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清明連假將至,氣溫逐漸回暖,蚊蟲活動開始變得頻繁。疾病管制署(疾管署)提醒,掃墓、踏青、露營等戶外活動時,務必做好防蚊、防蟲措施,以免感染登革熱、恙蟲病等蟲媒傳染病。特別是草叢茂密的地方,容易藏有蚊子、蜱蟲與恙蟲,一旦遭叮咬,恐增加感染風險。
根據疾管署監測,今年截至3月24日,登革熱確診39例,皆為境外移入,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與去年同期(38例)相當,但仍高於2021至2023年同期(0-14例)。此外,今年已通報9例恙蟲病確診病例,其中6例來自花東地區,雖比過去4年同期數據低(16-30例),但歷年數據顯示,恙蟲病4至5月開始上升,6至7月進入高峰,感染風險仍不容忽視。
疾管署提醒,前往掃墓或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長襪與長靴,並將褲管紮進襪內,避免蚊蟲附著。此外,可在衣物與皮膚裸露處噴塗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這些經政府核可的成分能有效防止蚊蟲叮咬。
活動結束後,務必儘速沐浴、更換衣物,並仔細檢查全身是否有蚊蟲附著或叮咬痕跡。若出現不明發燒、紅疹、頭痛或其他疑似感染症狀,應儘快就醫,並告知醫師近期的戶外活動史,以利診斷治療。疾管署呼籲,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不僅能降低感染風險,也能讓連假活動更加安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