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走在街道上,看見角落堆了一包又一包的垃圾,但奇怪的是那邊根本沒有垃圾桶,也不是特別規劃出來的垃圾堆放處,而且路人經過時,順手也把剛喝完的手搖杯丟在垃圾旁。這種積非成是的亂丟垃圾行為,就是受到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影響。本文將帶您了解這個心理因素,以及如何應用破窗效應檢視自己的日常生活。
破窗效應是什麼
破窗效應是由美國犯罪學家詹姆斯威爾森(James Quinn Wilson)和美國社會科學家喬治凱林(George Lee Kelling)兩人所提出的理論。其概念為如果有一棟建築的其中一扇窗戶被打破,但是沒有人修復,那要不了多久,附近的其他窗戶也會接連的被破壞,亂丟垃圾、闖空門甚至縱火等犯罪行為也可能能隨之發生。破窗效應也常被拿來表示,當環境中的某種不良現象發生後,如果沒有馬上進行改善或修復,這種不良現象便可能會逐漸被接受,且逐漸擴大變嚴重。
3種常見於生活中的破窗效應
雖然破窗效應比較常被應用在社會現象上,但其實也能透過破窗效應,來檢視個人的日常生活。例如以下為3種常見的例子:
- 愈來愈多的髒碗盤:髒汙的餐盤不洗,直接放在水槽裡面,其他人也可能把自己沒洗的餐盤也堆在那邊,最後愈來愈多,看誰先受不了當負責清理這一切的倒楣鬼。
- 愈來愈亂的衣櫥:原本井然有序的衣櫥,因為某天趕上班,衣服收進來就隨便塞進衣櫥裡面,下次再收衣服的時候,可能看到衣櫥凌亂,便覺得沒關係就隨便塞吧,使得衣櫥越來越不堪入眼。
- 愈來愈髒的廁所:骯髒的廁所環境,會讓使用者更加的不注意廁所清潔,沒丟進垃圾桶的衛生紙,不會被撿起來,反而可能讓其他人跟著隨便亂丟;地上的尿漬不會減少,只會愈來愈多。相較之下,整潔的廁所,使用者的衛生意識也會比較高。
別當破窗效應的幫兇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班上可能都會有一個被大家排擠的同學,而一個人被排擠的理由,可能是他的個性特別讓人反感,或是他的行為很詭異。事實上,可能只有少數人是真的接觸到他,與他產生互動後才覺得討厭他,多數人反而是因為他被少數人所排擠,而人云亦云地與他保持距離,甚至參與排擠行為。這種跟風的現象也常可以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例如:某人爆料說誰誰誰做了某件壞事,網友們就會一窩蜂的跟著肉搜或謾罵被爆料者,其中真正有對這個爆料作出查證的人寥寥可數,結果最後發現被爆料者是無辜的。
阻止破窗效應的方法
破窗效應其實跟從眾心理頗為相似,都是人們因為看見別人所做的行為,想跟著效法的現象。因此,為了避免破窗效應的蔓延,解決的根本之道其實在我們自己本身,如果我們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獨立思考能力,對於環境中的不良行為能予以指正或協助改善,便不會輕易隨著他人的負面行為或是偏激的輿論起舞。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延伸閱讀:
留言 3
CYY (明辨是非、正氣凜然)
人非聖賢 誰能無過!
當犯錯時,誰都希望能獲得原諒改過自新!
這種破窗效應的結果⋯⋯
造就了當有人犯錯時,
眾人盲目喪失理智的謾罵、攻擊、甚至於暴力相向!
希望大家能夠多一點耐心等待結果出爐,
針對結果與當事者的悔改態度給予適度的逞罰,
針對於類似事件的可能原因,
找到適當的預防機制加以宣導,
更完善的讓錯誤減少提升道德!
預防勝於治療,是進步的最佳選擇!
別再盲目的陷入破窗效應的旋渦中!
2019年11月03日05:01
Rachel
• 破窗理論:
...積非成是的行為...
• 從眾心理:
..人云亦云...甚至參與排擠行為、跟風...
• 避免破窗效應的根本之道:
..在我們自己本身...,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獨立思考能力,
對於環境中的不良行為予以指正或協助改善,
便不會輕易隨著他人的負面行為或是偏激的輿論起舞。
2019年11月03日01:30
內文太正面,也把人性想的太美好。事實上,就算有人知道事實是什麼,也不會幫忙澄清,除了假裝不知情,還會刻意渲染不實的謠言,只是單純的想找個人來當自己的墊腳石,藉由踐踏別人的人格和名譽,來為自己抬轎,滿足自己的優越感。看起來呆萌無害誠懇憨厚,表現的很有正義感,其實是後母心腸,知人知面不知心。據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後面少了一句“最醜陋的是人心”。
2019年11月03日00:5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