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隔代教養有秘訣!專家指出:照顧孫子不只是體力活,更重要的是能「一起玩、一起學」

未來Family

發布於 02月05日00:28 • 陳培思

無論是安親班、幼兒園或托嬰中心,放學時間,經常可以看到阿公、阿嬤負責來接孫子們下課,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陳富美談到,「由於現代多為雙薪家庭,台灣父母對於祖父母帶孫還是有相當大的需求,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一段時間需要祖父母協助照顧孩子。」

在台灣,子女由於經濟考量、或工作時間因素等各種原因,請求父母幫忙照顧孩子的情況很普遍,協力形式很多種,例如白天由阿公阿嬤負責照顧孫子,到晚上再由爸媽接回家,也有部分祖父母沒有意願負擔全天的照顧之責,但卻願意承擔接孫子放學直到爸媽下班回來的這段時間。

無論有沒有三代同住,或是整天裡多少時間是交由祖父母照顧,只要祖父母輩固定參與照顧孩子,就都可以算是廣義的隔代教養。

「經驗帶娃」 VS 「科學帶娃」大不同

祖父母幫忙帶孫時,由於孩子的照顧被切割,依據時段有不同照顧者,教養方式的不同,也容易造成引爆祖父母和子女戰爭的導火線。

「天氣冷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多加外套,光這件事就經常引發爭執,」初和心理諮商所創辦人許嬰寧談到,舉凡孩子的作息、飲食、穿著等觀念不合,都是常見的衝突主因,尤其三歲以前,這類問題會反覆不斷出現,「嬰兒時期本來就照顧不易、往往需要加倍費心,加上正在建立基本生活習慣、學習刺激等,三歲以前,往往會因為兩代教養觀念不同,是最容易產生衝突的緊繃時期。」

「你小時候還不是這樣長大!」這是在祖父母照顧孫子時,和子女產生歧見時,最常提出的說法。

許嬰寧解釋,「長輩通常是以『經驗帶娃』,自己過去就是這樣把孩子帶大的,這些都是實證有效的方式經驗,但新一代的家長卻經常是『科學帶娃』,依據各種專家說法及新知,對上一代傳統教養孩子的方式有所保留,雙方因此產生了隔閡。」

陳富美談到,「尤其在『交接』孩子的那一刻,最容易產生衝突。」

「父母到阿公阿嬤家接孩子時,看到孩子正在吃糖,雖然可能是孩子當天唯一一次吃糖,但父母往往就會認為孩子可能整天都沒好好吃正餐,亂吃一大堆不健康的零食,」許嬰寧舉例,對於眼前看到的景象,子女會在心裡開始不斷擴大成「整天都是這個樣子」,進而產生對未來的無限擔憂,認為祖父母持續這樣帶孩子,以後會產生嚴重的後患。

日復一日生活瑣事的累積,加上雙方觀念的落差,子女覺得「孩子是我的,應該聽我的」,但祖父母也強調「孩子是我在帶的,我最了解」,雙方都認為「我才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應該聽我的」,逐漸陷入爭奪教養主控權的情緒漩渦中,甚至開始比較,例如「我帶的時候孩子都沒有感冒」,或是「你看,孩子都要找阿嬤」,除了祖父母的情緒,子女做為父母同樣也會產生情緒,引發一連串不理性的角力與競爭。

本來祖父母幫忙帶孫,是要減輕子女在工作與家庭間兩頭燒的壓力,到頭來卻引發了新的問題。

好的開始 是成功的一半

近幾年,陳富美從正向心理學角度研究祖父母帶孫,發現在高齡化、少子化、雙薪化下,有更多健康的長輩,樂意負擔起帶孫的角色,讓年輕一代能夠放心生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陳富美強調,祖父母要能快樂帶孫的關鍵,帶孫是雙方都是樂意的。

無論是父母或是祖父母,必須沒有一方是缺乏意願的,一旦有一方因為不好意思推辭等原因勉強答應,往後過程中碰到問題,心裡起初的不情願就會被勾起放大,無法保持理性溝通解決問題。

在研究中陳富美也發現,正向帶孫除了祖父母必須有體力,另一個重要的前提,是父母自己與上一代,必需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基礎,「如果平常就已經非常生疏,加上觀念非常不同,可以預期產生磨擦時,會非常棘手。」

祖父母是協力 而非責任

「祖父母帶孫子不是義務,只是幫忙,角色責任必須明確,」陳富美強調,「教養的責任仍是在父母身上。」應該把祖父母的參與視為額外的「加分」,而不是把部分教養責任劃分出去給祖父母承擔。

就像在幼兒園、學校裡,雖然都是同一套規則,但每位孩子遵循狀況卻大不同,是因為最終孩子規範,往往就是來自核心家庭,也就是父母親。

「教養觀念不同是必然的,」陳富美強調,父母必須認知到,即使是托嬰中心、褓姆等,只要把孩子託付給他人照顧,就不可能百分之百按照自己意思,「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或托嬰中心時,即使對某些部分不認同,但往往也只能按照園方的要求。」

要拜託祖父母顧孫,子女必須把教養責任釐清,分工明確,並尊重彼此的分工。

「在阿公阿嬤照顧時,就依照祖父母家裡的規矩吧!」許嬰寧談到,只要把握大原則,小細節不需要糾結,「設定大方向界線,小細節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保持比較合理和彈性的期待,才不會處處糾結。」

「當開始有越來越多磨擦,持續溝通無效,或是自己始終沒有辦法放心,那就要趕快思考其他備案,不要拼命往死胡同鑽,」許嬰寧也提醒,為了照顧孫子,破壞了三代之間的家庭關係,是非常得不償失。

老幼相伴共學 三代共好

談到隔代教養,許多人都會浮現「溺愛」、「寵壞」這些負面觀感,陳富美強調,應該要打破對高齡祖父母的刻板印象,「事實上,現在有許多祖父母在帶孫上擁有更高的自主性,對於帶孫有想法、有方法、並且樂在其中。」

祖父母帶孫不只是有經濟上的優勢,相較於托嬰中心等育兒機構,讓祖父母照顧,家庭情境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個別化的細緻照護。

而對於祖父母而言,照顧孫子不只是體力活的苦差事,更重要的是能「一起玩、一起學」。

「年輕時忙的時間都不夠用,現在和孫子散步時,因為小孩的好奇心,散步時會跟著看看路邊的花草和昆蟲,被問到不懂時,回家還可一起以上網找答案,」陳富美在研究訪談中,祖父母分享了帶孫心得,還有位阿公,因為想要記錄孫子的成長過程,因此還自己學會上網使用社群網站。

這種老幼相伴的共學模式,非常符合現代趨勢,因應急遽高齡化社會,日本開始了老人院和幼兒園的跨年齡設施,現在,世界各國也都可以看到類似的設施與機構,長者透過和孩子們互動,更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

除了讓祖父母活力老化,子女也應該鼓勵甚至積極協助父母,不要因為顧孫失去原來生活圈,讓孩子一同參與祖父母的生活,例如有些孫子會跟著阿公阿嬤去上社區課程,陳富美就曾經遇到志工阿嬤在講故事時,帶著自己七、八個月的孫子一起聽。

也可以善用祖父母的優勢,讓孩子跟著學下棋等、學烹飪等,甚至一起爬山,隨著跨年齡互動,從小和長輩親密相處,也能讓孩子更具同理心,未來,在社會上對其他長者也較能以正向的態度對待,陳富美強調,「以社會面來說是非常重要,有助於促進高齡化社會的世代和諧。」

也因為祖父母協力照顧孫子,有了共同的生活經驗與話題,成為一股凝聚力,讓親子三代間即使不同住,但感情依舊緊密。

圖:shutterstock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