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普門中學前校長蔡國權 ,誤打誤撞念理工,將佛法融入教育|《樸實的精采:17個成就夢想的故事》

天下文化出版

更新於 2023年09月12日02:14 • 發布於 2023年09月12日01:17 • 林惠君

文/林惠君.攝影/黃鼎翔.圖片提供/簡李永松

1988年進入佛光山財團法人高雄市普門中學(簡稱普中)服務,一轉眼已經過了三十五年;被學生、家長暱稱為「蔡爸」的前校長、現任校務顧問蔡國權,從基層導師做起,歷任訓育組長、學務主任、輔導主任、教務主任、代理校長、副校長、校長,經歷相當完整,可以說是最了解普中的「萬事通」,對學校的感情之深自不在話下。

他把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闡述的佛法融入生活、教學與治校,締造亮眼的辦學績效,一生都奉獻給普中。

「當老師」是蔡國權從小立下的志向,但他不是出身傳統師範體系,而是念理工的。

他從當時的台灣省立高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雄工)電器冷凍修護科畢業後,北上就讀亞東工專電機工程科,接著插大進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簡稱輔大歷史系),修習教育學程。

誤打誤撞念理工

回憶起有些曲折的求學歷程,蔡國權笑得爽朗:「讀理工、讀電機也不是說不喜歡,只不過我當時的成績,原本可以上南二中,但村裡就讀雄工的朋友一直鼓勵我也去念雄工,我從善如流就去了,所以其實是誤打誤撞的結果。不過,我覺得自己每個階段念的學校,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都給我很多栽培、很多啟發,我都充滿感恩。」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被暱稱為「蔡爸」的蔡國權(右一),在普門中學一待就是三十多年,一路從組長、主任、副校長到校長,深受愛戴。

「我國小畢業的時候,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還不是強制性的,當時普遍經濟環境不好,我的小學同學大部分一畢業就直接去工廠做工,但我還能夠繼續升學,算是非常幸運,」他補充。

念雄工時,少年蔡國權第一次離開家,住在高雄的親戚家通學。學校很大,有很多科別、很多學生,還有很多建教班,例如:電信局(現為中華電信)、台鐵、中鋼、中船(現為台船)、中油(現為台灣中油)等公司合作的建教班,「我的很多同學,後來就是去電信局、台電工作。當時台灣經濟還沒有起飛,生活相對比較辛苦,但校風非常純樸,同學相處得很愉快。」

雄工畢業之後,蔡國權北上繼續升學,來到兩年制的二專:亞東工專。

「我是一九七八年進去亞東,周遭同學大部分來自不同縣市,像我是高雄人,也有來自台中、台南、彰化等各地的人,」蔡國權回憶,「當時大家都住在學校宿舍,同學之間感情非常好,而且亞東是當時最好的私立學校,形象與口碑都深受社會肯定,學生素質很整齊,老師教學很認真,校風非常好。」

亞東工專屬於市區型的學校,校區不是特別大,但「我們南部鄉下的孩子到北部來,心裡都有些期待和憧憬,認為到了台北,會碰到很多形形色色以前沒想過的事情,所以亞東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懷念的地方,」蔡國權感慨地說,在亞東工專求學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兩年,但他至今還是多所懷念,深深感恩。

或許正因如此,儘管他相對比較喜歡文科,但是念了理工,不管是電器冷凍,還是電機,「嘛是要過!」他用閩南語說,就算沒辦法念到頂尖,但是如果要畢業,學分還是要修夠。

事實上,面對課業,蔡國權並沒有因為意外「棄文從理」而隨意對待,他還是認真做好學生的本分,因為他相信:「只要用了心,不管怎麼樣一定會有收穫。」

將佛法融入治學

從亞東工專畢業之後,蔡國權插大進入輔大歷史系就讀,然後,再到政治大學修了教育學程。繞了一大圈,他回到最初立志的教育界軌道上。

「當校長是隨順因緣,」蔡國權笑著說,當老師才是他的志向,「主要是受到父親的影響。」

蔡國權的父親是小學老師,他鼓勵兒子未來跟他一樣當老師,「一來在鄉下,當老師很受尊敬,整個村莊幾乎全是父親的學生;二來父親深信,只要能把教育工作做好、把孩子們教好,就能減少很多社會問題。如果沒辦法當老師,做個公務員也不錯,平平順順、安安穩穩地生活就好。」

雖然父親這樣期待,卻沒有阻止蔡國權去念理工科。「父親沒有管我要念什麼,只說看我自己的造化。不過,那時候以為,讀師專、讀師大才能當老師,沒考上師專,我曾經覺得當老師的願望再也不能實現了;後來才發現,讀一般大學,只要修完教育學程,還是可以當老師。」

圖片來源:《樸實的精采:17個成就夢想的故事》

蔡國權(前排中)以品德教育做為治校方針,並且從日常做起,把這樣的精神融入校園課程與體育活動中。

兜兜轉轉,蔡國權實現了小時候的志向,當上高中老師。執教之初,他在台東育仁高級中學當老師兼訓育組長,第一年就當選學校的優良導師;隔年去到普門中學,當時的他,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會變成校長。

「我本來想當老師就好了,後來怎麼一路從組長、主任、副校長到校長。可能是學校看我工作認真、負責,認為可以栽培吧,這一切只能說是隨順因緣,因緣來了,我們就去承擔……」蔡國權深受佛法薰陶,把佛法融入治校,常常以「有佛法就有辦法」來自我期許,也勉勵同仁。

用「三好四給」形塑品德

普門中學前身是高雄縣私立正氣中學,一九七七年由星雲大師接手後更名。雖然是佛教興學,但校內並沒有宗教課程,但如果把校長視為學校的執行長,蔡國權治校有一套最高指導方針,也是他最重視的價值──品德教育。

他希望把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與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自然而然融入日常生活。

「我們是一個推動『三好』非常用心的學校,也獲頒星雲教育基金的三好校園典範學校,即使是運動,我們也把品德教育和佛法融入其中,」蔡國權說。

普門中學的籃球、棒球都很強,曾獲得全國高中體育績優學校、二○二二年玉山盃全國青棒錦標賽亞軍;效力於美國職棒匹茲堡海盜隊小聯盟體系的內野手鄭宗哲,就是普中校友。

但,什麼是運動場上的品德教育?

蔡國權解釋,「比方說,球傳給你,你才能上籃,這是團隊精神的展現;還有,一定要堅持到最後一秒,球賽過程千變萬化,不到最後一秒不會知道結果,絕對不能放棄。」當然,還要懂得精進技能、包容他人、與人分享等,不一而足。

「我相信,每一所學校都重視品德教育,但是普門中學特別重視、非常重視,我們的核心價值就是用心成就每位學生,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勢,不是只有學業好才是好,孩子的運動、唱歌、才藝,或者跟人的應對是否得體,這些也都是他的能力、價值,」蔡國權特別強調。

養成習慣,改變就不是負擔

運動場之外,日常教育也是蔡國權重視的項目之一。

普門中學很多學生住校,完整的生活教育與照顧,加上佛光山的理念背景,是很多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那裡的原因。

「很多孩子初來之時,帶著在過去環境或學校養成的舊習性,因此需要校方和師長花很多時間慢慢調整,幫助他們適應,」蔡國權語重心長地說:「教育最大的力量就是改變。有時候我們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會改變一個學生,有些話、有些事,孩子會記得一輩子,所以我們要非常慎重。如果問我到底怎麼教孩子,我只能說就是靠身教、言教,加上這個環境的『境教』。」

他舉例談到,像是學生用完餐,要把餐具、桌子都收拾乾淨,在學校裡這麼做,去校外教學吃完飯也是要這麼做,而且離開時全體學生要向工作人員道謝,感謝他們的服務。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但就自然而然變成他們的習慣,也會帶回家裡。「很多家長跟我說,孩子(從學校)回來以後,早上起床會摺棉被,不再只是起床一掀了事。

其實,只要在學校把棉被摺整齊,養成習慣之後,就不會覺得那是負擔,」蔡國權說。

他表示,從前帶過一個學生,因為母親長居日本,孩子留在台灣由阿嬤隔代教養,在原本的學校常常鬧事。媽媽讓他轉學到普中,希望透過普中的教育導正孩子。

「剛來的時候,他整個習慣還沒有養成,也出了一些問題,後來我們慢慢影響他,用品德、身教,耐心地鼓勵他,他就開始慢慢轉變;後來,他念完大學,還回到普中來兼課,到現在都還在這裡教書,我們就像是一家人一樣。學校沒有辜負他母親的期待,當然媽媽也非常感謝我們,」蔡國權回憶當年,語氣中充滿欣慰。

做好教育,才有共好的可能

在普中一待就是三十五年,蔡國權把青春歲月都奉獻給學校,他笑著說,是因為跟孩子、家長結了很多好的因緣,才有動力長長久久留下來。

「我跟孩子們互動非常好,他們的名字我大部分都會記得。以前我當訓導主任,在升旗時如果發現站在後面的同學沒站好或一直講話,我會馬上叫他們的名字,他們就會嚇一跳,」蔡國權邊回憶邊笑著說,學生們不敢相信,他怎麼能夠記得住全校大部分學生的名字,且他們畢業多年以後回想起來,都會既懷念又佩服。

圖片來源:《樸實的精采:17個成就夢想的故事》

蔡國權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老師、家長可適時鼓勵孩子,有助於增加他們的自信。

「孩子們都叫我『蔡爸』,家長也這樣叫。其實也沒有什麼,我就是會跟他們聊天,問他們家住哪裡、從哪個學校畢業、家裡是做什麼的,一邊關心他們,一邊就把他們記起來了。我跟他們的關係如師如父,他們有什麼困難,也都願意找我協助,」蔡國權強調,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家長,只要有需要他幫忙的地方,他都會盡力去做,因為他相信,幫助別人就是結善緣,有朝一日當你遇到困難時,這些好的因緣就會帶給你力量。

「當然,相對地我必須付出很多時間,幾乎都沒有休假日。有時候星期六有活動,我得去參加;或者放假期間住校生留在學校,我也要去關心……」為此,蔡國權非常感謝家人長年來高度包容他的工作,支持他對教育的信念與付出。

經歷這麼多年的第一線實務工作,蔡國權更加堅信教育是百年事業,如果家庭沒有教好,孩子到學校後,老師要花很多時間輔導;如果學校沒有教好,孩子出了社會,會造成社會問題,還可能要付出更多代價。

因此,他給自己設定的教育目標是追求「共好」,對學生好、對家長好、對社會好,對他自己也好。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要有親、師、生合作,缺了任何一角都會有遺憾。

做好事就有獎狀,用鼓勵強化溝通

時代變遷,當然也給教育界帶來新的挑戰。

「以前老師講的話,學生、家長都會聽、會遵守;現在不一樣,不管是教育現場,或是社會整體氛圍,更看重學生的想法、看法。所以,現在當老師的挑戰性更大,更講究溝通,」蔡國權說。

不過,他觀察到:「很多時候,跟家長溝通比跟孩子溝通更難。」但是,他也相信「方法永遠比困難多」,所以,如果遇到困難的時候,不必害怕面對,「我們教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面對、要解決,我們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當然也是要面對它、解決它,一定會想到方法的。」

當了一輩子老師,蔡國權說,其實最大的利器就是「愛」與「榜樣」,「對學生就是要關心、關心、關心。我相信,只要我們有心去關心,孩子一定會受感動的,另外就是我們要做榜樣給他們看。」

「蔡爸」最常用的,是「鼓勵大法」。

「我會先講他的優點,因為鼓勵才有力量。然後,再建議他哪些部分可以改進、哪些地方我們可以共同努力。如果一開口就講他的缺點,他聽不下去,結果就是直接把門關上,拒絕溝通。」更何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自己的亮點,」蔡國權說明,譬如,若孩子對師長很有禮貌,或者看到垃圾會撿起來,他也會給他們獎狀,「很多家長因此很感動,他們的孩子可能從小學到高中因為學科成績不好,都沒有領過獎狀,但普門中學會給他們鼓勵,只要做好事,就能拿到獎狀。」

心懷感恩,隨緣隨分

蔡國權最希望教會孩子的是「感恩之心」。普門中學用餐時間,全校會先誦讀佛光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用這四句話提醒自己,能夠有這頓飯吃,是因為有人種菜、有人煮飯、有人出錢⋯⋯,有許多人在背後付出,每個人都要心存感恩。

而他自己最深受啟發的佛法,是星雲法師的四句法語:「不忘初心,不請之友,不念舊惡,不變隨緣。」

這四句法語分別出自《華嚴經》、《維摩經》、《八大人覺經》和《大乘起信論》。蔡國權用來惕勵自己,不要忘記投身教育的初心,要把學校的事看作自己的事,不用等別人指揮就該主動去做;對朋友要不記仇念惡,若有什麼小摩擦,事情過後就別再記恨;至於日常生活,要隨順因緣,有這樣的性格,做人自然就能圓滿。

>>馬上加入 天下文化 官方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