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隊前往亞塞拜然參加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 29)的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今(15)日下午以越洋連線方式與國內媒體分享見聞,人在COP 29現場的李長庚說,假設碳權交易可以跨國合作,將是氣候金融發展滿大里程碑,尤其對台灣的製造業,將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李長庚說,他在COP 29現場聽到一個想法:碳權可否作為風險性資產,關鍵在市場流通性。由於碳權的來源多元,企業在減排過程,可透過跨國、跨產業等不同的碳權組合,讓碳權抵換效益最大化,如同股票的投資組合一樣。
台灣引進碳權交易所仍在摸索階段,對許多投資人而言,碳權的純度及風險等仍有疑問,但李長庚相信,巴黎協定第6.4條草案(又稱Article 6.4條款)本次在COP 29通過,將會加快摸索速度。
巴黎協定第6.4條草案為COP 29的第一個突破,在非營利組織質疑下,COP 29通過了第6.4條草案。為聯合國催生碳市場的管理機構通過了兩項標準,包括:減少碳排放的計畫必須符合哪些條件、除碳的標準及有關要求,目的在減少碳交易的混亂與不誠信,以提高市場信心。
談信Article 6.4:將影響碳權交易機制發展
「碳權抵換效果如同風險轉移,就像保險概念,相信Article 6.4條款通過後,對整體碳權交易具有影響性,將會衍生新的應用與商機。」李長庚說。
他表示,Article 6.4條款通過,儘管程序上有瑕疵須改善,但在減碳議題上,「我個人認為是意義重大,將會影響碳權交易機制的發展。」
這整件事將對未來如何引進金融力量減碳這件事可以做得更好,像近年已有不少機構正在探索,如南美洲雲霧林保育,如何將氣候變遷對水資源、水力發電廠的影響,透過新模式將生態系統服務(如水調節)的價值具體化。
李長庚指出,自願性碳權交易去年第四季達到高峰後,今年逐季降低,顯示部分投資人仍在觀望。今年巴黎協定第6.4條通過後,有沒有可能讓市場更加蓬勃發展,可能需要先進一步釐清細節。
COP 29被稱為Financial COP,李長庚也談到,全球從COP 26開始就探討,金融力量如何為解決氣候變遷提供更大助力,今年希望對氣候金融的集體量化目標進行談判。
李長庚說,有些團體、國家參與峰會,希望得到較多資金,意願很高,但也有國家因為談錢而降低積極度,許多大國元首都沒有到。
「氣候峰會裡,各國針對錢從哪裡來?用在哪裡?始終是談判的重點。」巴黎協定下創造的全球碳市場,就是希望藉由全球合作,由富裕國家或較有能力的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協助開發中國家進行深度減碳,並將減量的貢獻轉化成碳權。
談跨國碳市場:對台灣製造業極具意義
對有些需要資金協助的開發中國家、小島國家而言, COP現場常見反映「碳權離它們很遙遠」,實際上的確有難度。但將來透過跨國碳市場機制,可以拉近距離。
李長庚說,以工業、製造業為主的台灣,企業參與碳市場有其必要,若能在一定機制下進行跨國交易,比如台灣某個製造業大廠,與其他開發中國家島國合作,透過資金、技術協助和好的方法,幫助他們在農業、畜牧業或是森林裡面產生更有效的碳權,就可以作到雙贏。
「我相信只要把機制建好,未來在市場裡就能迅速發展,即便碳權品質仍有相當疑慮,但這些只是過程。」他相信,隨著碳交易的成熟,會有愈來愈多機制來輔助,以確保參與碳市場的環境與社會效益。
他說:「假設碳權交易可以跨國合作的話,未來在氣候金融發展上,是一個蠻大的里程碑,尤其對台灣製造業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談川普影響:不悲觀,仍有許多國家、企業、組織投入氣候行動
美國準總統川普曾經揚言要退出巴黎協定、提高化石燃料使用、取消電動車補貼方案,李長庚說,川普在2016年就曾退出過巴黎協定,當時並未讓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緩下來,仍有許多企業繼續參與低碳轉型。(推薦閱讀:研訓院長交接 最年輕院座高一誠盼做好這兩件事)
李長庚認為,儘管川普揚言退出事件,可能會打亂全球氣候變遷進程,但目前有這麼多國家、企業、組織依然投入其中。距離2050淨零碳排目標挑戰仍大,若有重大性技術或新科技突破,將能加速緩解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讓青山常在、綠水常流,讓社會可以永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