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校長答客問】系列為陳勇延校長於 Facebook 專頁開放好友提問後,回應教育相關問題。本文整理自2024/4/10之貼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高中生 M 提問:
我是名高三生,最近因為要考分科和家人鬧得不愉快。有和家人分析過,分科如果考好可以有更好的學校。就算沒考好,個申一階過的學校我也可以上。雖然家人沒有明講,但我感覺的出來他們希望我好好的去準備個申。
請問我該如何和家人們溝通?平常和家人相處就沒有很好,基本上不會聊天。經過這次似乎關係又變更糟。
--
M 同學你好:
親子之間因升學議題有歧見,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我們在討論一件事情時,宜先分辨是事實、觀點、立場還是信仰問題?
例如:
「今天氣溫30度」是事實。
「學生說我很熱」是觀點。
「學校為了省電費不開冷氣」是立場。
而信仰或者說信念,是一種邏輯自洽,難以互相說服或證明對錯。例如:相信人死後有輪迴,屬於宗教信仰。
你與家人在準備個人申請與衝刺分科,有不同的意見。套用前述的邏輯,這是屬於事實?觀點?立場?或信仰問題呢?我認為,你的問題應該還不涉及複雜的信仰。而家人與你的立場,應該沒有歧異 —— 都是想考上更好的校系,對吧?
好,接下來就是觀點與事實的問題了。
家人的觀點,覺得你應該去準備個人申請,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對你比較有利。一階都通過了,為何不試試?而你的觀點,對個申一階通過的校系不滿意,相信自己分科測驗必定可以超越這些志願。
觀點,是個別的主觀感受,不容易說對錯,我們暫時先擱著不談。我試著從最簡單的事實來分析,也許就能解開這個結。
從你的來信描述,我試著爬梳事實的脈絡。
- 你有參加個人申請,不確定你一開始填了幾個志願,但看起來至少有一個志願是通過一階篩選的。
- 你對於通過一階篩選的志願不滿意。
- 家人認為你既然通過,就應該試試。但你不想屈就,認為拚分科可以更好。
接下來我們來解幾個疑問。
- 你的學測分數為什麼上不了你的滿意校系?
- 你的家人為什麼不信任你拚分科測驗會更好?
首先第一個疑問。當你提出個人申請時,應該是依據你的學測成績去落點分析。顯然,你的學測成績還不足以通過理想校系的一階標準。學測成績不到位,是臨場失常嗎?還是正常發揮?這影響到接下來你再戰分科測驗的爬升度。
如果確定是失常,再戰分科,我覺得沒問題。好好拚,大有可為。如果已正常發揮,甚至比模擬考更好,我就沒那麼看好你分科的爬升幅度了。畢竟從現在到七月分科測驗,只有三四個月,短短期間,企望成績大幅進步,雖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機率不高,至少我認為低於50%。
雖然有人說,分科測驗不用再準備國文、英文,能聚焦精力在少數科目即可。但這個局勢是所有參加分科的考生都一樣的,你並未佔到優勢。加上國文、英文,分科測驗已不再考,不知你這兩科的學測成績如何?也會影響你後續考試分發入學填志願的選擇廣度。學測是否失常該如何判斷?絕不是自己說了算。
以我學校的做法為例,教務處會將全校考生歷次模擬考的成績與校排,加上這次學測的成績與校排,並列對照,讓導師與學生一起檢視。這樣做是基於事實判斷,而不是因為一時情懷。
接下來,第二個疑問:家人為什麼不信任你分科會更好?再戰分科測驗,是最後一擲。你是否展現出拚搏的決心與行為?
決心,是情緒,可以說的很有力。但行為,才能佐證你的決心有多強。
我不清楚你這段時間所展現的決心與行為如何?或許,你可以想想自己的展現,換成你是家人,也能有同樣的信任嗎?如果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家人還是不諒解。我想,就不必過度執著在他人的感受了,避免自己讀書的情緒受影響。
總結來說,你與家人的紛爭,來自於這件事情的事實分析。
- 把事實釐清了,就能降低觀點的歧異,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 別讓情緒滿到喉嚨,對於事情的改善無濟於事。冷靜的方式之一,就是換位思考。
(責任編輯:劉映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