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黛孚住在印度的邦加羅爾,那時她在Google工作的資歷已經有10年,還有跟幾間新創公司合作,她很確定自己的財務無虞,也非常確信自己不再適合朝九晚五的工作日程。
黛孚告訴《商業內幕》,「我在一個星期五離職。」
「到了星期一傍晚我開始痛哭。」
「我哭得肝腸寸斷,因為我發現我需要跟人在一起。」
黛孚原本都已經規劃好退休後的生活了。她要撰寫自己的第三本書,跟老同事出去玩,在共同工作空間進行商業社交,多認識創辦人和藝術家。
但提前退休的現實,跟她想像中很不一樣。
她很快瞭解到,不可能跟同事保持跟以前一樣的關係了。
黛孚退休的第一天,「在共同工作空間的孤獨感衝擊了我,當時我到了那裡,坐下來,迎接我的是徹底的空曠。」
接下來幾個星期,她換了好幾個共同工作空間。有些她參觀的共同工作空間已經完售,有一些則幾乎沒有人流,被一些多數時間遠距工作的公司佔用。
「我沒交到朋友,也不覺得共同工作空間的實體環境能讓我有靈感啟發。」
太多的獨立自主空間,也讓她害怕。
黛孚表示,「人們常說喜歡自己做主,但有時候完全不受束縛也是很嚇人的。感覺像是在太空漫步。」
40歲退休時,黛孚成了所謂「財富自由」(FIRE)族群的一員。對她來說,既然有了足夠的財務穩定性,決定提前退休再自然不過。
在美國工作了11年,使她擁有足夠的存款,能在生活花費較低廉的印度過得很優渥。黛孚離職前,在舊金山工作的年收入大約是10萬美元。
退休之前,黛孚找了理財顧問,確保她的儲蓄、賣書和顧問等收入可以支應她的花費,最重要的原因是她退休後住在印度。
黛孚說,「就因為我在印度,才能實現FIRE。如果我要住在美國,不可能FIRE。」
「在印度一切都更容易實現,還能維持奢侈的生活。」黛孚雇用一位幫手來替她做烹飪、洗衣等工作,一個月要價100美元到200美元。
黛孚提前退休的問題本質上是社交,FIRE族群還有些人取消退休、重新回企業工作是出於別的理由。
財務規劃師薔莘(Jovan Johnson)先前告訴《商業內幕》,「提前退休未必適合每個人。」有些計劃60歲前退休的人屬於少數,他們必須清楚知道退休後要做些什麼,要知道你的退休生活很可能會是孤立的,而且要創造足以維持退休生的被動現金流。
梅茲(Gwendolyn Merz)就在退休後9個月又回去工作,理由是經濟問題。
梅茲28歲時在北伊利諾州退休,自認算清楚了每一分錢,有足以退休的基礎。但她很快遇到先前沒想到的問題。她有部分綁定退休帳戶的儲蓄金沒辦法取用,副業收入不夠多,健康保險的支出比想像中多很多。
迦克森(Michelle Jackson)也曾經受到FIRE運動吸引,但她不願意忍到退休後才能享受最喜歡的生活方式。她有負債,身心俱疲,而且對她來說把超過一半的收入存起來並不合乎道理。
經濟學教授、作家科啼寇夫(Laurence J. Kotlikoff)告訴《CNBC》,對多數美國人來說,提前退休不只是決定是否要給人生放一段最長的假期,也是很多人將後悔的最大財務錯誤。
他説,原因很簡單。「我們美國人就是很不會存錢,所以負擔不起提前退休。從經濟上來講,晚點退休安全、聰明得多了。」
至於黛孚,她的提前退休只持續了4個月。
退休後不久,她在邦加羅爾一間電動車基礎建設公司找到工作,成了特別專案負責人。
黛孚說,「我現在又回去工作,但目標不一樣了。」
「現在我的目標不是打造職涯或是累積財富,而是想要每天都能看到別人,為自己創造可預期的慣常。」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Yahoo finance)
【延伸閱讀】
台積落腳熊本,張忠謀親吐祕辛 為何日本撒幣阿莎力、美國遲不給補貼?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93期《台日半導體最強島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