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這款台灣鄉村麵包好迷人!「灣村」酸種發酵散發新鮮穀物香氣,加入紅蔥頭、百香果鳳梨更添香

上下游新聞市集

發布於 2022年10月24日03:00 • 上下游News&Market
這款台灣鄉村麵包好迷人!「灣村」酸種發酵散發新鮮穀物香氣,加入紅蔥頭、百香果鳳梨更添香

凌晨三點,曾威博來到工作室,將前一晚低溫發酵過的麵糰一一整形,等待六小時,完成最後一次發酵、送進烤箱,出爐後,太太蔡宣芝便將麵包陸續上架。採訪這天是星期三,是灣村麵包工作室的營業日,來客能吃到100%國產小麥製作的酸種麵包,不論是紅蔥頭佛卡夏、洛神或是檸檬鄉村麵包,從裡到外都散發著迷人的香氣。

臺大園藝所畢業的曾威博,在澳洲打工度假時吃了美味的酸種麵包,十分著迷,回台後開始翻書看YouTube自學,並辭掉工作開始了麵包人生。他堅持只用國產小麥粉,加入本土檸檬、鳳梨、洛神等食材,做出100%台灣味的麵包。

從傳統市場擺餐車起步,灣村麵包工作室今年榮獲第二屆綠色餐飲指南的「最佳食材運用獎」,儘管製作成本高,但曾威博仍希望以台灣鄉村的物產做出美味的麵包,希望能使農村再次展現活力。

曾威博與蔡宣芝在屏東麟洛創業,開設「灣村麵包工作室」,使用台灣小麥及在地農產做酸種麵包(攝影/林怡均)
曾威博與蔡宣芝在屏東麟洛創業,開設「灣村麵包工作室」,使用台灣小麥及在地農產做酸種麵包(攝影/林怡均)

出國改變價值觀,回台自學做酸種麵包

灣村麵包工作室位在屏東縣麟洛鄉田心村,這裡是客家聚落,也是曾威博成長的故鄉。39歲的他是農家子弟,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園藝系,研究所時結識了妻子蔡宣芝。畢業後,他先後到台塑、林試所、有機驗證、有機肥料等公司任職,不過工作始終不開心。

10年前,蔡宣芝提議一起去澳洲打工度假,曾威博也想出國闖蕩,於是,兩人完婚後,便一起去澳洲。這一去就是兩年,先是到草莓農場工作,接著又到飯店當房務。在澳洲的生活改變了兩人的價值觀,曾威博發現,澳洲人將生活品質擺在第一位,而非工作,生活都是在大自然環境中,因此他決定回台灣也要過這樣的生活。

回台後,夫妻倆到了恆春的民宿當房務,生活步調轉慢,曾威博空閒之餘開始學習做酸種麵包,復刻他在澳洲吃到的美味。原來他曾在澳洲吃到百年麵包坊以當地穀物製作的酸種麵包,看來樸素,卻餘韻無窮,在澳洲的兩年生活已吃慣了酸種麵包作為主食,但恆春地區買不到酸種麵包,於是才決定自己做。

透過書籍和YouTube,曾威博不斷實作並精進,旅居恆春的外國人則是第一批試吃員。他嘗試在恆春當地市集擺攤賣麵包,有一次遇到兩位德國背包客來買,「隔天,這對客人跑來掃貨、買走全部的麵包,他們認為這就是家鄉的味道」,這讓他心裡萌生了開店創業的種子。

在澳洲的生活讓曾威博與蔡宣芝改變了價值觀,回台後因思念當地美味的酸種麵包而走上烘焙之路(照片來源/灣村麵包工作室)
在澳洲的生活讓曾威博與蔡宣芝改變了價值觀,回台後因思念當地美味的酸種麵包而走上烘焙之路(照片來源/灣村麵包工作室)

酸種麵包製作費時費力,成分簡單、食用無負擔

考量到店租成本和位置,曾威博決定回麟洛老家創業。他在村子裡晃了一圈,發現只有一家台式麵包店,等於是酸種麵包的藍海。為了讓鄉親認識酸種麵包,曾威博做了一台餐車,拉到當地傳統菜市場中販售,而當地人只吃過台式麵包,對歐式酸種麵包充滿疑惑:「為什麼這麼酸?是不是壞掉?」、「為什麼這麼貴?」

少數鄉親嘗試之後,才發現曾威博的麵包真的不一樣。他表示,台式麵包乍看之下體積大,但壓扁後會變很小,酸種麵包則相當扎實,可直接當主食、配蔬菜吃。有些人本來吃台式麵包會脹氣,嘗試了他做的酸種麵包後便不再脹氣,口耳相傳之下,有的客人甚至遠從高雄跑來買麵包。

酸種麵包成份單純,只有麵粉、水、鹽巴,沒有糖、奶油和商業酵母,麵糰發酵所需的酵母,則要每天勤勞的照顧。曾威博說明,麵粉、空氣和水中本就有野生酵母菌以及乳酸菌,麵粉和水混合後,微生物分解穀物達到「發酵」,長時間下來,繁殖力強、適合生存的酵母就會累積下來,成為做麵包的好幫手。

即便是非營業日,曾威博早上九點都會來養酵母,加入水和全麥麵粉,等待三小時發酵後,再將酵母加入麵糰,接下來輪到麵糰發酵,六小時後,他會把發酵的麵糰放進冰箱,以5至6°C冷藏,「這算是延緩發酵速度」,營業日當天凌晨,冰起來的麵糰才會拿出來烤成麵包。

使用台灣水果的麵包都是混料發酵,麵包中可以吃到果粒(攝影/林怡均)
使用台灣水果的麵包都是混料發酵,麵包中可以吃到果粒(攝影/林怡均)

紅蔥頭、百香果、蕎麥製作麵包,支持台灣農村

為了製作酸種麵包,曾威博希望使用「乾淨的麵粉」,也就是不含任何添加物、改良劑的麵粉,最後找到了本土小麥粉品牌「十八麥」。他參觀了十八麥廠房後,對於生產到加工過程感到放心,因為磨製過程保留麩皮和胚芽,小麥大部分營養成分都不會流失,100%國產小麥製作出來的麵包也特別香。

本土小麥粉價格是進口麵粉的三到四倍,倘若只是想要乾淨的麥粉,為何堅持要買本土小麥?曾威博解釋,許多台灣農產的消費市場因政策和價格等因素,慢慢捨棄了在地生產,「小麥就是很明顯的例子」,過去台灣種了很多小麥,現在卻倚賴進口,但小麥是非常省水、好種、病蟲害少且收入又不錯的作物,很適合沿海地區在秋冬缺水時種植,「吃本土小麥就是想支持台灣農村」。

曾威博生長在農村,親眼目睹農村人力嚴重老化,他認為,老農種不動水稻,但是小麥若能規模化,種起來輕鬆,收入也不錯,會是老農的新出路。

不只是麵粉用本土小麥,曾威博也使用本土鳳梨、百香果、桑椹、檸檬、番茄、洛神、紅蔥頭、可可、土肉桂、蕎麥等物產來製作麵包,盡量選擇食物里程近、友善環境的農產品。例如屏東的檸檬、鳳梨、洛神,自家種的桑椹,此外,蕎麥是冬天少見的蜜源,於是他跟農民採購友善種植的蕎麥,希望讓蜜蜂在冬天也有蜜可以採。「農村要地方創生,就是要消費農產」,也因此,他將工作室取名為「灣村」,意思是以台灣農村物產製作麵包。

選用友善環境的在地農產做麵包,可以支持台灣農村(攝影/林怡均)
選用友善環境的在地農產做麵包,可以支持台灣農村(攝影/林怡均)

水果麵包表皮充滿果香,少量排程製作

使用農村物產很理想,但要把每種作物加入麵包都是挑戰。曾威博說明,大部分水果含水率高,直接加入麵糰,會打亂麵粉和水的比例並影響發酵結果;他過去曾將鳳梨加入麵糰,但後來處理溫度不對,鳳梨所含鳳梨酵素分解了蛋白質,造成麵團斷筋。因此所有水果都會先濃縮水份製成果乾、果醬或是蜜餞,例如:洛神做成蜜餞,桑椹、百香果都是加入本土二砂糖煮成果醬,柑橘則用果皮,為去除苦味,果皮要先燙過才能煮果醬。

如何讓水果和麵包完美融合?曾威博選擇「混料發酵」,也就是蜜餞、果醬、果乾加入麵糰一同發酵,而加料過的麵糰烤出來的麵包,從裡到外都散發著餡料的香氣。雖然製作這樣的麵包,工序時間拉長,甚至連休息日都在處理食材,但曾威博甘之如飴,因為切水果、煮果醬是他喜歡的事。

麵包製作時間長,因此灣村工作室每週只營業三天,但整體食材成本高,這樣有賺錢嗎?「現在就是賺自己的工錢」,曾威博說明,因為工作室座落在自家土地上,沒有店租壓力,經營兩年多下來可以養活自己並慢慢實踐理想,回家本就是為了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因此盈利不是擺在第一順位。所有的麵包都是排程生產,客人預訂才製作,零售量非常少,營業時麵包賣完就提早收工。

曾威博從一台餐車開始賣麵包,在菜市場出擊,慢慢養出自己的鐵粉(照片來源/灣村麵包工作室)
曾威博從一台餐車開始賣麵包,在菜市場出擊,慢慢養出自己的鐵粉(照片來源/灣村麵包工作室)

理想生活:自給自足、推廣台灣物產的麵包店

灣村麵包工作室不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客人預訂來取貨,夫妻倆都鼓勵客人自備餐具,或是提供植物澱粉製作的分解袋,有的客人甚至會搬著湯鍋來裝麵包。現階段,夫妻倆每月會有一兩週出門擺市集,曾威博表示,目前還是需要努力去推廣台灣小麥做成的麵包和台灣物產,讓更多人願意用行動支持台灣農村。

「農地持續生產,農村才會有活力,」等未來工作室經營上軌道,曾威博打算開一間販售台灣物產的麵包店,除了提供國產小麥製成的麵包,也賣台灣鳳梨、檸檬、糖和鹽等物產。更進一步的理想,是自己在家裡的農地裡種下需要的食材,如此一來原料能就近取得,做出最新鮮在地的麵包。

曾威博和蔡宣芝每月都會出門擺攤,一遍又一遍介紹各地的台灣農產(照片來源/灣村麵包工作室)
曾威博和蔡宣芝每月都會出門擺攤,一遍又一遍介紹各地的台灣農產(照片來源/灣村麵包工作室)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