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美中台】美中製造業對訂單需求仍謹慎,台灣補庫存最明確

財經M平方短評

更新於 06月03日15:58 • 發布於 06月03日15:58

重點整理

  • 台灣 5 月製造業 PMI 為 55.40(前 49.4),創 2022 年 5 月以來新高,新訂單和生產擴張幅度增加;中國官方製造業 PMI 49.5(前 50.4),生產 50.8 仍維持擴張區間,新訂單 49.6 落入收縮區間;美國 ISM 製造業 PMI 回落至 48.7(前 49.2)低於預期,高通膨及高利率環境導致行業復甦不一致。

  • 美、中、台 5 月 PMI 新訂單減客戶庫存 數據分別為 -2.9(前 1.3)、 3.1(前 3.8)和 21.7(前 6.2),三個經濟體差距拉大反應製造業復甦領域仍不一致。

  • 財經M平方編製的 MM 製造業週期指數 上升至 0.08 (前 0.01),創 2022 年 3 月以來新高。在庫存正常化以及通膨和利率預計將逐步回落的環境下,整體製造業仍將持續走入補庫存循環。

MM 研究員

美國 5 月製造業 PMI 48.7 不及預期,通膨及利率使拉貨力道無法釋放

美國 5 月製造業 PMI 再度下滑至 48.7(前 49.2),低於預期的 49.6,細項中新訂單 45.4(前 49.1)與生產 50.2(前 51.3)皆有所滑落。 本次的受訪者回應中,開始出現較多混雜訊號,部分產業包含化學產品、電子設備相關、石油及煤炭產品,表示 5、 6 月需求出現些微放緩跡象,反映通膨與高利率對整體環境造成的不確定性,讓供應商對於重啟訂單仍有疑慮

不過從近期經濟與通膨數據觀察,皆支持美國經濟回歸溫和成長,同時通膨放緩的劇本,預計聯準會在此情境下能夠逐步轉向寬鬆,不再壓抑廠商拉貨力道,搭配仍處收縮區間的 存貨 47.9(前 48.20)及客戶端存貨 48.3(前 47.8),未來補庫動能回歸的看法不變

中國 5 月製造業 PMI 小幅收縮,價格端改善是亮點

4 月,中國官方製造業 PMI 49.5(前 50.4)滑落,生產 50.8 仍維持擴張區間,新訂單 49.6 落入收縮區間,顯示下游拉貨速度有所趨緩,原因或在於「價格端(PPI/CPI)」復甦慢於「數量端(產量 / 銷量)」,企業利潤修復稍慢,部分企業轉趨觀望價格環節何時能進一步改善。

所幸成品庫存繼續加速下滑,推動「新訂單減庫存」指標 3.1(前 3.8)維持穩健,整體去庫存狀況仍屬健康;同時,出廠價格 50.4(前 49.1)連兩月回升,近 8 個月來首次進入擴張區間,或暗示後續 PPI 的改善進度有望加速。

整體看,5 月房市新政、特別國債的發行,有望為下半年的境內投資提供支撐,生產經營活動預期也持穩與 54 以上高位,表明企業對製造業前景預期穩定,疊加庫存去化的相對順利,整體內需再惡化機率有限,重點留意復甦能否從「數量端」進一步朝「價格端」傳遞

台灣 5 月製造業 PMI 大幅回升至 55.4,補庫存明確

台灣 5 月製造業 PMI 大幅回升至 55.4(前 49.4)創 2022 年 4 月以來新高,優於過去季節性表現,細項中新訂單和生產指數明顯擴張至 63.8(前 50.1)和 61(前 50.1),但 客戶庫存 卻下滑至 42.1(前 43.9),這也讓供應商交貨時間增加至 52.5(前 50.3)創 2022 年 6 月以來最高,供應狀況逐漸趨緊,經理人對未來六個月展望 也進一步好轉至 60.1(前 55.2),除了有 AI 強勁的拉貨外,其他電子零組件也陸續回報訂單及生產回歸擴張。

結論

結合美、中、台 5 月 PMI 新訂單減客戶庫存 數據來看,美中製造業對於新訂單仍相對謹慎,各領域復甦仍不一致,但客戶庫存並沒有二度堆積的跡象,而台灣則在 AI 強勁的拉貨下拉開差距, 且其他電子零組件也陸續回報訂單及生產回歸擴張,為本波補庫存循環最明確地經濟體

並觀察 MM 製造業週期指數 上升至 0.08 (前 0.01),創 2022 年 3 月以來新高,反映在庫存正常化以及通膨和利率預計將逐步回落的環境下,整體製造業仍將持續走入補庫存循環

推薦閱讀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相關圖表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