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於1926年創作的《太陽依舊升起》,講述西班牙潘普洛納的聖費爾明奔牛節和鬥牛的故事,被譽為現代主義小說的先鋒。書中提出「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又稱失落的一代)觀點,同時也探索了人性中的愛、死亡、重生和男子漢氣概的主題。
海明威天生是個冒險家和運動健將,在他眾多的嗜好中,對「鬥牛」尤為癡迷,他認為鬥牛是藝術家將己身置於生命危險狀態中絕無僅有的形式,是一齣不朽的悲劇。因此在《太陽依舊升起》之後,他陸續於1932年的《午後之死》,寫下對鬥牛士的讚歌,1940年的《戰地鐘聲》中,也穿插了一位鬥牛士的故事。
1951年,海明威在《Holida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寓言般的短篇故事,題目為「忠實的公牛」(The Faithful Bull),故事的開頭寫到:「從前,有一頭公牛,牠的名字不叫費迪南,牠對花不感興趣,牠喜歡和同年齡或任何年齡的其他公牛戰鬥,而牠是冠軍……」
這頭「不叫費迪南」的公牛,應是海明威刻意從經典圖畫書《愛花的牛》(The Story of Ferdinand)的反面援引,表現出他恐懼懦弱的心情縮影。至於「真正的費迪南」究竟是誰呢?牠撲朔迷離的身世,以及隨時代觀點改變的多元身分,都使牠成為時代文化的象徵。
1936年出版的《愛花的牛》,由曼羅.里夫(Munro Leaf)撰文,羅伯特.勞森(Robert Lawson)繪製插圖。為故事主角費迪南創造形象的勞森,1892年10月4日於紐約市出生,在新澤西州的蒙特克萊爾長大,並在那裡上高中。從小在母親的鼓勵下,他熱愛書籍和繪畫,尤其沉迷於閱讀中。
1910年代初期,他就讀於紐約美術與應用藝術學院,師從插畫家Howard Giles,在那裡度過的三年時光,他愈發了解自己對於藝術,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從1914年到1917年,他居住在格林威治村成為自由藝術工作者,開始吸收一些藝術學校裡沒教過的東西。他為《Ladies Home Journal》、《Everybody’s Magazine》、《The Delineator》、《Vogue》和《Harper's Weekly》等刊物畫了一些商業設計插圖,為華盛頓廣場演員設計佈景和服裝,還繪製了一些書封,並嘗試畫肖像畫。
當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勞森於1918年加入美國陸軍第一支迷彩部隊,遠赴法國兩年,隸屬於法國官方第40工兵團A連部隊。這個偽裝軍團的成員大多是建築師、畫家和雕塑家,發起人之一的壁畫藝術家巴里.福克納(Barry Faulkner)曾在他的自傳中記述並稱許勞森,在他們為逃難的法國婦女和孩子們舉辦音樂會和說故事時,勞森具有非凡的「幻想力和幽默感」。
戰後勞森返回紐約,從事海報、廣告、雜誌插圖和賀卡的商業藝術創作,並遇到了同為插畫家和作家的瑪麗.艾布拉姆斯(Marie Abrams),兩人在1922年結婚,一年後搬到康乃狄克州,並將他們居住的農莊取名為「兔子坡」(Rabbit Hill)。為了還清房貸,他們在3年裡每天設計一張聖誕賀卡,對農莊來說,這是一種愛的勞動,但是當貸款終於付清後,勞森戲稱再也不想看到另一張賀卡了。
1929年因經濟大蕭條來襲,手繪聖誕卡片的市場觸底,迫使勞森夫婦賣掉房子並回到紐約找工作。此時勞森將創作的興趣轉向蝕刻版畫,探索其他創作者不曾觸及的主題領域。他刻畫的侏儒、仙女、精靈和妖怪,顯而易見受到英國插畫家亞瑟.拉克姆(Arthur Rackham)的影響。1931年,他獲得美國蝕刻師協會頒發的John Taylor Arms Prize,並接到製作協會年刊封面版畫的榮耀。
勞森結婚那年,曾為作家George R. Chester所寫的《The Adventures of Little Prince Toofat》畫插圖。這是他首次涉足兒童讀物領域,後來他也曾為民間故事和童話繪製插畫。勞森在蝕刻版畫的精湛技藝,引起了當時最重要的童書編輯梅.瑪西(May Massee)的關注,她委託勞森為作家Arthur Mason所著的《The Wee Men of Ballywooden》繪製插圖,並由此展開兩人長期的合作。
由於瑪西的引薦,勞森陸續為其他作家的兒童讀物繪製了插圖。他喜歡為孩子作畫,因為他覺得孩子比成年人更沒有束縛。他一直期待能遇見有創意的故事,讓他的藝術想像力從平靜中激盪活化。某個下著雨的週日午後,他的好友里夫突發奇想,花了40分鐘,在一張黃色便箋上寫下關於公牛費迪南的故事,希望能讓好友藉此展示才華。
勞森看過里夫的手稿,立刻愛上了這個故事,當晚就迫不及待開始作假書。雖然當時童書出版正流行仙子和巨人的主題,瑪西仍以過人的遠見慨允支持,期待一起打造出圖畫與文字一樣重要,而不僅僅是點綴文字的「真正的圖畫書」。
從未畫過公牛的勞森,為此去圖書館,找出所有關於西班牙建築與風景的圖片和書籍,還深入研究了「公牛解剖學」,以及鬥牛士的服裝等等。
隨著一張張草圖出現,激發出勞森的熱情,他不時思考著插畫到底是什麼?僅僅是將作者已經用文字完成的故事用圖畫出來,還是將作者的精神和氣氛繼續下去呢?可以在繪圖中添加無限的細節來增強場景嗎?如果只偏重文字來表達,將會無可救藥的阻礙敘事的動作和戲劇性。
里夫的文字簡潔而溫暖,為勞森精緻的墨水畫提供了廣闊的揮灑空間。勞森沉浸在故事的氛圍中,然後將感覺轉移到他的繪畫裡,書裡的每張插圖都畫在整張單頁上,畫中的人物形象、空間和構圖,都與文字巧妙融合。勞森並在圖中添加了一些奇思妙想,如會長出軟木塞的大樹、刻畫在斷木上費迪南的身高尺,都獲得小讀者的共鳴。
西班牙內戰於1936年7月17日爆發,兩個月後《愛花的牛》上市,以西班牙馬德里為場景。書中的公牛費迪南不願意戰鬥,只想坐在樹下靜靜聞著花香。隨著西班牙的戰亂擴大,以及其他歐洲國家也處於危險的邊緣,無論從正確或錯誤的角度來看,費迪南的和平主義都傳達了一個沉重的訊息。出版這本書的維京出版公司顯然沒有信心,一度曾想推遲出版,等到「世界安定下來」再出書。《愛花的牛》在詭譎艱難的世道中現身,起初並未獲得令人矚目的評價,然而隔年的銷售量突然猛增。似乎不只是孩子們喜歡這本書,許多成年人也發現了費迪南傳遞的多元訊息,因此將這個寓言故事推廣出去。到了1938年12月,《愛花的牛》已經將長踞排行榜的《飄》(Gone with the Wind)擠了下來,成為美國暢銷書第一名,並且至今從未絕版,翻譯成60多種語言,風行全世界。
商店裡開始出現了各種費迪南的周邊商品,從玩具到早餐麥片,甚至包括一枚卡地亞(Cartier)的胸針。在梅西百貨的感恩節遊行中,費迪南變成氣球在百老匯漫步,或者帕薩迪那的玫瑰花車遊行中,在花車上聞著花香。費迪南的故事很快被改編成廣播劇,並由迪士尼拍攝成《Ferdinand the Bull》,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生活》雜誌宣稱,《愛花的牛》是自《小熊維尼》以來,最偉大的青少年經典。
《愛花的牛》由迪士尼改編為動畫《Ferdinand the Bull》,贏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然而在世界其他的地方,費迪南的命運多舛,甚至被當成是帶有政治顛覆性的書籍。它在西班牙被視為和平主義者反佛朗哥政權的宣傳品,因而被禁。二戰期間,希特勒認定這本書為「墮落的民主宣傳」,下令燒毀。而在諾曼第登陸後,英國航空運輸輔助隊使用了「費迪南」做為聯絡的祕密代號。費迪南似乎成為政治爭議的避雷針,在立場相左的人眼中,牠可以同時被稱為法西斯主義者、共產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和反戰分子。
日後創建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的杰拉.萊普曼(Jella Lepman),戰後為美軍在戰敗的德國實施再教育計劃工作時,曾將費迪南的故事翻譯成德文。她用新聞紙印刷了3萬份簡易的副本,在聖誕節向柏林的兒童免費發送。萊普曼曾表示,要將里夫優美的文字轉譯成另一種語言絕非易事,當她為找不到合適的字眼而感到茫然時,只要凝視著勞森為費迪南創作的圖畫,就又變得「妙筆生花」了。
費迪南的崇拜者包括了:H. G. 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湯馬斯.曼(Thomas Mann)、甘地和羅斯福總統等許多傑出人士。有一派精神分析學家認為:「費迪南是一個永恆的孩子,牠只沉浸在快樂的純真之中。」另一派卻認為牠患有躁鬱症、精神分裂症和潛在的同性戀傾向,還有人將這個故事描述為「局外人和受霸凌者的象徵」。
費迪南究竟是誰?二位作者面對眾聲喧嘩的歧異解讀,他們只回答:「費迪南是一個優秀的靈魂,一個哲學家。」一如心性篤定、勇敢做自己的費迪南,二位作者克服巨大的困難,釋放了詩意的自由精神。這個不墨守成規的安靜故事,為野蠻世界塑造了一種不同的存在方式,體現了個人抵抗的力量,證明富有想像力的藝術行動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原力。
在《愛花的牛》獲得巨大的成功之後,里夫和勞森又於1938、1941年合作出版了《Wee Gillis》、《Aesop's Fables》和《The Story of Simpson and Sampson》。其中《Wee Gillis》讓勞森贏得了第二屆凱迪克獎銀牌的榮耀。在此之前,勞森亦曾以和Helen Dean Fish合作的《Four and Twenty Blackbirds:A Collection of Old Nursery Rhymes》,贏得第一屆凱迪克獎的銀牌。
這段期間,勞森也開始嘗試自寫自畫,創作了《班恩與他的神奇老鼠》(Ben and Me)。這本書的出版,證明了勞森也具備文學創作的能力。1941年,文圖皆由他包辦的《堅強又善良的他們》(They Were Strong and Good),嬴得了凱迪克金牌獎的殊榮。
這本書講述的是勞森家族三代的故事,來自英格蘭的爺爺、蘇格蘭的外公,代表南北族群融合的父母親,直到第三代的勞森成為徹徹底底的美國人。全書忠實呈現他的祖先歷經移民、拓荒、內戰、蓄奴等種種事件,終於胼手胝足在美國這個新天地落地生根。
雖然勞森使用歷史傳記的筆法,卻沒有將焦點放在英雄偉人和大歷史上,而是以先人奮鬥的個人生命史,從庶民觀點來串連起美國發展的進程。在1940年代,這樣讚頌「大美國主義」的作品,對身陷二戰嚴峻戰局的美國人,非常振奮人心。
但是當勞森不斷的在書中稱許先人辛勤、堅強又善良,為他們貢獻一己之力打造的國家而感到驕傲時,卻因為白人優越的觀點,完全忽視了他所謂的「國家」,曾是原住民印地安人失去的故鄉,也是黑人流血流汗共同建設的家園。以現今人權的標準檢視,書中對性別和種族的歧視比比皆是。
全書文圖的編排看起來像是一本家族相簿,勞森的圖畫採取紀實體的風格,每一張插圖就是一幅畫。勞森的歷史繪畫不斷反映出他對服裝、工具、槍枝和旗幟的特殊興趣,對細節的關注近乎苛求。許多評論認為這本書雖然得到大獎,其實是美國圖書館協會為了肯定在凱迪克獎還沒有設立前出版的《愛花的牛》,所給予勞森的鼓勵。
勞森是一位機智而富有創造力的作家,他為自己所寫的兒童小說配上了生動的插圖,不僅吸引小孩,大人讀來也津津有味。《班恩與他的神奇老鼠》令人耳目一新,他大膽的透過一隻微不足道的小老鼠之口,敘述美國發明家、開國元勛之一的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精彩的人生。讀者將會驚喜的發現,原來許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發明,竟然是小老鼠阿摩斯與富蘭克林合作的成果。
這種運用擬人化動物來敘事,和以對話推動情節的手法,不僅翻轉視角,也為史實增添了許多趣味。之後的《I Discover Columbus》由鸚鵡講述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真相,《Mr. Revere and I》直接從一匹馬口中呈現愛國者保羅.里維爾(Paul Revere)奮力救國的景象,而《Captain Kidd's Cat》則由貓來講述著名海盜基德的不幸航程。在這些故事中,都飽含著人與動物和諧親密的情誼。
1944年,勞森以自己居住地的名稱為書名,出版了《Rabbit Hill》(中譯:兔子的山坡樂園),這是他有關動物書寫最優異的作品。據說這個故事的源起是因為勞森的妻子喜歡家附近的小兔子,不斷要求勞森為牠們寫故事,可是勞森毫無靈感。後來他宣稱:我只是感覺有什麼東西在往前走,是它自己在寫。
為了描繪書裡那些生機靈動的動物們,勞森還研究精進了插畫的技法。他使用非常鋒利的墨水筆尖,混合蛋彩畫,表現出更沉黑、細膩的線條。另一方面,他運用伍爾夫鉛筆,然後以橡皮擦和筆刷磨擦出光影的色調,接著一遍又一遍用小刀刮擦並挑出亮點,最後並以膠版取代蝕刻來印刷複製,獲得圖像最完美的呈現。
在勞森編織的童話裡,兔子坡是動物與人類和平共處的桃花源,這無疑是他在經歷過二戰蹂躪世界後,對未來懷抱的期待和憧憬。為了生存,故事中的動物們在面臨大自然的挑戰時,彼此互相幫助、共享資源。對照現實中人類輕啟戰端、破壞環境的行為,勞森充滿童趣的筆觸裡,實蘊藏著反諷和道德警示的意圖。
1962年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出版《寂靜的春天》,對人類社會與棲息地的關係提出警示,喚醒人們更高一層的社會良知,也開啟了現代環境保護運動。而羅森的《Rabbit Hill》,以現今地球生態所面臨的危機看來,可說更是自然文學書寫的先驅。羅森對人類與自然共生提出的遠見,獲得了1945年紐伯瑞獎金牌獎的殊榮,他也成為美國童書史上,唯一集兩項大獎於一身的藝術家。
《Rabbit Hill》受到大眾熱烈的喜愛,讀者對書中動物們後來的生活非常好奇,兔子小喬治又將會經歷什麼樣的冒險呢?10年之後,勞森推出續集《The Tough Winter》(中譯:兔子的冬季歷險),講述動物們如何忍受康乃狄克州前所未有的嚴冬,即使天氣惡劣,但也沒有阻擋他們彼此的關愛和歡樂。
利用動物寓言來反映現實,是勞森創作手法的重心之一。自1947年開始的美蘇冷戰,至1991年蘇聯解體才結束,勞森將書名訂為「艱難的冬天」,這本書以冷戰為背景的企圖心已不言可喻。動物們在艱困的險境中奮力克服障礙,始終堅定守護家園,這樣充滿無畏的希望和勇氣的故事,激勵著身處強權威脅之下的人們,相信必能挺過寒冬,迎接春天到來。
1957年5月27日,勞森因心臟病過世,他最後的一本書《The Great Wheel》(中譯:幻奇摩天輪),在他過世後出版,隔年獲得追授紐伯瑞榮譽獎。這個以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為背景的故事,主角是從愛爾蘭前往新天地追求「美國夢」的男孩,再次表現勞森熱衷的美國歷史主題。
勞森一生為60多本書籍繪製插畫,自寫自畫的作品有20本。他從來不相信靈感,他說任何插畫家的生活都是一場無休止的觀察過程,將數以千計雜亂無章的事實和印象,藏匿在頭腦中某個好奇的記憶匣中,等待提取。因此他無分週末或假日,每天從早上9點工作到下午6點,因為永遠有嶄新和不同的事情要做,才使得插畫這個職業如此令他著迷。
每當勞森沉浸在某本書的創作時,實際上他正在過另一種人生,或許是一個晚上,或許是更長的時間,他會浮出水面呼吸空氣,然後過了一會兒,再度沉浸其中。他真真確確看到了那些場景,也去到了那些地方,他所創作的一切,就是他追求的夢想。●
閱讀通信 vol.255》酷兒不分國界,韓國作家朴相映筆下人物也看王家衛《春光乍洩》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定期贊助
單筆贊助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