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往往走在財報公布之前,因此很多投資人不看財報,只看技術線型,或打聽內線消息。
事實上,投資人若多留意企業財報的「合約負債」變化,就有機會提前看出一家公司未來營運有大成長潛力。
對多數台股投資人來說,「合約負債」是個新名詞,乍看之下,還會跟「債務合約」或「借貸合約」搞混。事實上,這個會計項目在早期的名稱叫做「預收款項」,後來更名為「應付建造合約」,2018年起才改為「合約負債」,主要是為了跟「國際會計準則」(IFRS)接軌。
投資家日報總監暨理財作家孫慶龍指出,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合約負債」主要包括「預收工程款」與「預收備料款」,屬於客戶預付的費用,在會計處理上歸類為「流動負債」,但償債方式並非還錢,而是在特定期間內提供特定商品、服務,因此可視為「在手訂單」,更可看作是「營收」的領先指標。
這就好比健身房業者預收了會員一年或數年的會費,必須認列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上,但由於未來還債的方式,是透過提供等值的「健身服務」,而非金錢,因此只要未來兩造雙方沒有毀約或修改合約,隨著時間過去,這筆「負債」最終將反應在公司的「營收」與「獲利」數字上。
另外舉個常見的例子。A公司跟B公司洽談合約,合約載明由A公司替B公司興建一座工廠,同時訂定工期與付款條件,雙方簽約後(A公司接獲B公司的訂單確立),B公司向A公司預付工程款、備料款,這些款項會先列為A公司的「合約負債」,再依照工程進度(例如A公司完成施工,由B公司驗收完畢)認列營收及獲利。
合約負債的追蹤與觀察,主要適用於機電工程設備商、系統整合商、營建(營造)公司。但要留意的是,如果公司是低價搶標案或訂單,即便認列了高額營收,未必能帶來明顯的獲利貢獻,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因此,在追蹤觀察個別公司的合約負債之前,首先要確認該公司所屬的產業並非處於向下沈淪、惡性競爭,公司在同業當中是龍頭或比較具有競爭力。
投資人如果懂得鎖定績優龍頭公司,長期追蹤其資產負債表的「合約負債」變化,就有機會領先掌握其股價大漲的契機。
漢唐近年走出長多格局
「合約負債」提前露餡
例如,去年下半年以來,受美中貿易戰等因素影響,台股行情大幅波動,但有一檔個股-無塵室設備商龍頭漢唐(2404)股價表現很強勢,從去年10月低點53.7元,大漲到今年5月的高點169.5元,6月20日的收盤價為149元,其關鍵就在於「合約負債」居高不下,主要是受惠台積電(2330)等半導體客戶持續擴廠。
觀察漢唐去年8月到今年5月的營收,每個月都較前一年同期大幅成長,年增率55%到300%以上不等,推升股價大漲。追蹤漢唐的合約負債,2018年第3季成長到79.3億元,不僅較第2季的64.6億元成長22%,更較2017年第3的56.4億元大增40%;2018年第4季的合約負債金額雖下滑至69.4億元,但仍維持歷史次高,並較2017年第4季的65.6億元成長5.79%。
若回頭觀察漢唐2012年到2018年的合約負債,可以發現:2012年到2014年,每季約20~30億元;2016年~2017年跳升到每季約50~60億元;2018年起,每季都超過60億元,2018年第3更直逼80億元,來到歷史新高水準。
長期追蹤漢唐合約負債變化的孫慶龍指出,隨著合約負債節節高升,漢唐單季EPS(稅後每股盈餘)明顯走揚。2012年到2014年間,漢唐單季EPS大都維持在0.8元附近;2016年到2018年第2季上升到1.5元附近;自2018年第3季起,更跳升到3元以上(去年12月每股減資2元,縮減股本)。
隨著營收獲利節節上升,漢唐股價近幾年走出長多格局,從2012年到2014年約30元到40元的區間,走揚至2016年到2018年約50元到60元區間,今年1月則突破百元(部分原因是減資),最高來到169.5元。
留言 1
tung5811(用詞不當,就提告)
公司財報有公告合約負債才有鬼哩
2019年06月25日10:2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