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一名30多歲男子因長期嚼食檳榔,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已開過左邊頰癌、右邊舌癌、上顎癌等高達7次手術;其中,頰癌推測是不同原發癌。經申請免疫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
健保署2023年12月1日起將免疫療法納入晚期頭頸癌免疫治療給付項目,針對未曾接受全身性治療且無法以手術切除的復發性或轉移性第3、4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年滿18歲成人患者,符合腫瘤有PD-L1表現「綜合陽性分數(CPS)≧20」,提供免疫療法補助。
花蓮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副院長陳培榕表示,口腔癌患者施打1、2次後腫瘤就會明顯縮小,且較少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可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並有助於延長存活年限。過去許多勞工朋友負擔不起一次5、6萬元的免疫療法,現在也可以接受治療了。
陳培榕表示,此免疫療法反應良好,口腔癌患者因腫瘤明顯縮小,除可維持較好的社交關係,且較少出現嘔吐、疲倦、腹瀉、體重減輕等副作用。
陳培榕表示,目前口腔癌治療以手術為主,病史有菸、檳榔、酒等高危險因子,或者確診後期數比較高,要再加上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輔助。追蹤後有復發、轉移、或第2原位癌,免疫療法可派上用場。
陳培榕表示,國民健康署目前亦提供18歲以上原住民、非原住民30歲以上,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篩檢,只要發現紅白斑、扁平苔蘚、疣狀增生、口腔下黏膜纖維化,即可到耳鼻喉科或口腔外科進一步檢查,接受治療,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研究指出,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風險是一般人的28倍;菸檳酒3種習慣都有的人,罹患率是一般人的123倍。且嚼檳榔跟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都有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