發生「母愛枯竭症」,影響孩子的照顧甚至人身安全。

「沒有的,給不出來」──一旦孩子出生,大多數的母親都願意「給出所有的一切來愛孩子」,但如果「愛已枯竭」,那繼續給的「只剩下傷害」,傷害孩子也傷害自己。與孩子保持剛剛好的距離──在「提起與放下母職」取得平衡,避免自己母愛枯竭,讓愛可以更持久。

魯迅先生有段關於父母親的意義,是這樣的:「父母親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孩子想到父母時,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的樂趣和自由。」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燃燒自己的母親,因為如果母親枯竭,也燒不出亮光。而是當有一天,孩子終究要在人生的道路上獨自旅行時,在的每一次的挫敗中,記起媽媽時,是擁抱生命、熱愛自己,即使在風雨中仍然堅韌和樂觀的模樣 ,好讓孩子有力量面對挑戰並繼續著人生的豐富和精彩。

「媽媽這條路」,不是百米衝刺,而「孩子的成長,也不是百米賽跑」,讓彼此以剛剛好的速度,一起踏上人生馬拉松。

Photo By:photo-ac
數位編輯:黃晨宇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