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當孩子說「不想活了」,爸媽該如何回應?心理師:做到這1點,接住墜落的青少年

未來Family

發布於 06月11日01:28 •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今天,看到高雄小五女童在住家墜樓身亡的新聞。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自殺或墜樓的新聞報導,而這些事件的發生,也總是讓人感到非常震驚、不捨與遺憾。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的數據顯示,111年每十萬人口自殺死亡率皆為16.2,意即每十萬人口有16.2人自殺身亡。而自殺死亡率依年齡遞增,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整體自殺死亡率並無顯著提升,但青年(15-24歲)自殺死亡率卻連續8年攀升→103年每十萬人口自殺死亡率為5.1,111年卻攀升至10.7。顯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社會更多的關心。

我在《接住墜落的青少年》這本書中提到,我們常常會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想自殺?其實自殺的原因很複雜,也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年齡層。

可能是個人、家庭、社會等多方面交互作用而致,包括個性較為敏感或完美主義、經濟壓力、生活壓力、遭遇重大創傷(如重要他人過世、離婚、失業)、精神疾病、身體疾病、藥物酒精濫用、家庭議題、工作議題、感情議題、人際衝突…等錯綜複雜的原因。

其實,很多自殺者不是真的想結束生命,而是想結束痛苦。

而青少年處於兒童和大人之間的過渡期,這個階段身體因荷爾蒙分泌產生巨大變化,是個身心快速變化的時期。

青春期的發展任務為「自我認同」,會想自殺的孩子很多都有低自尊、對未來感到茫然等狀況,而導致憂鬱、焦慮、緊張、嫉妒、自卑…等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比起其他階段更在意同儕對自己的評價,除此之外,課業壓力、親子關係、感情困擾…等也是青少年常見的困擾。

近幾年,政府也開始更重視青少年自殺這個議題,除了親職講座,我也常到各級學校和家長及老師分享︰當你遇到想自殺的孩子,可以怎麼陪伴他們?

迷思一︰自殺是我的權力

很多孩子很聰明,如果孩子跟你說︰「自殺是我的權力」,你會怎麼回答他呢?

我會這樣說︰「當某天老師發現考卷,但你不太會寫,我並不覺得揉掉考卷是你的權力。你說『自殺是我的權力』,我想你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很辛苦的事情,你願意多說一些嗎?」

當有人跟你說「自殺是我的權力」,你說對或不對好像都不恰當!因為說「對」,好像支持他自殺,說「不對」,雙方就會開始爭辯起來。其實,我們不需要和想自殺者爭辯,而是去理解他說這句話背後的原因、同理他的辛苦,也謝謝對方願意跟自己討論。

迷思二︰談論自殺會讓人真的去自殺

其實,不談論自殺,自殺風險更高。重要的不是勸別人不要自殺,想自殺者缺的,是一個能和他談這個話題、願意試著去理解他的人。

可以展開對話的一些問句像是︰
「很多青少年遇到像你這麼大的壓力,會出現想一死了之的念頭,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想過?」
「我猜這可能不是你第一次這麼想,這個念頭從哪時候開始呢?」
「發生什麼事呢?」
「你心情低落的時候,你都怎麼幫助自己呢?」

迷思三︰真正想死的人是不會說的

其實,想自殺者會表現出一些訊息,如下圖。當我們能辨識這些自殺的警訊,或許就能拉他一把。

想自殺者常常有強烈的疏離感、孤立感,就算他們在團體中是開心果,可能也會覺得自己是強顏歡笑,覺得別人不懂自己的痛苦。

迷思四︰說要自殺,是想要引人注意

我覺得不管這樣說的人是否真的想要引人注意,都代表:他需要幫助。很多想自殺者,是在想死和想活之間拔河。

我們透過傾聽、不爭辯、不評價,就能試著展開對話。當聽到他人說想自殺時,我們可能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想勸他看開一點,但,當我們勸對方不要想太多,對方可能就不想再講了。

當我們伸出援手、傾聽與試著理解,或許,他的生命將有不同的選擇。

全文獲《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授權刊登

封面圖:shutterstock
數位編輯:陳宣雯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區欠
    父母在台灣成長經驗很好嗎?從小到達的威權教育,霸凌風氣,都沒讓他們不想結婚生孩子!?? 我個人從小就把台灣/台灣人列永久黑名單 不值得生孩子來讓他們在台灣受苦
    06月11日10:53
  • Monika
    每個人都需要愛及支持系統,缺愛會使人對未來沒有盼望,青少年更是,所以有能力者多多散播歡樂散播愛對社會就是一種正向的力量。
    06月12日01:3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