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一名中學生在參與社區科學計畫時,從鵝糞樣本中發現了一種具抗生物活性的細菌 Pseudomonas idahonensis,並分離出一種全新化合物「orfamide N」,其在實驗中證實能抑制人類黑色素瘤與卵巢癌細胞的生長。
該計畫由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UIC)領導,與 Boys and Girls Clubs of Chicago 合作,針對低收入和少數族裔背景的中學生,提供 STEM 教育與高品質科研經驗。計畫為期 14 周,學生們在專業研究人員和導師指導下,從當地社區環境中採集樣本,並完成細菌的預處理、培養和抗生物活性測試。
在研究過程中,每位學生負責收集三份樣本,並學習操作機器進行細菌分離。例如,學生們使用 LEGO EV3 模組進行區塊編程,為操作 Hudson Robotics RapidPickMP 機器人做好準備。這些機器人能從培養板中分離細菌菌落,並轉移至雙面瓊脂培養基上進行生物活性測試。在此次研究中,一位學生採集的鵝糞樣本中檢出的 Pseudomonas idahonensis 細菌,不僅具有抗生物特性,還生產出一種前所未見的新化合物。
能黑色素瘤與卵巢癌細胞
研究團隊利用核磁共振(NMR)和質譜技術深入分析,確定該化合物在實驗中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長。雖然「orfamide N」並非抗生物活性的來源,但它可能具有其他藥用潛力,未來需進一步測試以發掘其完整的生物學特性。
該研究不僅證明教育推廣和科學研究的結合潛力,還為弱勢學生提供了成為科學家的機會,展現地方社區與學術機構合作的意義。此次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Omega》,研究團隊幽默地感謝這隻鵝「無意貢獻」了重要樣本,成就這項生物醫學突破。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Charité | Sabine Grosser (CC BY 4.0)
參考論文:
Discovery of New Cyclic Lipodepsipeptide Orfamide N via Partnership wit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Boys and Girls ClubACS Omega
延伸閱讀:
1、公民科學家協助發現新的螳螂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