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新竹新科國中課程,連2年命中會考考題》素養導向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習變得更有感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3年08月21日01:23 • 羅梅英(未來Family記者)

新竹市新科國中的課程,連續2年命中會考考題;校長林燕玲認為,這對教學團隊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肯定。

112會考社會科19題,請考生「依據霞喀羅國家步道的介紹圖,判斷當初開闢這條道路的目的」。去年,新科國中國8學生的戶外教育課程,正好就是爬霞喀羅古道,結合介紹古道的生態、人文和歷史。

111會考自然科7題,考「洋芋片外包裝在高山上為何會膨脹的氣壓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學過氣溫、氣壓變化的知識,當他們進行戶外教育,在高山上看到零食外包裝的變化、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自然印象深刻。

新科國中有3大特色課程

為什麼新科國中的課程如此貼近會考的考題?林燕玲指出,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教學,學校老師在設計課程時,取材儘量貼近孩子真實的生活情境,希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她分享新科國中有3大特色課程:

1 戶外教育「愛山林,樂探索」

國7學生的戶外教育為1天的「登山前導課程」,爬東眼山、滿月圓等。重頭戲是,國8時進行4天3夜的戶外教育,加上前、後各1天的預備日,總共6天。戶外教育結合地理、自然、公民等學科課程,如:地理老師帶學生看等高線地形圖,找出最高點和最低點,判斷紮營的地點。

童軍老師謝孟育指出,孩子要自己全程背物資上山。「團隊精神很重要,」若有孩子走不動,團隊必須互助合作,一起完成挑戰。至今已攀登過雪山、嘉明湖、大壩山區及霞喀羅。除了結合學科知識之外,戶外教育也結合生涯輔導,結束後老師會做一對一的輔導晤談,陪伴孩子整理這個經驗、看見自己有哪些成長。

2 文化課程「在地心,國際情」

「在地心,國際情」為新科國中的校訂課程,主軸以在地出發、走向國際為課程目標,由公民老師林婉婷和地理老師黃鳳儀合作主導,與社會領域老師共同執行課程。

為加深孩子對在地的認識,邀請老里長和文史工作者吳慶杰來上課。另外,結合服務學習和公民行動,帶學生去淨灘、撿煙蒂,而後反思討論,要如何減少廢棄物、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於是,有班級設計海報、貼紙,帶著這些小道具到社區倡議、宣導。這個課程結合雙語教育,學生準備中、英兩種版本的宣導內容,孩子也學習運用ChatGPT,協助生成一些對話內容,修改出最適版本後,鼓起勇氣上街、對路人倡議。

有班級到金山街,田野調查小吃店和餐廳外帶所產生的一次性餐具,將倡議的文字和影音製作成QR Code,貼在店家和里長辦公室,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環保。「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好的學習經驗,」黃鳳儀說。

▲校訂課程「在地心,國際情」,孩子走入在地社區撿煙蒂,並製作文宣做宣導。

3 科技STEAM課程「愛科技,共創作」

科技STEAM課程為各科老師協作的「主題性」課程,以生物課為主軸,串連美術、資訊、英文等課程,至今邁入第5年。

課研組長莊菁雯指出,STEAM課程先由美術老師帶孩子做水泥花盆;而後生物課接棒,學生用花盆種植植物,探究實作、觀察植物的無性生殖,並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澆多少水、植物長得最好。為確實取得科學數據,資訊老師教學生用micro:bit寫程式,偵測土壤的乾濕度。最後再結合英文教學,用英語做簡報進行發表。

將學科知識運用在生活中

過去的學習,以背誦課本的知識為主,在素養導向時代,重視的是能夠把所學活用出來、在生活中實踐。

謝孟育指出,很多大人認為戶外教育、帶孩子去爬山,會耽誤孩子的學習,但其實過程中所培養的素養、思考能力、生活經驗,更為重要。新科的戶外教育課程連2年命中會考考題,謝孟育說:「對老師來說,最大的價值在於,我們的努力終於被看見、被肯定了。」

在登山之前,讓孩子準備羽絨衣,他們沒辦法想像山上的溫度會有多低。理化老師讓學生實際去計算每上升1000公尺、氣溫下降6度;他們才真的有感,「原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不只是為應付考試,也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解決問題。」

爬霞喀羅古道時,地理老師黃鳳儀教學生看等高線,去判斷溪流的狀況,最終找到水源,「孩子們很感動,水如此得來不易。」

另外,去年有網紅爬霞喀羅古道,誤將日治時期的酒瓶遺跡,當成垃圾丟掉。公民課和地理課平時教孩子「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概念,不只在山林裡,日常生活也可以儘量不留下痕跡,剛好也將時事融入,帶孩子反思環境保護與文化保留之間的平衡。

孩子變得更有自信、勇於表達

林燕玲指出,新科國中課程的學習模組為「CEO」,分別為:Concious(覺知),讓孩子覺知感受、發現興趣;Explore(探究),而後深入地探究相關知識、學習如何解決問題;Outstanding(展能),將所學付諸實現、充分展能,孩子變得更有自信。

黃鳳儀觀察,孩子們經歷探究實作的過程,他們在上台報告或問答問題時,明顯變得有自信,不會擔心自己說錯話、被別人笑,而且,問題解決能力也大大的提升。

照片提供/新竹新科國中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