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吳典蓉專欄:大罷免讓賴清德提前進入垃圾時間

風傳媒

更新於 01月22日22:20 • 發布於 01月22日22:20 • 吳典蓉
民進黨黨主席賴青德22日出席民進黨中常會,對提出罷免的公民團體表示尊重。(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黨主席賴青德22日出席民進黨中常會,對提出罷免的公民團體表示尊重。(民進黨提供)

總統賴清德就任不到一年,「大罷免」已成台灣政壇主軸,這難謂是民主常態,因為一旦台灣政治進入遍地烽火的罷免階段,賴政府不可能在這樣極端對立、各方仇恨動員的情勢下有任何政績,賴清德接下來三年任期都會是垃圾時間,誰是大罷免行動最大的受害者可想而知!但大罷免為何像戒嚴一樣,對民進黨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大罷免」這個名詞及戰略主軸是由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綠營溫和派認為這是柯建銘的瘋狂之舉,賴清德數度在中常會表示「尊重公民團體的自主性」,則被視為是適度、理性的踩煞車;然而,柯建銘瘋狂、賴清德理性這樣的對比其實未正視賴清德領導風格的根本問題,因此這個對比隨時都可能消失;甚而,「尊重公民團體的自主性」這樣的漂亮話,也隨時可轉化成為政黨廝殺,從高雄市韓國瑜遭罷免到基隆市長謝國樑被發動罷免,一開始確實是有所謂的公民團體發動,民進黨的作法也是一開始「尊重」,之後加碼進場,政黨力量明顯介入,搶回高雄就是最大誘因,只是同一模式在基隆失敗而已。如此高度動員的罷免行動,都不是公民團體可能獨立完成的,無論是「尊重」說還是「尾巴搖狗」說,都無法取信於人。柯建銘這次跳出來發動大罷免,終於撕破公民團體說的假面。

朝野嚴重對立形成僵局,柯建銘的鷹派作風確實難辭其咎,如果他能扮演溝通、或至少了解「敵情」的角色,賴政府送到國會的人事、政策或預算,不見得會全盤皆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考試委員人事幾乎全過,公平會人事也至少過一半,可怕的是柯總召鬥紅眼、連自己人也鬥,才會讓原來有機會過關的大法官提名人劉靜怡慘遭執政黨封殺,他這一刻的瘋狂程度連對手黃國昌都始料未及,嚇到對手傷得卻是自己人,看不出有什麼好處,就如柯建銘高聲疾呼的大罷免行動,最後也可能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舉動。

因為,從過去幾次的罷免經驗,民進黨慣用的招數已被破解,第一、民進黨選舉或罷免最善長的就是近來很流行的「釘孤枝」手法,只要挑定目標,民進黨不只全黨出動,還可以運用親近的媒體撲天蓋地24小時攻擊,偶爾還有檢廉出手,很少有人經過這樣的抹黑還能倖存,韓國瑜過去遭罷免、顏清標補選落敗,都是類似的例子;然而,當柯建銘「瘋狂」到喊出「大罷免」,不管最後真的是罷免幾人,但既成為集體行動,民進黨無法孤立當事人,釘孤枝手法也自然失效,進人政黨對決場域,民進黨未必佔便宜。

第二、過去罷免門檻高,冷戰是最高戰略,但修法後罷免門檻達到選區4分之一同意、且同意高於不同意的罷免要件時,只有熱戰才能保證不被罷免,因為以民進黨的基本盤在多數選區都有可能達到4分之1同意門檻,被罷免方只有正面對決,才可能打贏罷免戰,基隆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後激出罷免少見的5成投票率,基本上已是政黨動員,藍營立委多數在中北部,這些選區只要是政黨對決,民進黨都沒有贏面。

即使民進黨真的在罷免戰中贏得1、2席,但民進黨要爭取到過半的57席還差6席,更別說民進黨也有機會在過程中掉個幾席,很可能經歷大罷免後,民進黨席次仍未過半,而在野黨領導人黃國昌因為屬不分區無法罷免,傅崐萁在花蓮實力雄厚難罷免,換句話說,歷經勞民傷財的大罷免後,民進黨在國會的處境幾乎不變,豈非將選民「裝笑維」,尤其是對殷殷期盼國會過半的綠營選民,柯總召屆時要不要辭立委以謝國人!

基實,大罷免為何成為民進黨的「執念」,起了個念頭就縈繞不去,柯建銘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會讓罷免成為施政主軸,做為國家領導人的賴清德要負最大的責任;賴清德擔任總統以來,為了否定國會多數的權力,幾乎憲法賦予的每一項權力都用到極致,如釋憲否定國會改革、行政院覆議兩次、其中一次甚至越俎代庖幫司法院提出覆議、還有違憲嫌疑的要求司法院凍結未公布的憲訴法等,賴清德使用權力起來「無所不用其極」,但卻從未盡溝通之責,也看不出溝通之能,如果面臨國會難題,賴清德提不出解方、只能想到要靠司法院修理在野黨,這樣的領導人跟AI當總統真的差別不大。

最近這一波的預算大戰,更凸顯賴政府缺乏溝通意願,例如,在野黨許多被指控亂刪的預算其實是「凍結」,通常經過部會報告就會解凍,這是國會監督行政部門的手段之一,也是要求行政部門溝通的最佳方式,但行政院和總統府卻將凍刪混為一談,甚至視立法部門要求行政部門溝通後解凍是「要脅」、「羞辱」,還要行政部門競相表態「作文」攻擊在野黨對預算的監督;可以說,賴清德自己缺乏溝通意願也就算了,也要阻斷各部會的溝通之路!(推薦閱讀:「黃國昌登高一呼,大罷免藍營守得住!」孫大千:民眾黨嚥不下柯文哲這口氣

大罷免的起心動念同樣也是賴政府對權力「無所不用其極」的表現,並非憲法賦予的權力都能隨意使用,仍必須考慮正當性,民進黨談及大罷免時向來只有權力邏輯,完全不談正當性及必要性,這樣的罷免形同是輸了不甘願的重選策略,讓台灣年年都在選舉動員,賴清德可以讓自己接下來的任期都成為垃圾時間,但不想隨之起舞的選民又何辜也要在這樣的垃圾時間中陪葬。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