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三陽工業
機、汽車製造商三陽工業近期股價逆勢走揚,外資法人再度連續買超,究竟是什麼原因吸引外資買盤進駐?
看完這篇研究報告,你將了解以下幾件事情:
- 三陽工業公司及業務簡介
- 機車、汽車兩大事業目前營運狀況及今明兩年展望
- 三陽工業股價與外資買賣超呈正相關
【台股研究報告】三陽工業(2206)結論與建議
三陽工業機車、汽車兩大事業銷售強勁,機車銷量受惠開學季及新車效益,7、8月新掛牌數分別年增49%、35%,市占率連續4個月稱王;旗下代理現代汽車(Hyundai)7、8月新掛牌數年增19%及45%,累計前8月年增17%至9374輛。籌碼面,外資再度連續買超,近一週買超近7000張,股價走揚。看好2023年供應鏈問題緩解,三陽汽、機車銷量能再成長,給予三陽2023年預估EPS 4.54元X11倍本益比評價,投資建議為逢低買進。
三陽工業(2206)為台灣唯一同時生產機、汽車的公司
三陽工業(2206)成立於1954年,是台灣唯一同時生產機、汽車的公司。機車事業創立「SYM」品牌行銷,並以台灣、中國、越南為主要生產基地,發展台灣接單、三地出貨的分工模式;汽車業務則為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全球布局重要的合作夥伴,2021年營收比重為機車69%、汽車28%、零組件及其他3%。另三陽在業外持續多元布局,除了不動產投資外,也擴大投資鋁電池技術及提前卡位碳權,將為未來營運提供助力。
資料來源:三陽工業
三陽機車市佔率連4月稱王
2022上半年國內機車市場面臨晶片短缺、疫情及政府補助進入切換期影響,機車新掛牌數年減2.2%,不過6月開始機車銷售出現轉機,因民眾生活轉趨正常、品牌業者產能恢復並積極推出新車上市,加上畢業季帶動需求提升,6月新掛牌數年增22%。進入下半年,7、8月新掛牌數也維持較去年同期正成長的表現。
三陽機車銷售則不甩國內市場低迷氣氛,繼上半年新掛牌數年增11%後,進入下半年,在6月推出的「新迪爵125」銷售維持強勁以及DRGBT改款車上市,三陽7、8月新掛牌數分別年增49%、35%,市占率連續4個月稱王,且將再推出高階速克達MMBCU車款,預期9月銷售持續看增。
資料來源:交通部統計查詢網、CMoney整理
資料來源:交通部統計查詢網、CMoney整理
旗下Hyundai熱銷,預估2022年銷量成長15%
三陽旗下代理現代汽車(Hyundai)2021年銷量為13411輛,占台灣汽車市場3%份額,排名第10。繼2022上半年新掛牌數年增13%至6751輛後,現代汽車7、8月銷售持續成長,新掛牌數分別年增19%及45%,累計前8月年增17%至9374輛,且2大銷售主力Hyundai Venue、Tucson L皆仍有超過千輛未交付訂單,不過考量裕隆、和泰車因缺車問題將今年國內汽車銷售預估從46萬輛下修至43萬輛,我們預估2022年銷量將成長15%至約1.55萬輛。
資料來源:交通部統計查詢網、U-CAR 汽車網站、CMoney整理
資料來源:交通部統計查詢網、U-CAR 汽車網站、CMoney整理
供應鏈問題緩解,2023年汽、機車銷量再成長,預估EPS為4.54元
三陽第二季公告稅後淨利6.7億元,EPS 0.84元,優於預期;且7、8月營收接連拿下歷史新高及歷史次高的佳績,因此上修三陽2022年營收至528.13億元,年增24.4%,並調整獲利預估為35.85億元,年增95.9%,全年EPS 4.49元。看好2023年供應鏈問題緩解,三陽汽、機車銷量能再成長,給予三陽2023年預估EPS 4.54元X11倍本益比評價,投資建議為逢低買進。
外資連續買超、籌碼趨於集中,有利後續股價表現
2022年5/13公告第一季EPS 1.24改寫近12季獲利新高後,5/16跳空開高,外資當天大買1130張,隨後連續14日買超,而過去四個月多呈現買多賣少的多方格局,且每月公布亮眼營收後,皆提供股價有利支撐,帶動股價向上,過去4個月最高漲幅近40%。
8/10、11接連公布7月營收及第二季財報,表現持續優異,其中7月營收創新高、第二季獲利年增近6成,不過顯然外資想靠利多換手籌碼失敗,股價也隨之回測約35元支撐關卡。而觀察近一個月股價表現,雖籌碼換手失敗,但股價並未一路向下,反而在外資買盤收手下,於高檔區盤整,直到9/8公布8月營收年增44%後,外資再度開始連日買超,助攻股價逆勢上漲。
資料來源:CMoney
另透過「主力買賣超」搭配「買賣家數差」可得知主力行為,主力買賣超顯示主力從9/8開始大量買超,買賣家數差顯示上漲期間買進三陽的券商家數<賣出三陽券商家數,代表籌碼趨向集中。依過去經驗來看,三陽股價表現大多與外資買賣超呈正相關,預期外資買超力道增強及籌碼集中將有利後續股價表現。
資料來源:CMoney
資料來源:CMoney
資料來源:CMoney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徒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