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體外症候群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EPS) 是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時,容易出現的副作用。常見的症狀包含有肌肉不自主的抽動,在頭面部、頸背、四肢的肌肉都有可能發生。
發作時肌肉會不受控制的收縮,出現眼皮跳動、表情扭曲、舌頭不自主的捲曲、講話不清楚、頸部肌肉收縮導致頭歪向一邊、四肢也會不由自主的跳動或坐立難安等現象,稱之為肌張力障礙(Dystonia)。
在老年人身上,則會出現類似帕金森氏症的表現,步伐變短而呈現小碎步得走路姿態、肌肉緊繃僵硬且容易顫抖、臉部表情不明顯,而被西方學者認為很像撲克牌上的人物表情,命名為「撲克臉」。
由於失智患者大多會出現精神與行為症狀,有一定比例的人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當然也免不了會出現錐體外症候群,也是中醫失智症門診容易遇到的症狀。此外,治療錐體外症候群所使用的抗膽鹼藥物,可能會讓失智患者的認知功能更加退化,形成用藥的兩難局面。
針對四肢僵硬抽動的症狀,中醫最常用的就是「芍藥甘草湯」,這個方劑組成非常簡單,只有兩味藥 - 酸苦微寒益陰養血的白芍,和味甘性溫和中緩急的炙甘草。芍藥甘草湯用來治療四肢痙攣和抽搐的臨床研究很多,在中風、肌肉扭拉傷、不寧腿症候群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對於椎體外症候群的效果如何,卻沒有臨床研究證實。
研究設計
這個隨機對照試驗是由福島縣立醫科大學大田雅嗣教授領導的團隊進行,總共收錄了20位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大於4週,且至少已經出現兩種錐體外症狀的精神病患者。
將患者分為兩群後,分別接受芍藥甘草湯 (每天7.5g) 和 抗巴金森藥 Biperiden (每天3mg)治療兩個禮拜。
研究團隊用藥物誘發的錐體外症狀量表 (Drug-Induced Extrapyramidal Symptom Scale, DIEPSS)作為主要的評估量表 ,量表中包含八個主要項目:步態(Gait)、運動遲緩(Bradykinesia)、流涎(Sialorrhea)、肌肉僵硬(Muscle rigidity)、震顫(Tremor)、靜坐不能(Akathisia)、肌張力障礙(Dystonia)、運動障礙(Dyskinesia),以及總和分數,是目前國際常用的評量方法。
研究結果
經過兩週的治療後,研究者發現服用芍藥甘草湯與抗巴金森藥 Biperiden均能讓錐體外症候群總分顯著的下降。
分析錐體外症狀量表 (DIEPSS)的細項後,研究者發現對於肌張力障礙(Dystonia)症狀,芍藥甘草湯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肌張力障礙起因於骨骼肌無法控制得異常收縮,造成肌肉變形肢、肢體胡亂揮舞,而無法依照患者自身的意願活動。
但是作者也提醒,雖然本次研究中並沒有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但仍要注意,對於高齡(60歲以上)的患者,若是服用時間較長 (連續超過30天) ,可能增加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或低鉀血症的風險,臨床使用仍需小心。
結論
對於有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如果不幸出現錐體外症候群的副作用,中藥芍藥甘草湯可以幫得上忙,特別是以肌張力障礙為主的患者。
本文出自中醫師林舜穀的部落格
延伸閱讀: