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超完整疫情兒童照護守則!疫苗打不打?如何提升免疫力?確診警兆一次看

媽媽寶寶

發布於 2022年05月17日10:42

疫情之下,孩子又不能打疫苗,隨著確診病例進入社區爆發的階段,爸媽更加驚慌。5/15《媽媽寶寶》特別邀請了新北市土城醫院兒童胸腔暨重症加護科邱俊哲醫師,線上直播解答爸媽關於疫情下兒童照護的大小問題。

確診4症狀&4警兆

由於Omicron的症狀有拉肚子、起疹子、發燒,病毒症狀非常多元,跟其他病毒很難區分,比較特別的是嗅味覺異常,但小小孩也很難表達。因此邱醫師提醒,居家照護兒童,爸媽可以特別注意4症狀 &4警兆。

4症狀:

  • 喉嚨痛
  • 咳嗽
  • 流鼻水或鼻塞
  • 發燒

4警兆:

  • 喘、呼吸困難
  • 意識不清、抽恤
  • 持續胸痛、胸悶
  • 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

邱醫師在今年四月開始進入專責病房照護確診孩童,已經照顧過70幾個孩子,他也分享:「OMICRON真的很燒,燒起來真的是會讓爸媽很崩潰、手足無措的程度。 這期間燒燒退退大概48小時,至多72小時。大部分的孩子會在48小時候趨於穩定。撐過最難熬48,之後就像復活一樣,能玩能吃。但也可能喉嚨痛、拉肚子等徵狀反而更明顯。 而孩子若超過三天仍在發燒,就要趕快就醫!而有少部分的孩子會有熱痙攣、哮喘的現象,若給予足夠的水分補充,多半會慢慢復原。」

兒童染疫症狀、警兆
兒童染疫症狀、警兆

(兒童染疫症狀、警兆。整理/邱俊哲醫師)

退燒藥怎麼餵?餵完如何觀察?

邱醫師建議:當小孩高燒的時候,可以4-6小時量一下體溫。給退燒藥後,建議一個小時再量一次是否有降溫,並且觀察孩子的活動力。看看孩子可否起身,跟大人玩笑互動,意識是否清楚, 接近平常的狀況。 若活動力還是不佳,或超過12小時吃部下東西、兩餐都沒辦法吃,表示食慾很明顯下降。嬰幼兒則可觀察尿量,若是脫水就趕快送醫。

疫情兒童居家照護警訊
疫情兒童居家照護警訊

(疫情兒童居家照護警訊。整理/邱俊哲醫師)

何時要打119

邱醫師表示,若孩子有抽筋、癲癇發作的狀況,意識不佳,呼吸費力,嘴唇發白發紫,肢體冰冷冒冷汗等狀況,爸媽就要叫救護車或把孩子帶去就醫。

爸媽家中也可以準備血氧飽和器,若飽和度低於94%,就可以馬上叫救護車。

透過四象限觀察小朋友是否需要到醫院

邱醫師透過圖表,建議爸媽可透過這四象限觀察孩子是否需要到醫院:

「爸媽可以將食量、尿量一起看,如果發生脫水、或肚子一直痛的現象,要趕快就醫。 此外可以觀察孩子的精神徵兆,大小孩可能比較會表達頭痛、不舒服,小小孩則會躁動哭鬧。 」

至於孩子哭鬧多久該注意呢?邱醫師說:若孩子哭鬧兩三個小時,並且意識狀態不佳、嘔吐,可能就是緊急警訊。

(疫情兒童照護注意事項。整理/邱俊哲醫師)

確診孩子,該送醫院或居家照護嗎?

邱醫師建議,大於一歲,且沒有慢性病的小孩,爸媽可以利用四個象限去觀察家裡的小寶貝,若沒有四象限中的狀況,爸媽可以先行居家照護。

疫苗該不該打?

這是現在爸媽們最糾結的問題了!既怕孩子感染變重症,但打疫苗又怕產生副作用,爸媽應該如何取捨?

邱醫師:「美國、日本是只核准BNT, 澳洲、歐洲則是BNT莫德納雙軌並行,建議孩子若能打疫苗,會比較有保護力。若家長希望有大規模數據做參考,可以考慮BMT。考量時效性,則可以考慮莫德納。」

(莫德納接種注意事項。整理/邱俊哲醫師)

打疫苗是否會有副作用、或發生心肌炎?

美國已經有1/3孩童施打,大部分副作用都很輕微。至於爸媽擔心發生的心肌炎,數據發現核醣核酸(mRNA)疫苗施打在兒童,心肌炎狀況反而比較罕見。在美國只有11例。 因為幼童免疫力比較沒有這麼強,所以發炎副作用比例相對低。

至於莫德納因為比較缺乏大規模施打數據,為施打範圍沒有這麼多,所以目前目前沒有發現心肌炎個案。

打完莫德納,照護孩童注意事項

如果打完莫德納持續發燒48小時,嚴重過敏,或心肌炎四大症狀:喘、胸痛、心悸、頭暈,並且愈來愈嚴重,就需要就醫,爸媽也可以提醒孩子,若有這些感受,就要趕快反映給爸媽或老師。

副作用若發生,最高峰就是打完2-4天。打完疫苗後一個禮拜是觀察期,過一個禮拜後,爸媽就不用每天戰戰兢兢。

(莫德納接種注意事項。圖/新北市政府)

爸媽Q&A

來自媽媽寶寶的「兒科良醫問問題」專頁與不公開社團:「新手爸媽,家有寶貝兒~」的粉絲們,在粉專上舉手詢問爸媽最關心的疫苗大小事,邱醫師回答如下:

Q:家有小孩,要準備那些常備藥?

邱醫師:Omicron會讓小孩非常燒,最重要就是退燒藥,功用是減緩小孩不適,第二就是有武器,退燒之後就是要觀察食慾和活動有沒有恢復正常。玩吃東西校互動 最重要武器 安家樂一普芬 塞劑就是設計給小朋友使用。

至於止咳止瀉藥品沒有絕對必要,不過備著當有症狀需要緩解時可以使用。

每個藥廠的劑量濃度都不太一樣,買的時候要詢問藥師,或請醫師依照體重開立處方,建議適合的劑量。千萬不要因為狀況嚴重就多餵藥水。

之前開封沒有用完的退燒藥,建議若開封一個月後,最好就換新的藥,以免藥水變質。

許書華醫師常備藥
許書華醫師常備藥

(小孩確診可用藥品懶人包。圖/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延伸閱讀:「小孩確診可用藥品」懶人包!咳嗽勿用這一種

Q:若孩子確診染疫,身體已產生抗體,還要打疫苗嗎?

邱醫師:雖然染疫後產生抗體,但冠狀病毒有可能會有變異株,且抗體的有效性會隨著時間慢慢下降,保護力也下降。因此疾管署建議確診三個月後還是建議接種疫苗,以抵抗其他變異株。

Q:年紀太小沒辦法打疫苗的孩子,若染疫如何照護?

邱醫師:染疫後要觀察孩子的精神、食慾、活力。若康復後,建議爸媽在孩子康復之後,還是要注意疫苗資訊,等小小孩可以施打疫苗時,可以考慮施打增加孩子的保護力。

疫苗
疫苗

(無法打疫苗的孩子,爸媽更要多觀察孩子狀況。)

Q:三個月寶寶可以使用快篩試劑嗎?

邱醫師:其實沒有不可以。但因為孩子的鼻道很窄,爸媽經常會下不了手、很難伸進鼻腔兩公分。所以找專業醫護人員或社區篩檢站做篩檢操作會比較確實。
至於唾液快篩,因為希望清出喉嚨深處的唾液,對於不會吐口水的小小孩來說,也比較困難。也是建議讓專業人士操作比較適合。

Q:如何幫六歲以下的孩子提升免疫力?

邱醫師:提升免疫力沒有特別的捷徑,就是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其他營養品補充如維他命、益生菌……對於預防新冠肺炎,尚無強烈的證據顯示有幫助,我的建議就是回歸到一般飲食、睡眠、運動的照護,是最關鍵。

Q:一歲小小孩確診後痊癒,該怎麼照護?

邱醫師:小孩確診痊癒後,就跟一般病毒感染痊癒後一樣正常照護即可。

比較需要注意的部分是:美國有部分病例顯示兒童痊癒後有「多系統發炎症候群」:身體會起疹子、淋巴結腫脹、眼睛變火眼金睛。但這樣的情況發生機率不高,甚至不到1%。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最嚴重的就是會引發心肌炎休克,那時就要送往急診。

Q:熱痙攣的孩子確診了,該自行在家退燒還是送急診?

邱醫師:熱痙攣是兒童在六個月到六歲,腦神經系統還沒完全發展成熟,因為體溫陡然上升。所造成不正常放電,產生類似癲癇狀況。

因為OMICRON發燒速度很快,所以對有熱痙攣病史的孩子來說,可能相對危險,一燒起來可能又會抽筋了。因此建議在家中一定要備妥退燒藥,使用塞劑可以比較快降溫。若沒有抽筋或意識正常,還是可以繼續觀察。

但熱痙攣小朋友相較於一般孩子,可以比較積極地做退燒處置,爸媽應更密切觀察神經循環症狀,如:腦壓增加、癲癇抽筋,那就絕對要送急診。

Q: 退燒藥要吃多久?沒有退燒怎麼辦?

邱醫師:市面上常用退燒藥,約略可以降一度,但不會直接退燒到正常體溫。爸媽可以在塞了塞劑後,隔一個小時可以再量一下體溫,並且觀察孩子有沒有不舒服。若還是不舒服,就使用第二種退燒藥(藥水),這樣大概可以降到接近38度左右,同時並觀察孩子有沒有精神。喝溫水、擦澡等物理性退燒可能有點幫助,但效果有限,但要控溫中樞降到正常溫度,藥物會比物理性退燒有效。爸媽還是可以以藥物為主,物理性退燒作為配角。

確診照護
確診照護

(因染疫發燒,爸媽可在給退燒藥之後,隔一個小時再量一下體溫。)

邱醫師給爸媽的強心針:其實重症沒有這麼多

邱醫師在4月底進入土城醫院專責病房照顧青少年和兒童後,發現大部分是輕症,在他經手的案例中,真正需要用到氧氣瓶的個案,目前只有兩位。

他也指出,美國19%的確診是兒童青少年,住院的比率不到2%。死亡率更是萬分之一。 雖然媒體報導經常報導孩童嚴重個案,但大部分孩童染疫,都是輕微輕症。

2022年確診者中雖有20.9%是青少年,但中重症不到1%。當然,爸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中重症的那一個,照護上的確需要小心謹慎,但毋須驚慌失措。

各位爸媽若有更多相關問題,歡迎到《媽媽寶寶》詢問,會有更多土城兒科醫師線上提供諮詢。希望大家都能夠平安健康度過疫情!

兒科問題|兒科醫師
兒科問題|兒科醫師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