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多數感染腸病毒的人並沒有症狀;某些病患會出現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少數有口腔潰瘍、手腳與臀部出現水泡及紅疹等「手口足病」症狀,爸媽須特別留意孩子的病徵,也有必要對腸病毒的特點,做進一步了解!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腸病毒家族有60幾種病毒,可大致區分為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腸病毒68~71型等,但目前只有小兒麻痺病毒以及腸病毒71型疫苗可以預防。因此,幼兒感染一種腸病毒之後有可能再次感染不同型的病毒,每年都可能感染或一年感染多次,若併發神經性重症,還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或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所以,爸爸媽媽有必要對腸病毒的特點,做進一步了解。
腸病毒的好發季節與傳染途徑
腸病毒喜好濕熱的環境,在溫帶地區,腸病毒通常流行於夏季,但在熱帶及亞熱帶,因季節不夠明顯,四季皆有感染個案發生。由臺灣全國五百餘個定點醫師監視系統的資料顯示,屬於亞熱帶的臺灣,腸病毒的流行高峰期在春、夏兩季,疫情每年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才會趨緩;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
腸病毒多是經由接觸、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傳染,在家庭中和人群密集處,較易造成傳染,像玩具就是幼兒間傳染的常見媒介之一,尤其是絨毛玩具,因為清洗不易,更易帶有大量病毒而傳染給其他幼兒。此外,爸媽要特別注意的是,腸病毒的傳染力始於發病前幾天,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不論喉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而且腸道內的病毒排出時間可持續數週以上,在糞便中的病毒可存活達8週,連腸病毒疹子的分泌物或出血性結膜炎的眼睛分泌物,都具有傳染性。
腸病毒的病程與症狀
腸病毒潛伏期為2~10天,平均約3~5天,多數感染者症狀輕微且可自然痊癒,病程約為7~10天。腸病毒雖然會引起多種疾病,但大約50~80%的感染者沒有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少數會出現一些特殊症狀,以手足口病和泡疹性咽峽炎為多。
腸病毒少數特殊症狀
一、泡疹性咽峽炎
臨床常見症狀:
●突發性發燒,溫度常上升達39~40度;孩子顯得無精打采,但燒退時精神仍屬良好。
●口腔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病程:通常會持續5~7天
對幼兒生活影響:口腔潰瘍時,較大的孩子通常會抱怨喉嚨疼痛,小小孩常有食欲減低、口水溢流和哭鬧、躁動的症狀,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吞嚥困難但肚子餓或怕嘔吐所引起。
二、手口足症
臨床常見症狀:
●高低起伏大的突發性高燒。
●口腔發生潰瘍。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間,也會有皮疹或水泡出現。有時肛門附近、手肘、膝蓋、大腿或臀部等處也有皮疹發生。
病程:通常會持續7~10天
對幼兒生活影響:口腔潰瘍常會導致進食困難,降低孩子的食欲;手腳上的皮疹雖然不痛不癢,也不會結痂,但長在腳底的水泡若太多,可能會影響孩子走路的意願。
針對以上症狀,建議爸媽把握以下照顧原則:
● 口腔潰瘍:孩子吃完東西後立即以喝開水或漱口清潔;給幼兒的食物應改為冰涼而軟質的飲食;水泡若疼痛可依指示給予止痛藥。
● 發燒:多給予幼兒足量的水分補充,保持室溫於攝氏20~24℃度之間,並給予規則性溫水澡;體溫若高於38.5度,必須依醫師叮囑服用退燒藥。
感染者年齡愈小愈危險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都算輕微,但可怕的是,感染腸病毒的年齡愈小者,重症發生率愈高。依據臺灣地區歷年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感染年齡遍及各年齡層,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但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高危險群,重症致死率大約在3.8%至25.7%之間,引起重症的主因為中樞神經併發症,絕大多數都由腸病毒71型引起。
➜Podcast搶先聽》該施打腸病毒疫苗嗎?打了就不會得腸病毒?大人也可以打嗎?
信誼推出Podcast節目了,歡迎訂閱收聽
留言 1
Cat
致命的登革熱疫苗:在菲律賓緊急剎車的Dengvaxia施打計畫 2019-7-19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2219/fullpage?fbclid=IwAR1-epySPxSnmwjRtKdtgrtVy2QzpnDsdO-YLUivsZUNGkLHtCJuUXKyF5Y
05月11日01:0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