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一張醫療診斷書,可以決定保險理賠金,在保險公司對文字的謹慎及要求下,醫師愈漸成為一個橡皮圖章……
醫療診斷書雖然只是一張紙,卻具有法律效力,若醫師不夠嚴謹,會因此產生法律責任。這張紙還是申請保險理賠的重要依據,因此常有病患引導醫師開診斷書的情況發生,由醫師分享親身經歷,在診間「外行領導內行」的另類風景,還有醫師說過:「看診3分鐘,開診斷書卻要30分鐘。」因為保險公司對理賠文字的謹慎,會發生病患為了醫療診斷書跑兩三次門診,向醫師爭取,甚至吵起來的情況。
【第一個風景】患者:我需要休息兩個月
生病受傷固然需要休息,至於能不能工作?仍要看患者的工作性質,醫師沒那麼厲害,能準確地判斷出「需要暫停工作幾天?」車禍骨折後,可能會打石膏,若是需要勞動、體力工作確實會影響工作,而工作也會影響恢復狀況,但若是辦公室內勤,不需經常性活動,影響就不大,因此休息幾天,並非是醫師能準確判斷的。
【第二個風景】患者:我要請看護
看護費是強制車險的醫療請領範圍,許多患者都希望醫師在診斷書上寫上這一條,醫師說,就醫療上他會寫需要持拐杖多久?復健多久?以及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生活多久?因為年輕人受傷,不見得會請看護,家人也能照顧,但是過去保險理賠非得是「需要看護照顧」,並不接受「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生活」的寫法,因此常導致病患在診間與醫師爭執不休的狀況,不過後來「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生活」漸漸被保險公司接受,問題也隨之減少。
【第三個風景】患者:幫我寫是上下班途中發生的、幫我寫挫傷、寫嚴重一點
有些人為了申請職災,要求醫師寫上下班途中發生意外,但醫師說,醫師只能診斷醫療,看到傷口評斷傷口幾公分大?骨折程度?職災是依照上下班時間及地點,去評斷意外是否在工作時候發生。醫師不會知道患者如何受傷。
另外在骨科、外傷科常見病患扭傷,但不少保險公司不把扭傷當作意外,因此意外險不賠,但若寫挫傷,意外險就會賠,這讓不少醫師覺得納悶,因為扭傷確實是跑步等活動不慎發生的意外,應該在意外險範圍,如果扭傷不賠,那應該叫「挫傷險」而不是「意外險」。
有些人想好好休息,但怕被老闆叫回去上班,所以請醫師寫病情嚴重點,另一方面也有人責任感重或是擔心工作做不完,想趕緊回到工作崗位,因此請醫師寫輕點,以免被叫回家休息。
【第四個風景」患者:前一個醫師都說我符合巴氏量表,你為什麼不讓我過?
長照險僅須經一位專科醫師判定長照狀態,不過若要申請外籍看護,醫院機構開立的證明,至少要有一位醫生及另一位醫事人員來判定。不過,醫師認為這樣的機制並不合理。
但如果前一位醫師或醫事人員判符合,後面的醫師很難判不過,醫師說,如果他判不過,病患就會不滿:「為什麼第一個過,第二個會不過?」有醫師提議,在各地區設立一個專門鑑定病患狀態的機構,會比較適當。
醫事人員
係指領有中央主管機關核發之醫師、藥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醫事檢驗師、醫事放射師、營養師、藥劑生、護士、助產士、物理治療生、職能治療生、醫事檢驗生、醫事放射士及其他醫事專門職業證書之人員。
醫療診斷書的影響力大,一旦病患拿著診斷書說:「保險公司說要這樣寫」要求醫師配合,對堅持專業判斷,不被病患左右的醫師,反而是一個麻煩,期待保險理賠與醫療行為愈漸密合,減少病患為身體操煩外還要為保險理賠懊惱的情況。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