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鏈球菌是染流感後併發細菌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而根據疾管署統計,2024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確定病例累計315例創下5年新高;衛福部疾管署日前公告,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對象,除65歲以上民眾、55到64歲原住民外,擴大納入19到64歲IPD高風險者,醫師呼籲應盡快接種,且建議先接種一劑結合型疫苗(PCV13)後,再接種一劑多醣體疫苗(PPV23)。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表示,3月10日起,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實施對象除65歲以上民眾、55到64歲原住民,增加19至64歲有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一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等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約25萬人受惠。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透過新聞稿指出,肺炎鏈球菌是社區最常見的肺炎致病菌之一,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呈現無症狀的帶菌狀態,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
黃立民說明,感染流感病毒後,引發續發性細菌性肺炎,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肺炎鏈球菌正是導致流行性感冒併發細菌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若本身有慢性疾病,更會增加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風險。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案例全年均有,且以冬季至春季為疾病發生高峰期,黃立民引用疾管署監測資料表示,2024年累積315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為5年新高。
至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高罹病族群,黃立民說,主要為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19到64歲的癌症患者,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風險可達一般人的9.83倍;此外,疾管署此次開放對象,也是感染風險較高族群,建議先接種一劑結合型疫苗(PCV13)後,再接種一劑多醣體疫苗(PPV23)。
黃立民強調,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後如肺炎、敗血症等及死亡機率。但自政府提供65歲以上民眾公費疫苗施打以來,完全接種兩劑疫苗者僅17.9%,仍有大幅度進步空間,而現在進一步開放高風險族群也可以公費打疫苗,對民眾可以說是一大福音,呼籲符合資格者盡快去打疫苗。
責任主編:于維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