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行走江湖,彼此間會問第一個問題一般會是「你們是做什麽的?」第二個問題多半是「你們的股東是誰?」在對你和你的公司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大家最直接就是通過你的股東來初步了解你,也意味著你可以借用股東名號在最初闖蕩江湖時的一種助力。
我們都知道公司法架構下股東就是公司的所有者,對公司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選擇好股東也會是創業關鍵成功的要素之一。股東的實力往往也決定了你公司的實力,股東的組成也影響公司未來的成就,股東甚至可以看做是公司的基因,既決定了公司的出身,也決定了公司一大半的未來。
股東並不是越多越好,選擇股東要相當謹慎,股權與債權其中一個差異是,債權一般可以隨時清償,原本是向A銀行借款,當B銀行條件和配合度比較好你司可以主動將銀行業務移轉到B銀行,但是找股東會是請神容易送神難,股東持有股權就是持有公司一部分所有權,即便現有股東不合適公司未來發展,你也沒有辦法主動將股東請走,如果當下沒有合適的股東,除非已經瀕臨經營上重大危機,反則你寧可不選。
當創業者家過了種子期和天使投資階段,進入到機構法人投資的階段時(一般會是在A輪左右),通常會面對到要選擇大企業創投(CVC)或是一般VC的考量。筆者觀點是CVC投資能直接帶來業務當然很好,但是CVC最普遍被認知的缺點就是被「貼標籤」和「選邊站」的疑慮,另外一個可能的風險在於大企業本身也有自身利益,及長遠業務發展的綜合考量,舉個例子,Alphabet投資Uber、又投資Lyft,而Alphabet轉投資自駕車公司Waymo和Uber也有過訴訟,這都讓Google和Uber的關係非常微妙,是股東、又是競爭對手、既有業務合作、但卻有官司訴訟。
CVC投資主要就是希望可以在業務上可以產生綜效,一般還會更深度參與公司經營,而相較於VC通常是財務性投資人,多半以財務報表和業務討論的投資後管理為主。CVC往往也會很深入和被投資公司尋求業務整合機會,這時候新創公司很可能幾乎會脫光光給大公司看個夠,但這也產生許多新的風險,畢竟CVC是有經營團隊和相關性業務,也時常有聽過大企業借用投資的名義卻在尋找自己未來業務的新方向,但還是會自己來做的故事。
找投資有一好沒兩好,盡可能讓投資關係單純化也是一種選擇。大家都想找smart money,但是有時候smart money,比你們想像的更smart,還會衍生新的問題。筆者建議,最好是你的股東群可以同時有策略性的CVC股東,還有財務性的VC股東,在CVC和VC股東間找到槓桿與平衡。
投資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VC挑有發展潛力的投資對象,創業團隊也可在挑未來可以長期共事的股東,事前的打聽工作就很重要。可以的話就挑選名門正派、聲譽卓著的VC股東,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各種管道詢問其過去的投資案件,VC平台上有哪些資源可以協助未來發展。最好的VC管理團隊能穿越幾10年市場周期變化,不斷接受過歲月和市場的考驗,還能長期持續進行募資而存續著,這也比較能跟你與你的事業進行長期陪跑,因為VC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的行業,但更是經驗及資源密集的行業。
筆者提醒是市場上公認的好股東往往也不輕易出手,因為知名度高很有可能已經在手很多案件要消化,或者評選標準很高,一般也有固定的審議流程和評估投資作業相對冗長,但建議在你還有足夠的底氣情況下,花時間去追求和等待最合適的股東,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最後,祝福你能在創業之路上找到適合夥伴共同前行。
本文授權轉載自TVCA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作者:沈立平,原文標題:選擇股東是創業成功的關鍵
延伸閱讀
剩下多少現金流才夠?如何掌控燒錢速度?創投拆解新創需要具備的十倍勝公司體質
避免與CVC合作破局,新創應留意的3大重點
政府目標4年投1500億在新創身上!創投公會提出4點實踐辦法
全球創投市場2023年終總結:M&A是退場主流,本季最大買家是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