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是哈佛大學史上最受歡迎的正向心理學教授。他曾在哈佛大學開設正向心理學和領導心理學課程,分別獲選最受歡迎課程第一和第三名,在當年每學期選修人數超過學生總數四分之一。目前是幸福學院(Happiness Academy)創辦人和教授,也在美國紐澤西州的大學創辦第一個快樂學碩士學程,培育未來的教育和領導者。
班夏哈談到現代父母的教養,觀察到現代父母太怕孩子失敗,保護太好,但是他提醒:「小孩必須跌倒才能學會走路」,學校若不容許孩子失敗,那等於也只是設計給不存在的烏托邦而努力。
今年初,出版了《更快樂的選擇》中文版,這一本書不是教大家如何追求快樂,而是透過科學的資料和研究告訴大家人生的任何時間點,都有機會選擇「更快樂」。快樂不是人生的目的和終點,更快樂是人生中各種選擇的累積,也是往人生旅程前進的選擇。
在這個資訊超載、科技變化快速的時代,我們常常忙得像陀螺,擔心錯過很多,又懷疑到底所為何來?常常因此忙壞了自己,也忘記給自己休息和恢復的時間,但是愈忙卻反而需要更多的休息,這些的都是當下的選擇。10年前班夏哈來台灣演講,我也曾經採訪他,一整天密集的演講受訪拍照行程,以半小時為單位,塞得滿滿滿,但是在接受訪問的午休結束前,他說剛做完瑜伽的練習,因為在壓力最大的時候,他更會留時間給自己。
曾因為不快樂而研究快樂學,班夏哈自己也在「更快樂」的學習路上。
塔爾.班夏哈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截自賓靜蓀採訪畫面
班夏哈是今年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國際年會的主講者之一,九月初他接受《親子天下》專訪,精彩訪談和讀者分享:
Q1:在新書中,你分析如果想提高學習的幸福感,培養好奇心是關鍵,透過提問是培養好奇心很具體的起點。家長和老師如何能引導孩子提出問題,並利用提問來尋找下一步?
A:很多家長、老師的問題之一,就是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或學生不好奇。但這就像說孩子不喜歡吃東西,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孩子都喜歡吃東西。他可能不喜歡黃瓜但他們喜歡香蕉;他可能不喜歡甜菜根、花椰菜但他們喜歡巧克力。
所以問題不在於學生是否好奇?而是學生對「什麼」好奇?教師或家長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確定學生感興趣和熱衷的事物或領域。每個孩子、每個人都有感興趣或熱中的事物。大人的挑戰是去辨識出來。
有時大人可能不喜歡我們發現的東西。譬如: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對數學或寫作充滿熱情,因為這對他們進入一所好大學有幫助。或是,如果你希望他們喜歡化學,而他們喜歡舞蹈或喜歡文學怎麼辦?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去找出來,只要他們喜歡的東西對他們沒有傷害。但如果孩子喜歡讀小說,就讓他們讀吧。如果孩子喜歡做數學,就讓他們做數學。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讀其他科目,但只要關注他們好奇的事情和他們的熱情,通常其他事情也會隨之而來。
如果他們喜歡的是電玩怎麼辦?我們都知道過度玩電玩,可能會傷害他們。玩電玩就要有節制,意思是不過分。如果他們每天和朋友一起玩半小時,或一個小時,沒關係。但如果他們每天下午花五個小時在螢光幕前玩遊戲,那就不健康了。不幸的是,這就是現在很多孩子在下午所做的事情。在世界各地,他們都對屏幕上癮了。尤其是疫情過後格外嚴重,這些都是有害的。
關於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我想舉個實例,我最近剪了頭髮,這髮型是我14歲的兒子幫我剪的,你不相信吧?大約在八個月前,有一天他回家說,我想學如何剪頭髮。我說,太好了,加油。於是他在 YouTube 上找,結果他真的看 YouTube 學會了如何剪頭髮。然後他拿到了剪刀、剃刀和所有的工具,他真的很喜歡幫人剪頭髮。今天,他去了一家理髮店,自願在那裡學習。所以我們鼓勵他。
我不會告訴他,兒子,你在電腦科學上很出色,你不應該去剪頭髮,應該去做數學。我當然希望他成為一名好學生,我不會讓他不及格或休學。但如果他不願意的話,他也不必做那麼多額外的學科練習。六個月前,他對比特幣非常熱情,但現在他現在非常熱衷於剪頭髮。所以他去做了很多研究。關鍵是要與孩子一起努力,讓他們能夠追求自己的熱情,透過這些熱情,他們學習了,而且學到了很多。
Q2:你提到在這個時代閱讀時格外需要學習慢讀,但在這個資訊超載的時代,大家都有資訊焦慮症,你為什麼建議慢讀呢?
A:我們要學會慢讀,並從慢讀中受益。我並不反對快速閱讀或者略讀。但我另外還會帶我的學生進行慢讀。換句話說,同時使用快讀和慢讀是兩種閱讀的肌肉,訓練兩種不同類型的肌肉很重要。
當今教育系統的問題,我在哈佛讀書時,甚至在高中時就經歷過。那就是我們有太多東西需要閱讀,以至於沒有時間深入閱讀。只有極少數老師對我說,我不在乎你今年、這週讀了 100 頁,你只要閱讀這一段或這幾頁就好,但要仔細閱讀。
當我們仔細閱讀時,我們學到的是最重要的技能是:如何思考、怎麼分析、如何真正理解,不僅是文字,還有人,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面臨的問題。如今學校不再教授這項技能,或者說教得不夠。慢讀、深度閱讀、分析、深刻、緩慢、嚴肅的反思。
Q3:什麼樣的書值得慢慢讀呢?
A:當然不是任何書都值得慢讀。我認為報紙上的八卦專欄,或者體育報導,瀏覽一下就可以了。但偉大的書籍,來自各種文化的偉大書籍,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是聖經或亞里士多德,
或者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或佛經、莎士比亞,或者海倫.凱勒的作品。這些都是非常深刻的思想家,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反覆閱讀的深刻文本。
舉個例子。我讀過《道德經》也許在50到100次之間。我是慢慢地、刻意地讀,而且是我自己想讀,沒人逼我讀。上個月,我和我19歲的兒子一起讀了這本書。每次我讀它,都會對它有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我為我的生活選擇了更多的東西,並應用它們。當你快速閱讀如此偉大的哲學,甚至只閱讀一次時,你就無法理解這一點。你需要閱讀並一再重讀。
這與今天學校的教學方式大不相同。因為學校涵蓋很多材料。我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涵蓋很多材料。但我想說的是,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是閱讀肌肉的一種。但是學習如何深度閱讀,慢慢地、刻意地的讀是另外一種閱讀的肌肉….
Q3:你向青少年推廣慢閱讀時,你遇到哪些挑戰?
答:我在大學教書,所以比較容易一些。在大學教書,我不會規定很多閱讀任務。在課堂上我只選一段,然後一起讀,我對他們說,你需要慢慢地、仔細地閱讀它。然後在課堂上,我選擇了一個段落和學生一起讀,然後討論分享。學生總是驚訝於我們能從僅僅一個段落中學到這麼多東西。或者,我與學生一起做另一個練習,將他們分成小組,每組都有一個不同的段落。或者所有組都讀同一個段落,然後小組必須向全班其他同學解釋這一段落,再進入下一組。
令人驚奇的是學生們非常喜歡這樣做。因為他們意識到,哇,我們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很多東西,是以前沒有看過的,所以他們看到了書的智慧與他們的生命相關性。
Q4:太棒了。聽起來好幸福啊。如果你能找到一本可以陪伴你一生的書,而且你可以每天逐段閱讀,並找到一些與你的生活相呼應的答案…..
A:你說的一點沒錯,我建議每一位學生一生都要有兩本書陪伴,兩本是他們生命中定錨的書。一本或許是經典。另外一本可能大多數人從未聽說過的書,對自己真正有意義的書。這本書,或者這兩本書,你讀了又讀。每當你感到需要支持時,你就會求助於它。
我們必須自己去找到這本書。
Q5:最後一個問題關於犯錯。因為家長和老師都很害怕或者很擔心,會儘一切努力防止學生或孩子犯錯誤。但你對失敗和犯錯誤的態度很一般大人不同,能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嗎?
A:我來自以色列。很多人問我,以色列是一個如此小的國家,只有八百萬人口,為什麼可以孕育出那麼多新創公司?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以色列人整體上並不害怕失敗。我有很多創業的朋友,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會失敗。但最終,失敗了很多次之後,他們都會成功。這適用於有創造力、創新的公司,也適用於學習。
尤其在學習、發展常見的能力時,例如行走的能力。你知道,如果父母總是扶著孩子不讓孩子跌倒,孩子就學不會走路。你需要跌倒才能學會走路。小小孩學吃飯,需要先吃得一團糟,然後才能學會如何正確吃飯。在人際關係上也一樣,最好的關係不是沒有失敗、沒有衝突的關係。相反的,在很多失敗和很多衝突後,合作夥伴才了解自己和彼此。有關於領導力的研究也顯示,最好的領導者是那些嘗試、跌倒、再站起來的領導者。
在學校裡,如果孩子沒有機會一次次失敗,就不能為他們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我們是為某種理論上的、不存在的烏托邦做好了準備,在那裡我們可以毫無失敗地學習。因此,如果學校真正致力於教育,並為學習生活做好準備,就需要成為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孩子是被鼓勵著去經歷失敗。
Q6:延續你剛剛說的,學校應該讓學生有安全感可以練習失敗,但教育系統用考試和分數來評斷孩子的學習成果,決定進哪所大學。就像在美國,每個高中生,如果他們想進入哈佛,他們必須擁有完美的在學成績,就必須為每一個考試做好準備。如果他們想成為頂大學生,他們就必須是完美的。在台灣,情況完全一樣。你對老師、家長或學生有何建議?
A:我太太也在哈佛教書。大家會對我們說,你們夫妻都在哈佛教書,所以你們的孩子也一定會進哈佛。我的回答是,我不在乎。如果他們想去哈佛,如果他們被錄取了,如果這會讓他們快樂,那就太好了。如果他們想進入一所成績不必那麼高的學校,在那裡很高興,也很棒。
我真的認為這並不重要。你需要一個滿分才能被這些頂尖大學考慮,這是一個有問題的系統,這是一個不會帶來創造力和創新的系統,當然不會帶來幸福。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需要改變的是制度。但如果我們無法改變系統,那麼我們就需要幫助個人改變。這意味著什麼?改變他們的價值觀。
想想什麼對他們來說真正重要。當我說個人時,我指的是父母,我指的是學生本身。每個人都要開始關注我如何才能過有意義的生活,而不是如何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或北京大學。
想想看是什麼會對你的生活和他人做出貢獻,而不是哪些東西會讓我的履歷看起來不錯。這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人對我說,對啊,你說起來很容易,因為你已經讀完哈佛了。確實如此。如果哈佛、史丹佛或清華的每個學生都很快樂,就很好。
但是在那些頂尖學校,並不是每個人都感到快樂。想盡辦法進入頂尖大學,並不是美好生活的答案。
美好生活的答案是找到你熱愛的事情,做對你來說有意義的事情。這比成績或你進入哪所大學重要得多。
(責任編輯:劉映均)
2023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國際年會-AI x 教育,學習重定義
特別邀請3位國際重量級講師,分別從心理、教育科技、PBL 三大面向,與你一起探討未來教育關鍵字!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